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公交网络中,智能手机提供的出行信息可为公交出行乘客提供有效帮助. 在手机提供车内拥挤信息条件下,对乘客的路径选择过程进行模拟,构建乘客出行和换乘两种路径选择模型,包括车内的座位分配过程和在站台的排队过程. 通过仿真计算,比较了提供拥挤信息与不提供拥挤信息条件下车内拥挤程度改善情况,揭示了提供拥挤信息条件下乘客的路径选择规律. 结果表明,手机提供车内拥挤信息可以大幅度降低车内的拥挤程度,有效改善乘客的乘车环境.  相似文献   

2.
考虑公共交通乘客出行的舒适性因素,将车内拥挤程度作为衡量乘客舒适性的指标.选取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和常规公交乘客两个样本,通过嵌入式SP与RP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分析得出车内拥挤程度分级阈值;通过标准Logit模型,分析得出不同车内拥挤程度下乘客出行时间价值;建立车内拥挤程度与时间价值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有效的精准控制策略提升公交车辆的到站间隔匀整度和运行服务可靠性是改善公交服务质量,提升公交乘客出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首先,本文考虑站点乘客上车需求波动构建公交运行模型;其次,提出基于时间偏差反馈机制的公交区间行驶速度调控策略和基于乘车选择行为模型的公交站点乘客信息引导策略;最后,以最小化乘客出行成本和车头时距偏差为目标,构建融合车速调控和乘车引导的公交运行组合优化控制策略,并设计了求解方法。以北京公交57路为例,设计4种情形的数值仿真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组合控制策略的优化效果最佳,相比于无控制策略,公交运行稳定性提升了47.70%,避免了线路的串车发生,考虑出行时间与拥挤程度的综合成本减少了18.71%。本文还比较了不同乘客收入水平和乘客引导信息服从率下策略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信息引导策略对总出行成本降低效果减弱,当乘客引导信息服从率为0.7时,组合控制策略对公交运行和乘客出行的改善效果最显著。本文可以为提升公交运行可靠性和服务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可供乘客选择的轨道交通出行路径日益 增加,乘客出行路径决策愈加复杂.本文在分析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变量对不同属性乘客出 行路径选择行为影响的基础上,提出轨道交通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基于 非集计理论构建针对不同类别乘客的路径选择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乘车时间、换乘时 间、换乘次数、车内拥挤度及个人属性等因素对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其次,基于不同 类别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差异,构建考虑车内拥挤度变化的乘客个性化出行路径动态规 划算法,为不同属性乘客规划广义出行时间最小的路径.最后,基于广州地铁数据对算法 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针对乘客个人属性规划的最优出行路径,更加贴合乘客的出 行心理.  相似文献   

5.
在机场设置可变信息板(Variable Message Signboard, VMS)提供站台排队时间、道路拥堵状 况和车内拥挤度等信息,引导乘客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做出最优交通方式选择。根据出行信息 获取的顺序将决策过程分为两阶段,第1阶段是在自身经验或手机导航信息条件下进行初始交通 方式选择,第2阶段考虑到VMS信息对乘客的影响,建立基于巢式Logit模型的乘客交通方式转 移模型,利用全概率公式将两阶段信息数据融合,得到乘客交通方式选择结果。通过数值模拟验 证模型的可用性。结果发现:将信息质量足够高的等车时间信息、道路拥堵时间和车内拥挤度信 息结合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和系统运行效率,可使公共交通利用率提高3%,系统运行时 间减少13.8%;道路拥堵越严重,路上拥堵时间信息的提供对乘客的交通方式选择影响越大;交通 需求较小的情况下提供VMS信息有利于提高机场巴士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解析出行者对服务属性的感知差异能够为提升城市公交服务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上海市居民出行意愿调查,建立考虑行程时间与车内拥挤度交叉项、可靠性的出行方式选择效用;根据多项Logit模型和混合Logit模型的通用参数和选项特定参数估计结果,量化出行者对出行方式服务属性的感知差异.结果表明:拥挤有座时的时间价值是不拥挤有座时的1.41倍,拥挤无座时的时间价值是不拥挤有座时的1.56倍;地铁的可靠性价值显著高于私家车和常规公交;同一车内拥挤程度水平下,常规公交的时间价值大于地铁.  相似文献   

