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公路视错觉警示减速标线设计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驾驶人心理、生理特征分析,对视错觉标线的多组数据组合的形式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减速性能优劣比选,提出视错觉标线的设计参数;并通过驾驶模拟器仿真试验、实际场景的道路试验验证对视错觉标线设计参数进行优化,提出一种视错觉减速标线的最佳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目前减速措施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视错觉减速标线的使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结合梳齿形视错觉减速标线及宽度视错觉减速标线的部分研究成果,分析了视错觉减速标线的重要设计参数,通过定义组合设计参数,确定了新型组合标线的样式和形式。基于UC-win/road道路三维仿真试验系统对其进行仿真模拟,通过仿真试验和实际道路试验验证了具有最佳减速效果的标线。结果表明,组合型减速标线可达到理想的减速效果。应用道路规划软件对标线进行仿真设计,通过室内模拟仿真试验进行实验,并对优化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提出了减速效果更好,更加人性化的视错觉减速标线形式。研究成果可为道路管理和设施设计部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9,(11)
为了提高道路的行车安全性,以交通工程心理学、色彩学等为基础,通过SP/RP调查,分析人行横道色彩与安全的关系,得到了三维立体标线的最佳配色;以透视原理为基础,利用MATLAB软件对大货车停车视距分析视角与相邻标线间距关系,得到相邻标线间距值;以佐尔拉错觉原理为基础,利用三维标线的不同高度对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分析,可见随着三维标线"高度"的增加,引起人紧张的颜色面积也逐渐增加,从心理上警示驾驶员路段会比较危险,达到提醒驾驶员减速的效果,得到三维立体减速标线优化设计,为道路安全设施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公路梳齿形视错觉减速标线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公路危险路段,如果不进行道路线形改善,则通过采用限速设施,有效限制车辆的行驶速度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文中结合梳齿形视错觉减速标线机理分析,基于公路视错觉减速标线仿真试验系统,以鱼刺形视错觉减速标线的部分研究结论为依据,分析了梳齿形视错觉减速标线的重要设计参数,确定了标线的样式和形式,通过仿真试验和实际道路试验验证了...  相似文献   

5.
公路弯道是道路交通事故频发路段,尤其是在冰雪环境下,车辆事故数是非冰雪天气环境下的14倍。在死亡交通事故致因中,车辆超速和速度不当约占1/3,因此合理控制速度是保障公路弯道处行车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驾驶员的操作行为主要由获取的视觉信息决定,视觉是驾驶员重要的速度感知源。为了减少冰雪天气环境下公路弯道处的事故发生率,从驾驶员视觉信息角度出发,通过视错觉减速标线的合理设置,提高驾驶员的速度感知能力,达到控速的目的。基于视错觉减速标线作用机理和恒定闪现频率,对标线的颜色、宽度、形状3个设计参数进行正交组合,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9种参数组合方案。采用3ds Max建立仿真试验环境,将驾驶员感知加速率作为指标对不同组合标线的减速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冰雪弯道施划减速标线可使驾驶员产生感知车速偏高的错觉,且纵向宽度为0.1 m的绿色梳齿形减速标线具有相对较好的减速效果;在显著水平α=0.01的条件下,减速标线的颜色、宽度及形状对驾驶员的车速感知均具有显著影响,且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颜色因子形状因子宽度因子。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几种视错觉标线类减速设施减速机理的基础上,运用VC++编程环境和DirectX技术建立了公路减速标线仿真实验系统,针对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推荐的行车道纵向和横向减速标线进行了减速效果验证及标线参数优化,并进行了行车道纵横向减速标线、鱼刺形减速标线和梳齿形减速标线减速效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道路环境条件下,各类标线中相邻标线间距相同时,鱼刺形减速标线和梳齿形减速标线能获得相对较好的减速效果。  相似文献   

7.
