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电磁干扰类型对比,提出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上车外电磁干扰、车体静电干扰相同,车内电磁干扰不同;对电动汽车的结构分析,提出纯电动汽车的电子元件、电气设备、单片机系统比燃油汽车多,车内电磁干扰源多;通过对防电磁干扰的措施对比,提出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防电磁干扰的措施种类一致,但数量上纯电动汽车比较多。  相似文献   

2.
正本世纪冠有"零污染"美称的纯电动汽车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纯电动汽车比内燃机汽车的结构简单了很多,目前采用的驱动电机已经完全实现免维护,因此其维护和修理的工作量也就少了很多。但纯电动汽车上存在高压电,维修人员在维护、诊断或维修时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电击事故,轻则电烧伤,重则直接致人死亡。为此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训练,让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高压电的危害性,并让学生掌握规范维修及维护纯电动汽车  相似文献   

3.
正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12年销量开始突破万辆,2013年不足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相对较多,为1.46万辆,2015年累计销量50万辆。近几年,我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  相似文献   

4.
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路线 利用双能源驱动的混合电动汽车综合了纯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优点,作为从燃油型汽车到纯电动汽车的过渡车型将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正纯电动汽车是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驱动车辆行驶,和传统燃油车通过燃烧可燃混合气相比,具有能耗低、排放污染少等优点,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导向,纯电动汽车的崛起已成为大势所趋。为进一步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本文基于传统燃油汽车服务模式延伸,分析纯电动汽车售后服务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服务商盈利点和对纯电动汽车生产商建立服务站的思路提出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阐明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的关键技术,探讨了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的难点和对应的解决措施。首先从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搭载的重要零部件角度出发,揭示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不同点,然后阐述纯电动汽车车身设计区别于燃油汽车车身设计的困难点,进一步对每项难点给出纯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的解决措施,包括车身底板梁系架构完整连续设计、侧面柱碰撞的结构耐撞性设计、车身前后悬架安装点设计、车身防水设计、铝合金车身设计、整车换电锁止技术和动力总成悬置技术。综上分析表明掌握这些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易于达成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区分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车身之间的不同点,对电动汽车车身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从电动汽车与 传统燃油汽车搭载的不同重要零部件的角度出发,电动汽车安装有电机、动力电池、控制器等主要零部件,传统燃油汽车安装有发动机、排气管、燃油箱等主要零部件,总结出电动汽车车身结构特点。电动汽车乘客舱高度尺寸高于燃油汽车,前后悬架尺寸短,车身前纵梁位置可以偏低些,车身底板骨架方案不同于燃油汽车,车身前后悬架固定点强度高于同级别的燃油汽车,碰撞安全策略不同于燃油汽车,快慢充电口多布置在车身前部。实际验证也表明,按此方案设计的纯电 动汽车车身结构较为合理,相对拥有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正一、纯电动汽车的4种电压燃油汽车只有一种12V电压,纯电动汽车有4种电压。1.12V直流电压燃油汽车的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是为全车电器电子设备供电的。纯电动汽车为全车12V设备供电的是蓄电池和DCDC(直流电压转换器)。电动汽车与燃油车一样仍采用铅酸蓄电池,有些电动汽车采用磷酸铁锂蓄电池,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分析了纯电动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技术构成的异同,然后建立了传统燃油汽车的材料成本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与估算建立了拼装型纯电动汽车的材料成本模型。旨在通过该模型的建立为今后分析纯电动汽车价格影响因素以及市场推广策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能源转换效率高、部件少、维护简单,但最大短板在于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车辆价值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本文对动力电池的衰减原因进行分析,对动力电池的检测方法进行探析,以期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据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表明,至少在未来五年的汽车市场上,电动汽车无法与同类燃油车型实现等价销售。这一结论的出现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当今电动汽车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相关报告详细研究了内燃机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通过成本分析,到2030年,一辆里程超过320km的中型电池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可能会比类似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某汽车厂的某款汽车(传统汽油汽车)及该厂的同款纯电动汽车为例,对比分析了传统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的能耗和综合效率,并比较了两类车的排放。由于纯电动汽车受续航里程的限制,通常情况下在市区使用率比较高,所以文中采用城市工况对两车进行比较分析。经过计算,传统汽车的综合效率为18%,纯电动汽车为22%,纯电动汽车在节能与综合效率利用方面优于传统汽车。通过对比,发电厂发出纯电动汽车用电所带来的污染水平低于传统燃油汽车污染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浅议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电池技术的制约,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到了重重的阻碍,复式动力汽车结合传统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二者的优点,达到了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排放的目的,因而很具发展前景,本文阐述了汽车混合动力系统的各种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密集的发布,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快,要求传统燃油汽车企业在生产燃油车的同时需要生产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并且实行了双积分的政策。这对传统燃油车企业来说迫切需要向电动汽车产业方向转变,但原来厂房设施都是传统燃油汽车的布局,短时间布局轻量化的电动汽车生产线不太可行,而将燃油车改为纯电动汽车的产品改变方案短时间内变得可行。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重,传统燃油车面临着严峻的形式,纯电动汽车应运而生。随着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电动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成为汽车维修师或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关注的热点。文章以现阶段的纯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纯电动汽车系统组成及作用,并总结了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与其排除方法,为电动汽车的维修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传统车辆经济性对比分析方法受车辆配置、大小、质量等因素影响,容易得出普通车辆经济性远高于豪华车辆的结论。为了对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综合经济性进行深入客观的对比分析研究,本文中建立了一套搭载不同动力系统车辆的综合经济性预测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商用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综合经济性对比分析及预测研究,从车辆的不同续驶里程和质量两个维度要求考虑,建立了搭载不同动力系统车辆的成本预测模型,并对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传统燃油汽车在当下、2025年、2030年、2035年的动力系统成本和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进行数据计算和经济性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将会进一步下降,甚至会逐步优于传统燃油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成本下降速度更快,在长续驶里程和高重载条件要求下,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将逐步低于同类型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建议我国优先发展对续驶里程要求较长的重型商用车。  相似文献   

17.
随着纯电动汽车市场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纯电动汽车在使用维护中的痛点也逐渐显现,特别是续航和安全问题。相对于传统汽车,纯电动汽车增加了高压系统,高压系统内几百伏的电压和上百安培的电流都对汽车运维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应具备安全操作的知识和能力。本文就纯电动汽车高压系统安全保护策略及其故障诊断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环保、全球变暖等问题日渐显著,世界各国纷纷制定燃油车辆禁售时间表。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成为替代燃油汽车的最佳选择。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成为制约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从应用层面对动力电池的评价、性能影响因素及电池管理系统进行论述,为动力电池选择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统计分析不同车型行驶过程中的故障规律,进而探讨新能源汽车在使用可靠性方面与传统燃油汽车的区别与特点,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车辆故障数据的汽车可靠性大数据分析理论。首先采集了维修企业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油汽车3种类型车辆的大量维修故障数据,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与分类后,统计各车型故障规律。建立可靠性评价指标对各类车型进行计算,最后结合加权计算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不同车型可靠性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在故障频率与危害度表现方面综合呈整体下降趋势,表明新能源汽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可靠度,这为扩大车主购车选择,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吸引力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0.
增程式电动汽车是最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对其结构特点、工作模式、动力系统和技术关键等方面的分析,证明了增程式电动汽车具有节约燃油,对发电单元功率需求小,降低排放,延长续驶里程等优点。通过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比较,突出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特点,充分说明了增程式电动汽车是当前向纯电动汽车过渡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