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汽车安全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受制于被动安全技术发展的局限性,汽车主动安全性愈发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文中介绍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对主流的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及系统进行了阐述;结合智能汽车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汽车主动避撞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安全越来越受到广大汽车消费者的关注,目前汽车上应用的主要是被动的安全设备,主动安全技术十分少,本文对目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上的热点,汽车雷达的新近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汽车防抱制动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最早对动力性和越野性的要求逐渐向经济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方向发展.汽车安全性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动安全是指通过优化设计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被动安全是指交通事故发生时,通过车内的保护系统有效地保护乘客,使伤害减小到最低限度.汽车防抱制动装置(ABS)属于主动安全的范畴,在汽车紧急制动时它可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从而获得较佳的制动效果,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4.
南辰 《汽车与安全》2016,(11):45-45
汽车发明130年来,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突飞猛进,使得汽车社会越来越安全。有的汽车厂家展望未来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技术,甚至大胆提出了未来汽车“零伤亡”“零事故”的发展目标。然而,笔者认为,主动和被动安全技术发展再迅猛,也无法替代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从某种角度看,技术对安全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扮演“配角”。  相似文献   

5.
朱华 《城市车辆》2009,(1):48-50
随着汽车在普通家庭的不断普及,车辆事故和因车祸伤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被动安全只是在发生事故时起保护作用,而主动安全系统则事先防范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因其定位于防患于未然,所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受到汽车厂商和消费者的重视。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日益增加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汽车主动安全装置上。  相似文献   

6.
汽车安全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市场、消费者和政府管理。文章从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介绍了常见的汽车安全技术的特点、原理及应用情况,并对未来汽车的安全技术进行了展望,指出安全指数高的汽车将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私车消费兴起,汽车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汽车的安全性分"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块,被动安全在碰撞发生时起到保护作用,而主动安全系统则事先防范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蒋宜 《商用汽车》2005,(8):102-103
3.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车身上的应用(1)汽车安全保障系统。随着交通事故的剧增,汽车的安全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2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如操纵稳定性、制动有效性、行驶平顺性等。被动安全是指万一发生事故时,汽车保护乘员的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汽车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汽车行驶速度越来越快,同时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发生更为频繁,所以汽车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主动安全是指汽车防止发生事故的能力,主要有操纵稳定性、制动性能、平顺性等,被动安全是指在万一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汽车保护乘员的能力,目前主要有安全带、防撞式车身和安全气囊防护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汽车安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综合介绍了各种主动和被动安全措施并且对未来汽车安全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的特点,论述了汽车安全中行人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展望了未来行人保护的发展趋势。汽车被动安全主要通过碰撞试验和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方法来研究行人保护技术,汽车主动安全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有效检测车辆周围的行人,实现避免汽车与行人碰撞的主动预警。集成化和智能化是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行人保护技术应该从碰撞事故发生后减轻损伤,逐渐发展到碰撞事故的避免和预防,结合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制性价比高的行人保护装置和系统。  相似文献   

12.
胡林  谷子逸  王丹琦  王方  邹铁方  黄晶 《汽车工程》2024,(2):187-200+240
在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中,汽车安全测试评价技术也从单纯被动安全向主被动安全融合方向延伸和扩展。本文从车内乘员保护、车外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与主动安全三方面,深入对比分析了全球主流汽车安全测评规程的差异,总结了针对各测评工况的车辆安全开发技术要点,探讨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测评规程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主流汽车安全测评规程在被动安全评价方面越来越严格,主动安全测评工况比重在逐步增加,未来测评规程的发展重心将集中于主被动安全融合及针对复杂工况的虚拟测评两方面。此外,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测试已相对完善,未来研究重点可向电控系统测试、底盘稳定性测试和充换电设施与配套设备统一标准化认证等方向拓展;而构建合理、可靠的智能网联汽车OTA(over the air)测试、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测评方法,在中长期内将成为行业关注的重难点问题,且可借助自动驾驶模拟器等工具搭建虚实结合的复合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现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分析现有汽车安全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综合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的主动作用型智能化的液压缓冲防撞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4.
汽车安全性无论对汽车生产商,还是对汽车用户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汽车生产中,除了广泛使用被动安全技术,还大量使用主动安全技术。汽车安全性的研究经历了由开环研究到闭环研究的过程。本文除详细介绍了汽车安全性研究的意义之外,还详细介绍了开环研究、闭环研究、被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及汽车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同时指出了汽车安全性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安全性能日益提高。文中从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两方面介绍了现代汽车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6.
《汽车导购》2013,(11):127-127
博世底盘控制系统中国区为中国汽车市场提供创新的车辆安全、舒适及驾驶辅助解决方案,涵盖主动安全、被动安全、驾驶员辅助和助力器在内的四大业务领域。在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基础上推出了驾驶员辅助系统,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车辆安全性和舒适性越来越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黄世霖教授是我国汽车被动安全研究的鼻祖,不仅为我国的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见证了中国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发展。此次长城汽车精灵和嘉誉的碰撞试验黄老也亲自来到试验室观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经过近10年的探索,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天津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长春汽车研究所、交通部试验场、清华大学等5个地方建立了汽车碰撞试验场所,具备了执行中国汽车碰撞法规的能力,中国汽车被动安全实验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谈谈我国汽车安全法规的逐步完善过程和汽车被动安全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如何确保汽车被动安全,即在汽车碰撞之后如何减少乘员损伤,一直是汽车安全专家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汽车安全专家也越来越关注汽车主动安全, 即如何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汽车安全不能简单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汽车的安全性研究和现有的汽车安全技术中,汽车的安全性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大类。主动安全性是指通过对汽车内部结构进行更趋合理有效的设计,优化车辆驾驶操纵系统的人机环境,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被动安全性主要是指汽车在发生意外的碰撞事故时,如何对驾乘者进行保护,尽量减少其所受伤害。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汽车主动安全对策主要涉及汽车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驾驶舒适性、信息性等方面。包括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横摆控制系统、车距报警系统、驾驶辅助预警系统、安全导航系统后视镜、高位制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