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三弯矩方程的改进及在船舶轴系动态校中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船舶轴系静态校中计算的缺点,对船舶轴系动态校中计算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传统的连续梁三弯矩方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对轴系同时进行垂直平面和水平平面校中计算的方法;同时,利用改进的三弯矩方程,开发了基于VB的计算软件,通过对实船轴系的校中计算与测试,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船舶推进轴系校中技术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比较了轴系校中计算及校核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船舶中拱、中垂变形对轴系校中状态的影响,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轴系设计过程中应重视此项内容的计算校核;还对校中计算软件中应重点关注的轴系可视化建模、报告文档自动生成及与轴系振动特性计算的集成一体化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轴系CAD软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船舶动力系统的推进轴系是指柴油主机输出端轴承到船舶螺旋桨之间的部分,对船舶动力性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船舶推进轴系的结构复杂,轴系的扭转和振动对各轴承和部件有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和降低推进轴系的扭振计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船舶推进轴系的扭振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推进轴系扭振运动和响应计算,并在软件Matlab平台上完成船舶扭振计算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4.
基于有限元法的推进轴系回旋振动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舰船轴系或大型船舶,由于其转速高、轴系超长等特点,进行轴系回旋振动计算时,采用传统的传递矩阵法求解,往往容易出现数值不稳定和漏根现象,严重影响轴系固有特性计算的准确性,与轴系的实际运转情况不符。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计算模型,能较真实地反映物理模型且计算精度高。分析考虑多种因素对回旋振动的影响,利用可视化编程软件VB与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混合编程,实现回旋振动软件开发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及软件的正确性。软件界面友好、使用方便、计算效率高,能满足舰船轴系回旋振动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计算是船舶推进轴系设计、安装、调整等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限元法(FEM:Finite Element Method)是一种在结构工程、船舶工程等方面日益被广泛应用的计算方法。本文从基于有限元法的船舶推进轴系校中计算软件(MSACS:Marine Shafting Alignment Calculation Soft)的流程图设计、软件实现方法入手,介绍TMSACS的开发思路和编程手段;并通过实船算例与COMPASS进行比较和分析,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使用Abaqus软件建立船舶轴系中间轴的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轴法兰过渡处的应力集中系数,分析应力集中系数与轴系扭振计算结果之间的关系。相比于单圆弧过渡,三段式圆弧过渡将应力集中系数减小了20%,持续运转扭振许用应力提高了38%,瞬时运转扭振许用应力提高了17%。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检验校核了船舶轴系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神经网络轴系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技术,讨论了BP神经网络和自组织神经网络在轴系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特点,提出以PC为核心的扭振主号采集处理和标准样本的建立方法,介绍诊断系统的软件结构、模块功能、混合编程与接口技术、诊断流程和软件特点。实际应用表明,智能化故障诊断系统是船舶轴系扭振监测与故障诊断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8.
三弯矩方程的改进及船舶轴系校中软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一般三弯矩方程在船舶轴系校中计算中存在的缺陷,对其作了改进,并将改进的三弯矩方程应用于轴系校中计算软件中,运用该软件对若干实船进行了计算,同时还与国外软件计算的相应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扭振会对船舶柴油机轴系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致使轴系发生故障或者断裂,需要对其进行精准的测试。为了提升柴油机轴系扭振测试的准确性,设计扭振测试程序软件集成开发平台,其硬件包括传感器选型单元、采集卡选型单元与调理电路设计单元,软件包括扭振测试数据处理模块与轴系扭振计算模块。通过上述硬件单元与软件模块的设计,实现了船舶柴油机轴系扭振测试程序软件集成开发平台的运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共振转速27 r/min时,减振器内外圈振幅分别为3.3°与4.4°,与实测数值保持一致,证实设计平台具备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人船的电力推进系统建立电机-轴系动力学模型,分析电机电磁激励力对推进轴系的影响。介绍半正弦波加速度激励,研究冲击激励作用下轴系振动特性,再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多种工况下的轴系冲击振幅,进而对无人船转速进行合理设计。结果表明,船舶在碰撞过程中,冲击能量作用在船舶的推进轴系,造成推进轴系的异常振动或损伤,撞击时船舶航速对轴系影响很大,必须合理选择轴系转速。  相似文献   

11.
