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助ADAMS软件建立仿真模型,以换档力、当量转动惯量与材料动摩擦系数为设计变量,研究同步器换档性能。从齿套位移、接合齿圈角速度变化、齿套加速度及换档二次冲击等方面研究同步器换档过程,分析了各设计变量对同步时间及换档二次冲击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减小同步时间易引起较大的二次冲击峰值,各设计变量最优值均须综合同步时间与二次冲击的影响进行选取。  相似文献   

2.
同步器基本方程式为: FμR Sinα=Jr△W ts(1) 式中F--作用在同步器齿套上的换档力 μ--同步器摩擦锥面间的摩擦系数 R--同步器摩擦锥面平均半径 α--同步器摩擦锥面锥角之半 Jr--被同步端转动惯量 △W--被同步两端角速度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同步器同步过程中摩擦锥面间摩擦因数变化对其工作性能的影响,对同步器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摩擦因数并非维持恒定值,其随转速差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可以用指数函数很好的拟合。根据台架试验结果,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考虑摩擦因数变化的仿真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同步过程的真实情况,有利于同步器各工作参数的精确计算。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的方法研究同步器同步过程,对同步器摩擦锥面的在不同初始结合状态下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台架试验,同时根据同步过程理论模型计算同步时间。根据台架试验结果,搭建了同步器摩擦锥面同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仿真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同步过程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的方法研究同步器同步过程,对同步器摩擦锥面的在不同初始结合状态下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台架试验,同时根据同步过程理论模型计算同步时间。根据台架试验结果,搭建了同步器摩擦锥面同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仿真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同步过程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前锁环式同步器对称结构的花键啮合齿存在换挡二次冲击问题,即在同步器同步结束滑套与结合齿圈啮合时会产生过大的换挡冲击,在变速器上反映出挂档有顿挫、卡滞等不顺畅感觉,造成换挡舒适性降低,增加了司机驾驶换挡强度。并且锁环式同步器二次冲击较大会产生噪音,影响变速器的整体性能。本文是在锁环式同步器的基础上,改变锁环式同步器滑套、同步环、结合齿圈的花键啮合齿,将花键两侧的啮合齿面设计成不对称结构,并根据同步器在变速器中使用的情况,考虑工作原理将不对称度适当增加,在不影响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的基础上,可显著提高锁止可靠性,保证同步器具有的同步传扭功能。另外在啮合齿与倒锥齿连接位置增加过渡圆角或倒角,这为换挡力的逐步过渡提供了结构基础,可保证换挡的平稳顺畅。  相似文献   

7.
专利名称:一种重型汽车变速器 专利申请号:03280500.4 公开号:CN2642564 申请人:海南玉柴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变速器,在双中间轴汽车变速器主箱的主轴上装有双锥面锁环式同步器,并在其两侧设有一个同步器接合齿圈;所述双锥面锁环式同步器是由同步器外锥、同步器锥体和同步器内锥组成,可形成两个摩擦锥面.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重型汽车变速器结构简单,操纵方便,适用范围广,可有效地缩短汽车换档时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汽车齿轮式变速器换档原理和同步器的构造,性能,工作原理作了分析介绍,指出了接合套换档缺陷和同步器换档优点。并举出了CA141汽车变速器换档机构实例和EQ1090E型汽车变速器惯性同步实例,以及正确使用同步器方法。  相似文献   

9.
同步器是汽车和非公路车辆变速器中的关键零部件。在变速器换档时,它使欲啮合的齿轮副能迅速同步并保持接合状态,并能防止在同步前接合。,采用同步器后,可实现迅速而无冲击地换档,避免换档时的复杂操作,实现换挡轻便简单,减轻驾驶者劳动强度。安装同步器的优势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同步过程的复杂性,开环控制策略无法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为改善同步器的控制性能,将同步过程分为6个阶段并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各阶段的数学模型。根据同步过程的动力学特点,针对同步器模型提出了一种监控策略,将接合套的位移和输入轴与输出轴转速代入各阶段的动力学方程来估计同步器所处的阶段,并设计不同的子控制器来控制各阶段的换挡同步力。实车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监控策略能有效降低同步延迟,减少了二次冲击的影响,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并联混合动力汽车AMT无离合器换挡同步过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使用AMT的单轴并联混合动力系统为对象,对其采取的无离合器换挡策略中同步器同步过程控制进行研究.对换挡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出能代表此过程控制品质的评价因子,制定了基于模糊推理的同步器同步过程控制策略.最后进行MATLAB/CRUISE联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小同步器接合冲击度和滑摩功率.  相似文献   