选取山区高速公路3类代表性的振动减速标线进行了实地交通流检测。对不同检测断面的速度、交通流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各检测断面小车、大车速度分布的正态性进行了验证,研究了车辆通过3类振动减速标线的速度变化特征;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高速公路振动减速标线路段小车、大车的运行速度变化规律模型,并针对模型所反映出的车辆在高速公路振动减速标线路段运行速度呈现先减速、后加速的变化特点,提出设置振动减速标线提醒标志、延长振动减速标线长度及组间距等安全管理建议。结果表明:模型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张强  申波 《公路》2024,(1):282-285
基于驾驶人动视觉特性以及视觉错觉特性,综合现有驾驶员视觉的相关特性以及目前的减速标线研究现状和有关规程、规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改进优化的视错觉控速标线,通过UC-win/Road软件和模拟驾驶对驾驶人开展了室内仿真驾驶,对减速效果进行评价。新型视错觉标线可以对驾驶人造成车速增加和车道变窄的错觉,控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依托驾驶模拟实验,在虚拟场景中设计纵向减速标线和无震动感横向减速标线,采集车辆运行状态、驾驶员注视行为和操控行为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减速标线的视觉减速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纵向减速标线和无震动感横向减速标线对驾驶员的视觉特征均具有一定的影响;纵向减速标线和无震动感横向减速标线对车辆运行状态没有显著影响,但对驾驶员从减速意识到减速决策的转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无震动感横向减速标线对驾驶员减速意识的影响大于纵向减速标线.结果表明,在道路纵坡为1.7%的双向八车道城市快速路虚拟场景中,纵向减速标线和无震动感横向减速标线具有一定的视觉减速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中外公路》2021,41(2):338-343
为了能够使驾驶员识别到更多的信息获取充足的道路环境状态来保证安全行驶,驾驶员在行驶时需要关注道路上的各种目标,驾驶员视线点在其视野范围内呈一定分布规律,视错觉减速标线的应用对交通安全有着重要影响。该文通过实车试验的方法对设置纵向减速标线的鹅公岩匝道路段和未设置标线的匝道路段的交通流量、区间速度、驾驶员瞳孔指标和轨迹横向偏移量等试验数据进行采集,再结合鹅公岩大桥的道路线形等数据,分析试验路段的交通流特性、驾驶员生理行为指标和轨迹规律,得到在鹅公岩匝道路段设置纵向视错觉减速标线后对驾驶行为及交通流状态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在匝道路段设置纵向减速标线可以使区间速度的均值降低8.48%,大部分车辆轨迹偏移量一般为0.5~1 m,小于对比路段的1~1.5 m;利用聚类分析结合车辆结构和道路线形,将驾驶员前方视野平面划分为左前方、右前方、左远前方、右远前方、近前方和远前方6个区域。  相似文献   

11.
道路交叉口是人流、车流散集的地方,视为城市的小中心点,改造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通过大庆路改造前存在问题、现状分析与设计改造后进行对比,通过合理设置导流岛渠化、标志标线、信号控制、交叉口视距,自行车道设计,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最后提出开封市下步道路交叉口设计趋势,使之达到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经济适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析不连续路面标线对跟车间距调节行为的影响机理,深入挖掘了不连续路面标线的视觉信息特征,提出单色路面标线(2,3,4 m黄色标线铺设周期长度,即Y-2 m,Y-3 m,Y-4 m)和双色路面标线[1根黄色标线连接1根红色标线(1Y+1R)、2根黄色标线连接2根红色标线(2Y+2R)、3根黄色标线连接3根红色标线(3Y+3R)]2种不连续路面标线的设计形式,并将该设计具体呈现于实际的高速公路路面上。通过摄像法间接采集了车辆连续通过6个观测断面的跟车行驶车头时距、车头间距和行车速度特征数据。此6个观测断面依车流行进方向两两之间间隔100 m均匀设置,构成500 m的试验区域,其中观测断面1和6分别代表起始和终止断面,观测断面2~5之间为路面标线铺设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铺设不连续路面标线后,试验路段跟车车距(车头时距、车头间距)相较于铺设前有显著的增大,而行车速度有显著的减小,其中1Y+1R方案下的车距增大和速度减小幅度均最大,分别为0.61 s,3.6 m和5.1 km·h-1;从观测断面来看,铺设不连续路面标线后,跟车车距和行车速度随着车辆在试验区域内行进,分别呈现出一致的增大和减小的趋势,且通过对比观测断面1和5发现,1Y+1R方案下跟车车距和行车速度的断面变化幅度最大,分别为0.62 s,5.7 m和5.3 km·h-1;相同铺设周期条件下,双色路面标线可以产生更为显著的跟车车距调节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从驾驶人距离感知、速度感知和颜色变化3个层面,深入剖析了“不连续效应”和边缘率对跟车间距调节行为的影响机理,并讨论了距离感知和速度感知对跟车行为的协同作用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视觉干预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探索低成本的交通事故预防措施提供新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道路线形设计中的视错觉及纠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路设计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及实践体系。但在实践中发现,根据汽车行驶特性设计出来的道路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常常会因视线问题引发交通事故。本文以视知觉原理为基础,探讨道路错视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地区的快速转移,市政工程建设越来越迅速,其中对便于市民出行及运输的城市道路的投资也逐年增加。随着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频率的增长,起到警示和指示等作用的标志标线暴露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市政道路的功能及舒适性。