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受雇于印刷公司20名工人血或尿中的甲酸浓度以及肺泡呼出气中的甲醇量。工人在三个不同的作业点工作,空气中甲醇的浓度分别为85、101和134ppm。在早上和班末收集血,尿及终末呼出气。选择了36和15名对照组,在早上和午后测定其血和尿中的甲酸量以资比较。结果表明,接触工入血中的甲酸浓度早上为3.2±2.4毫克/升,而班末增至7.9±3.2毫克/升(平均增加4.7±3.8毫克/升);而尿中相应的浓度为13.1±3.9毫克/升和20.2±7毫克/升(平均增加7.1±5.3毫升/升)。其差异都是显著的。相反,对照组血中甲酸的浓度早上为5.6±4.5毫克/升,下午为4.9±  相似文献   

2.
五氯酚和五氯酚钠主要是以粉沫和蒸气状态从呼吸道,皮肤侵入人体,最后可从尿中排出。尿中五氯酚或五氯酚钠的排出量与接触毒物的浓度有关。因此测定尿中五氯酚或五氯酚钠的含量可作为评价工人接触毒物的可靠指标,并对改善工人的作业条件提供重要依据。我们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对尿中五氯酚或五氯酚钠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简便易行,不仅能在基层推广应用,而且能灵敏地反映工人吸收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钙促排灵在驱镉过程中,对尿中锌、铜的排出,血清锌、铜浓度以及尿碱性磷酸酶、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第一次肌肉注射钙促排灵0.5g后, 尿中锌、铜的排出量分别增加到注射前的5.79倍和2.15倍;肌肉注射该药0.5g/天三个疗程,血清锌、铜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别不显著;三种尿酶活性,在治疗期间和停止用药后都比治疗前显著降低。钙促排灵[CaNa_3·DTPA,简称CaDTPA(下同)]对多种放射性核素和金属具有促排作用,它的驱铅效果优于EDTA、Na-DMS、ZnDTPA。但该药在排出有毒金属的同时,也排出体内必需微量金属而引起络合综合症,在大剂量时可引起动物肾脏损害。为此,我们在试用此药对长期接镉人群进行驱镉治疗试验的过程中,观察了它对尿中锌、铜排出,血清锌、铜浓度以及反映肾损害较敏感的指标一尿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全面评价该药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此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尿铅、尿镉的含量在职业病普查、临床诊断治疗中是很有价值的参考指标之一。本文介绍的电位溶出法,尿样不经消化即可直接测定。本法采用自装简易电位溶出仪,在玻碳园盘电极上,电位-1.6伏预电解富集1~5分钟,记录 E~t 曲线,用标准加入法定量。尿铅、尿镉的最小检出限分别为0.0017μg/ml,0.002μg/ml。变异系数分别为4.8%、5.8%。回收率分别为98~110%,94~104%。本法所用仪器简单、具有灵敏度高,取样量少,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尿镉、尿铅的分析在职业病防治中占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多采用双硫腙法,但灵敏度不高,对尿镉的分析要经过两次萃取分离浓缩,操作甚为复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仍需泊解样品和萃取分离浓缩,且设备昂贵,不易推广。极谱催化波和阳极溶出伏安法均需样品消解后才能进行分析。Jagner D.于1976年提出电位溶出法,其样品不经消解即可直接测定。国内尚未见到有尿镉、尿铅电位溶出法的报道。我们采用此法直接测定尿镉、尿铅,取得了满意结果,与酸消解后的阳极溶出伏安法结果一致,此法所用仪器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尿中镉为镉中毒的参考依据之一。但其含量低为 ppb 级,需要予先富集方可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本文以三种富集法比较而选用巯基棉法,其平均回收率为99.8%,精密度为 CV3.61%,检出极限0.05ppb。镉以肾脏为主要排出途径,因此,尿镉可作为它危害程度的参考依据。正常尿镉含量很低,故测定前须以一定方式将其浓缩。本文通过几种富集方法的比较选择了巯基棉富集法,并做了条件试验。此法简单方便,富集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可检出 ppb 级尿镉。  相似文献   

6.