段斌 《上海造船》2013,(4):34-39
船舶轴系是船舶推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轴系产生的扭转振动是引发船舶推进系统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了船舶轴系扭转振动产生的原因、计算方法以及减振措施之后,并以某型船舶为例,利用轴系扭振计算软件,研究了优化该船轴系扭振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集总参数法建立10000DWT油船低速柴油机推进轴系扭转振动模型,将模型分为直链式扭转振动模型和带分支式扭转振动模型,建立单质量点的扭转振动数学方程和Simulink仿真模型,从而提出采用系统矩阵法和Simulink软件仿真方法分别对该轴系的频域振动特性和时域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对实船轴系进行扭转振动测试,验证了该船舶推进轴系扭转振动数学模型和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对降低船舶轴系振动和提高船舶安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载重10 000 t低速柴油机推进轴系为研究对象,创建其当量系统模型。基于系统矩阵法对推进轴系进行自由振动分析,求得扭转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研究柴油机在全转速下的气体和往复惯性激励力矩,针对推进轴系在柴油机和螺旋桨共同激励下的频域稳态扭转振动响应特性进行计算,求得推进轴系扭转振动的主谐次、共振转速点和推进轴系各部件的应力值。结果表明,推进轴系在低阶频率振动时气缸和中间轴振幅较大,推进轴系应力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船舶能够安全稳定航行,同时为推进轴系时域瞬态扭转振动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渔船轴系扭转振动的计算及图形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志敏  张干青 《船舶工程》1999,(4):42-44,57
通过对441kW艉滑道拖网渔船轴系分析,介绍了在自由航行和起网两种工况下,轴系扭振光量系统的建立和扭振计算的CAD方法,并绘制出相应的振型与扭振应力图形,从而为动态监测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某船舶推进轴系扭振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立平 《船舶》2011,22(5):46-49
提高轴系扭振计算精度,必须有精确的原始参数,以准确掌握船舶轴系扭振情况。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曲柄半拐等的三维模型,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精确的确定了各质量、轴段的转动惯量、扭转刚度等精确原始参数。基于建立的实船轴系当量系统,计算出了各结自由振动的频率及对应的共振转速,自由端和飞轮输出端的振幅,分析了轴段应力和扭矩随曲轴转角及转速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转速范围内,扭转振幅小于限定值,轴段的最大扭矩和应力均小于材料许用值,本船舶轴系扭转振动状况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6.
复杂分支轴系扭振计算的动态矩阵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目前国内外在船舶推进轴系扭转振动计算中所应用的诸多方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用改进的动态矩阵法进行船舶推进轴系的扭振计算,并论述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使其能更加简单、方便地解决船舶复杂分支推进轴系的扭转振动计算。最后还列举了实际算例的扭振计算,证明此方法在解决船舶推进轴系扭振计算方面是一种有效、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冰载荷电力推进轴系扭转振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船舶混合动力推进轴系的电力推进模式为研究对象,建立轴系扭转振动数学模型,重点讨论了电力推进轴系冰载荷激励力矩和推进电机的阶次振动激励力矩对轴系扭转振动的影响。采用应变法对实际船舶推进轴系进行扭转振动测试,将推进轴系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对分析,验证了文中建立的推进轴系数学模型和应变测试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周国强  甘少炜  雷伟  蔡忠华 《船海工程》2014,(2):165-167,172
针对目前船舶轴系扭转振动测试主要采用的角位移和角速度测量方法不能直接测量出轴系扭转振动应力,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差的问题,基于目前非常成熟的应变测量技术,对轴系扭转振动的测量进行分析,给出数据处理的方法,并提出基于无线遥测轴功率系统进行功率-扭振测试系统的开发和数据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万新斌  杨卫英 《船舶》2014,(4):55-60
以满足CCS关于回旋振动的要求为基础,提出了适合某型船的多种轴系布置方案,从轴承负荷和轴系强度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轴系布置的初步优化方案。通过全面的校中、纵向振动和扭转振动计算对初步优化方案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调整,最终实现该型船的推进轴系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