本文在详细分析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标志标线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从而保证标志标线功能的完善,提高车辆通行效率,为市政道路工程的安全、便捷及舒适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transfer of rural population to cities,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rapid, in which the investment in the urban roads convenient for citizens to travel and transpor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With the increasing frequency of the use of municipal roads, the signings and markings playing the role of warning and indication expose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function and comfort of municipal roads. Based on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acts of the signings and markings of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in China, the targeted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ensure the perfec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signings and marking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vehicle traffic, which escort the safety, convenience and comfort of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6.
对清华东路与双清路丁字交叉口上下班高峰期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及信号灯配时进行调查,针对该交叉口存在的道路过窄、信号灯配时不合理、非机动车及行人流量大、道路标志标线不明确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拓宽道路宽度、增加非机动车车道、对信号灯配时相位进行优化等方案,最后运用Synchro仿真软件对改造前后的交叉口进行模拟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改善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面了解国内外在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车辆前方道路边界及车道标识识别领域的研究进展,文章介绍了近年来一些典型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道路边界及车道标识识别系统,对基于机器视觉的前方道路边界及车道标识识别方法进行了分类,对各大类方法中采用的不同技术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基于机器视觉与其他传感器融合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就该领域的研究难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The transition from rural highways that afford higher speeds, to urban communities with lower speed limits and wide ranges of road users is a critical safety issue in Northern Iran that such transitions are frequent along a high-way running approximately parallel to the Caspian Sea shoreline and linking >50 urban communities.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iency of 4 low-cost traffic calming measurements (TCM) at a simulated 1.5 km length of this rural highway as a representative. 39 participants with at least 3 years of driving experience took part in this study, and comparisons of driver behaviors in case of speed and lateral position as a safety index in 4 scenarios and base scenario were outputted. MANOVA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speed and lateral position data outputted from the simulator device, at the entry into the urban community. Comparison of mean speed results obtained revealed that all 4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mean speed of drivers. In this respect, the benefits of modified road signs were proven to be as successful as road surface markings. As another criterion for safety, 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road signs and transverse rumble strips increased lateral position, but the pattern of peripheral hatched marking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lateral position. In case of speed reduction, maintaining the reduced speed is another issue that has been resulted that as soon as TCMs end up, the speed increases, however, does not reach the former values.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道路测量与施工不同步的现状,根据测量机器人自动跟踪动态测量的技术特点,提出利用测量机器人进行道路施工动态控制原理的方法。主要从施工点的三维测量、施工点在道路三维模型中的位置分析、施工点设计标高的确定、施工参数的解算等方面,详细阐述道路施工动态控制的原理,并对动态控制系统程序和组织提出设计方案,为实现道路测量和施工的一体化、程序化提供完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道路标线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最佳阈值法、最大类间方差法、最小误差法分别对多幅典型的破损道路标线图像进行分割,通过分析对比确定用最小误差法分割道路标线图像效果较好.但是采用最小误差法分割道路标线存在无法正确分割出细节的缺陷,为改善图像的分割效果,进一步探讨并决定采用基于最小误差的动态阈值法对道路标线图像进行分割.通过对比全局阈值法和动态阈值法的优缺点,并结合两者的优点,提出了动态阈值结合全局阈值的方法分割道路标线图像,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