12.
文中主要对机械式变速器用同步器进行了研究,对同步器的同步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列举了两种同步时间的建模方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影响同步器同步时间的主要因素,为同步器的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上锁止比1,同步器齿套与同步环可以锁住,传递换挡力。如果未锁住,则齿套在未同步情况下,直接穿过同步环,从而打齿。因而加大锁止比,即加大锁止角β,相当于加大了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4.
同步器通过滑动齿套内花键与变速器的输出轴联接。换挡时,由于拨叉往复作用,使整个同步器总成沿轴向移动。当同步器的锥环外锥面与锥盘内锥面相接触时,在锥面摩擦力的作用下,同步器总成随锥盘开始旋转,开始产生同步作用。当滑动齿套继续沿轴向移动,由于转动惯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小纯电动车两挡机械自动变速器换挡动力中断时间,改善换挡品质,文章通过对换挡过程的动力学分析,提出了一种综合换挡控制策略:在调速过程中,通过开环控制的方法,使接合套与结合齿圈之间的转速差快速到达一定范围内;在挂挡过程中,通过驱动电机输出与换挡电机作用下产生的同步摩擦力矩相同方向的转矩,使驱动电机与换挡电机协同作用消除剩余的转速差,从而缩短动力中断时间。使用Simulink设计了换挡控制模型,并在基于TCU、MCU控制下的纯电动车两挡AMT换挡实验台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综合控制策略可以在保证同步器磨损较小的前提下,有效减小整个换挡过程的动力中断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东风EQ1108系列载货车变速器有6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三/四档和五/六档都采用锁环式惯性同步器,其结构见图1。在车辆使用过程中,有时会突然发生五档或六档进档后退不出来的卡档故障,此时立即拆盖检查,可发现二轴前端五/六档齿毂上的3个同步器滑块组中,至少有一组的定位销已从五/六档接合套内弹出到接合套的外侧,将接合套卡在了档位上,造成无法退入空档。  相似文献   

17.
目前已开发出一种重型卡车变速器同步机构的模拟技术,用于解释车辆变速时非正常(二次)换档反应力是如何产生的。由于同步机构的复杂以及同步时间极其短暂,因此使用常规实验的方法分析这一现象是很困难的。为此,使用ADAMS分析模型对同步器零部件的运动和力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非正常换档反应力是在同步器齿套和结合齿的花键啮合过程中产生的,其原因是由于齿套的运动。在齿套花键倒角与结合齿花键倒角之间接触点上的推力与旋转力之间的相对关系影响了这一现象,并且可通过调节倒角表面的力的关系来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手动变速器的换档行程是根据整车设计要求并结合行业相关标准确定的一个外联接参数,该参数是整车操纵性能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本文通过对换档行程构成因素和不同种类的换档定位方式特点分析,以便为设计中根据不同的换档定位方式选择提供依据,并在设计中针对不同的换档定位方式需注意的部分提出了相应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拨叉的换档行程计算,同步器齿套的换档行程计算,同步器齿套与同步结合齿的重叠度计算,本计算过程有别于传统的尺寸链算法,根据计算模式可在EXCEL中建立通用表格,为手动变速器总成设计计算建立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9.
基于ADAMS的同步器同步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震  钟再敏  章桐 《汽车工程》2011,33(4):340-344
运用软件ADAMS建立了同步器的多刚体运动学模型,以模拟同步器同步环的锁止和同步过程,并将仿真得到的同步时间与理论值进行对比,结果只有小于3%的差异.最后分析了换挡力和输入轴转动惯量等参数对同步器同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的汽车所使用的普通齿轮变速器.几乎全设置了同步器。同步器是利用一对锥形摩擦副所产生的摩擦力矩,使两个待啮合齿轮转速很快相等.缩短换档时间,阻止待啮合的两个齿轮同步之前啮合,有效地实现无冲击而平顺换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