7.
在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组合的交通方式条件下,以乘客出行路径选择为研究对象,确定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吸引范围,在分析影响乘客出行路径选择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广义出行成本模型。并根据乘客收入水平,将其分为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分析两类乘客的出行路径选择特点,用K条最优路径算法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将乘客按收人水平分类后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公交优先是缓解城市拥堵的重要方法.按照Wardrop 用户均衡原则,通过考虑乘客候车时间成本、乘车时间成本、换乘时间成本和车内拥挤成本,对包含两条线路(一条为一票直达线路,一条为支线干线线路)的公交系统建立出行选择均衡模型,并基于乘客个人出行成本的分析,得到了固定需求下用户均衡时两条线路选择人数和系统最优时两线路的最优发车频率.还在弹性需求情形下比较了系统最优和公交公司垄断情形两种不同政策所导致的均衡出行人数、公交票价、发车频率、公司利润和社会净收益等指标.算例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与传统经济学理论研究一致的结果,为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早高峰通勤乘客的时空出行规律有助于更好地组织快慢车运营模式。本文从一种常见的快慢车运营模式出发,首先,根据乘客的起点车次和直达/换乘方案联合选择构建乘车路径;其次,以出行时间、早到/迟到延误和车内拥挤度作为早高峰通勤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不同乘车路径下的出行成本进行构建;再次,以用户均衡理论建立乘车路径分配模型,并证明了该模型用户均衡路段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最后通过案例,对均衡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短途乘客更愿意接受高拥挤但终点到达时刻接近工作开始时刻的车次,而长途乘客的车次选择分布较为均匀;除出行时间因素以外,延误惩罚和乘车拥挤同样影响早高峰通勤乘客的换乘行为,虽然换乘快车有可能降低出行时间,但高延误惩罚和拥挤成本会导致部分站点的乘客不选择换乘路径。  相似文献   

10.
据一项针对全国的调查显示,被调查有80%将公交车作为每天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而表示喜欢乘坐公交车出行的却不到20%。可谓“公交车,离不开,想说喜欢不容易”。这项调查从整体上看,是不喜欢但不得不选择公交车出行。这种出于无奈的选择,一方面反映了公交车在老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老百姓对乘公交车还有着不满意的地方,例如“车内拥挤”、“等车时间过长”……乘客是衣食父母,让乘客喜欢乘坐公交车是公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如何增大公交对出行客流的吸引力,让他们喜欢选择公交车出行,乃是我们公交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重要话题。请您对此发表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缓解因停靠站公交线路数过多而造成的拥堵,提出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本文首先详细说明了双港湾式停靠站的平面形式设置,然后从常规港湾式停靠站的停靠线路数入手,运用排队理论分析常规港湾式停靠站容纳线路能力,得出其不适用于线路数较多的情况,并与常规港湾式停靠站通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其可以有效降低停靠站的排队概率,适用于公...  相似文献   