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筒称ALA)测定,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报导,多数认为可作为铅中毒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而且测定比较灵敏,现已正式列入国家诊断标准。国内对尿中ALA含量正常值上限已有不少报导,但限于各地自然条件、生活习惯以及对象选择、测定、统计等方法有所不同,其结果各有差异。为了探讨和确立我地区正常人尿中ALA正常值,为今后铅中毒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我们于七八年五月也对吉林地区铁路系统102例正常人做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测定对象及方法选择居住吉林市一年以上,年龄22-56岁,无铅作业史,近期未服任何药物,身体健康的列车段、车辆段、配件厂等单位工人共102例作为测定对象,其中男性58例,女性44例。随机采取一次晨尿,进行尿中ALA测定。  相似文献   

7.
М.  РВ  叶岚 《国外内燃机车》1993,(12):46-47,F003
介绍用于柴油机被称为未来燃烧的甲醇燃料,指出甲醇燃料的毒性在运用中不会造成危害。由于甲醇点燃困难,在使用中可以在传统燃料中添加甲醇,也可以在甲醇中加入添加剂。 在6ЧН21/12型柴油机上进行了试验,其结论是甲醇可以用于其他型号和用途的柴油机。由于甲醇蒸汽的发热量只有柴油机的1/4,因此用甲醇替代柴油,可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和硫的生成数量,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文献基础上确定了空气中甲醇的最佳测试条件。用大注射器采集空气中的甲醇,直接进样分析,操作简便,快速,易于掌握。用于测定空气中甲醇,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基层职防机构用于铅中毒诊断的主要指标是尿铅、尿中δ-ALA、尿中粪卟啉(CP)半定量,尿CP定量及驱铅尿铅值(简称五项指标)。近年来结合职业病普查,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因此,为了探讨一次晨尿五项指标在铅危害中的诊断价值,我们对铅接触者五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某钢厂测定了314名接触低浓度铅作业工人血及尿中某些酶活性与血中铅、锌、铜浓度。结果:(1)血铅水平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有明显关系,即δ-ALA脱氢酶活性随着血中铅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原卟啉含量却有所上升,特别是当血铅黾在24.6μg/dl以下和在24.7~32.7μg/d1时,δ-ALA脱氢酶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1)。尿铅含量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也随尿铅量的增加而下降,原卟啉含量也同样上升。尿锌含量随血铅水平而升高;而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非接触者和不同浓度甲醛接触者尿中甲酸的测定结果进一步证实:非接触人群中尿甲酸排泄存在一定的昼夜波动规律,较低浓度接触对尿甲酸排泄影响不明显;较高浓度(接近现行卫生标准)接触人群尿甲酸排泄发生明显变化;午间尿中甲酸浓度与空气中甲醛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提示可在午间收集尿样作监测。本文为选择体内固有物质作为毒物接触生物监测指标的策略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西德1981年确定的用无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尿砷的统一检测法作一介绍,供国内参考。一、仪器、试剂与溶液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带背景校正。砷化氢无焰测定附属装置(见图1)。  相似文献   

13.