12.
发车间隔的确定是建立行车计划的基础,合理安排公交运营方案可以在优化公交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有效满足乘客需求. 本文提出了在保证公交运营服务水平和所需运营车辆最少的前提下, 确定公交发车间隔的模型. 在现有的模型基础上考虑了道路交通拥堵对公交运行的影响. 引入拥堵系数,建立了基于载客里程的公交发车频率模型. 实例分析表明模型使得发车间隔的计算更简单直观. 拥堵因子的引入对发车间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且能有效地优化公交发车间隔. 使公交企业更好地平衡了乘客满意度与公交车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诱导信息对乘客的影响,考虑信息提供时间、方式、更新频率及其与 路径属性之间的交互关系,提出融合诱导信息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行为决策框架。考 虑乘客在决策时表现出遵循混合决策规则的倾向差异和不同属性感知差异,建立改进的混合效用-后悔模型。将路径属性与诱导信息同时纳入调研情景设计,基于调研结果标定模型中关键参数,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决策规则的模型拟合效果最高(调整优度比达0.396)。进一步分析乘客对信息的偏好:相较于下载手机APP,乘客更喜欢社交媒体推送的形式接收诱导信息;引入信息推送频率时间价值,并对比得出,女性、中老年及非通勤乘客更倾向于接受更高频率的诱导信息推送服务;分析各属性弹性值,表明诱导信息提供方式和更新频率应作为管理者的辅助手段,在特定场景下(例如高峰拥堵和突发事故)诱导信息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研究揭示了诱导信息提供方式如何影响轨道交通乘客的路径决策机理,有助于设计更加精准和高效的诱导信息策略辅助客流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14.
研究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利用动态分段技术,建立了基于MapInfo的动态分段数据结构,充分考虑乘客出行心理,提出了公交出行最优路径算法,设计了城市公交查询系统,实现输入查询信息或直接对地图操作来获得出行最优路线和换乘方案,提高乘客出行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重大地震条件下,交通网络具有明显的结构变动性,传统最短路算法生成的疏散路径难以满足其在疏散安全性、可通行性、通行能力约束和应变性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具有通行能力约束的路径规划(CCRP)算法基础上,考虑了上述有关要求,提出了一种地震疏散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的特色在于:(1)引入惩罚函数以满足应急疏散路径对安全性和可通行性方面的要求;(2)将突发交通拥堵点作为虚拟疏散原点纳入到动态路径规划过程,以增加对突发交通拥堵的快速疏散能力.实证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将疏散交通流分配到危险性较低、可通行性较好的路径上,并满足路径的通行能力约束,而且对突发交通拥堵具有必要的应变能力,能较好地满足地震疏散路径规划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数量众多的城市公交线路和公交站点密布在中心城区,在给居民提供便捷通 行的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诸多难题.大量的公交车辆在同一个中间站到发,导致车 辆停靠时排队延误严重是最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早晚交通高峰时段.本文从公交中间站 所服务的公交线路数和各线路车辆停靠时间特征入手,以各线路车辆在研究站点区域无 延误到发为控制目标,结合车辆停靠时间特性和乘客出行需求特点,确定公交站点的最 优通行能力,即不产生因车辆排队而造成延误的最大服务能力,并给出调整冗余线路的 优化方法,最后通过一个算例来验证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随机用户平衡配流的基本思想和交通流理论,提出了道路交通状态的概念,以便讨论交通拥挤情况下的交通量分配问题.将道路交通状态定义为行程时间和道路拥挤度的线性加权和.假定在路网随机变化的情况下,出行者以行程时间和道路拥挤度最低为路径选择准则,建立了基于道路交通状态的随机用户平衡配流模型,并证明了模型的等价性和唯一性,给出了该模型的连续平均求解算法.一个小型网络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出行者在随机路网中的路径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游客拥挤感知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意愿调查法对游客旅游线路特性、拥挤感知度和不同拥挤状态下的游客时空分布意向进行调查,定量分析不同旅游阶段信息、客流密度等因素对游客拥挤感知度的影响,基于排序选择模型,建立游客拥挤感知模型,并进行局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出行前(查询旅线信息方式等)、景区游览阶段(拥挤信息发布内容、景点停留时间等)的旅游信息变量对游客的拥挤感知度具有显著影响;景点停留时间每增加1 min,游客拥挤感知度为2、3、4的概率分别增加0.3%、增加1.1%、减少1.3%,研究可为旅游信息合理发布和游客合理分流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