δ-氨基乙酰丙酸(简称δ-ALA)是人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中间产物,即它在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的作用下生成合成血红素的中间体卟咀原。当过量的铅离子进入人体后,能抑制酶的活性,阻碍卟胆原的生成,而使δ-ALA在体内的含量增高,并经肾排出,故尿中δ-ALA含量增高。近些年来国内外推荐δ-ALA作铅中毒诊断指标,国家在铅中毒诊断指标中规定尿中δ-ALA含量不超过6.0毫克/升。但在近年来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见到无论接铅工人以及大多数铅中毒病例其尿中δ-ALA含量均明显低于这一数值。我们考虑可能是地区性差异所造成,因此我科于1979年6~7月间调查了201例正常人的尿中δ-ALA含量,推算本地区尿中δ-ALA含量的正常范围,为本地区开展铅中毒防治工作所用。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键康人群及接铅工人进行了晨尿、上班后2小时尿及24小时尿中合铅量的测定,以明确何时采集尿液才具有代表性。采用双硫腙热消化法,每份样品作两个平行管,两管间误差小于20%为有效。结果见表1。分析结果,无论是晨尿,上班后2小时尿以及24小时尿,接铅工人的尿铅均值都超过健康人群,差别有非常显著到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氯乙烯为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干洗及脱脂作业。吸入三氯乙烯蒸气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出现头痛、晕眩、对酒的耐受性降低和其他不适感觉等。三氯乙烯在机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三氯乙醇及三氯醋酸,均由尿中排出体外。三氯乙醇在尿中大部份以葡糖苷酸形式存在,过去文献里曾报导,三氯乙醇是与三氯乙烯的致毒作用有关的一种代谢产物。本文目的是研究以尿中三氯乙醇和三氯醋酸作为生物学指标,评价在实际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16.
作者用简易法测定无铅作业接触史的男性工人尿中δ-氨基乙酰丙酸(ALA)的浓度。方法:选择无铅作业接触史的健康男性工人为对象,取其10时~15时任何时间的少量尿,立即用试纸检查尿中糖、蛋白、尿胆素元,同时测尿比重。舍去异常尿。尿样置冰箱(-20℃)中保存。测定时将尿样于37℃下解冻。尿中ALA的测定:取两支具塞比色管A、B,各加尿样1.0毫升,另取1支加ALA标准液(5.0毫克/升),分别向各管加醋酸缓冲液(pH4.6)1.0毫升,然后,向A管及标准管各加乙酰醋酸0.2毫升,用振荡器振荡混合约5秒钟,在沸水浴上加热10分钟生成ALA·吡咯后,冷却。B管不加乙酰醋酸,室温放置,用作空白。再向A、B及标准管各加醋酸乙酯3毫升,用手振摇60次后放置,不易分分层时用3000转/分离心5分钟。取醋酸乙酯层2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镀铬作业者为对象,测定低浓度或中等浓度铬暴露时尿中铬的排泄量,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男性作业者8名(17~59岁,平均33岁,连续工龄平均4.5年),佩戴个人采样器5天,连续7天采集全日尿。同时以13厂90名(女性15名)作业者为对象,在同一周的星期一、四两天于作业前后采尿。环境中六价铬的测定和个人采样同时进行。测定结果:8名作业者24小时的尿铬排泄量与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临床对矽脑患者血、尿矽和实验性矽肺肺组织矽进行了观察研究,认为排矽对矽肺治疗有积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活血化瘀在矽肿临床治疗与实验性矽肺研究中,对血、尿矽及肺组织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四乙基铅中毒工人在中毒后21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测定尿中三乙基铅、二乙基铅及无机铅的含量。测定结果发现,中毒患者尿铅的构成50%为二乙基铅,48%为无机铅,2%为三乙基铅。四乙基铅中毒工人在中毒后30天,经靜脉注射CaNa_2-EDTA1000mg驱铅,发现尿铅增高3倍,排出的尿铅中大约98%是无机铅。Ⅶ(5):4,1982(俄文) 四川医学院附属职业病防治院李昌吉摘王宗全校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对尿铅测定结果表示方法尚不统一。作者用四种表示方法进仃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哪种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有关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尿铅值的一定波动幅度。但以尿铅/尿肌酐比值法表示波动值不大,尚能符合肌体铅含量及排铅的生理状况,有助于铅作业人群的劳动监测及其诊断指征。测定尿铅可估算肌体真正的铅接触水平,也可反映接触—负荷—排出之间的关系。但尿铅的测定值受诸多因素影响,波动较大。除肌体差异、生活习惯及实验因素外,与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也有一定关系。鉴于国内对尿铅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尚不统一,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用四种不同的尿铅结果表示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应用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