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比较3~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儿童与正常儿童营养状况,为后期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名ASD儿童和42名正常儿童进行体格测量、食物称重法结合膳食回顾法的膳食调查、血常规和血清维生素A检测。结果 ASD儿童与正常儿童身高的Z值未见明显差异(P=0.611),ASD组体质量与体质指数的Z值更低(P=0.032、0.035);膳食调查显示,ASD儿童平均每日摄入的能量和3大营养素低于正常儿童(P<0.001),两组儿童每日摄入的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钙存在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ASD组儿童每日摄入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的摄入不足率较对照组更高(P<0.001,P=0.001,P<0.001);两组儿童未见明显贫血与缺铁现象[贫血率比较P=0.946,两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降低率比较P=0.535、1.000、0.946];ASD组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比正常儿童缺乏更为严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7)。结论 ASD儿童存在更为明显的营养素缺乏,提示临床医师需对ASD儿童进行膳食干预,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2.
对我校35 名退休职工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退休职工的膳食结构基本合理,但热能摄入较高,达我国RDA 的1103% ,其中脂肪占总热能的343% ,高于RDA 20% ~25% 的高限值;超重者占531% ;维生素A和B2 摄入量较低,分别占RDA 的40% 和833% ,体内维生素缺乏率分别为31% 和121% ,提示今后对膳食作适当调整,以满足RDA 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疆四县农村3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简称新疆 )农村 3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 ,为针对性开展干预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新疆 4县进行了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 ,以身高和体重作为衡量儿童营养状况的指标。结果 该地区 3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 (HAZ <- 2 )、低体重 (WAZ <- 2 )和消瘦 (WHZ <- 2 )的总患病率分别为 2 4.3 %、2 3 .1%和 9.1% ;维吾尔族高于汉族 ;经济差的县高于经济好的县。与NCHS/WHO标准分布比较 ,新疆儿童HAZ和WAZ的分布显著左移。结论 新疆农村 3岁以下儿童存在着较严重的营养问题。应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加强儿童常见病的防治。在重点干预的同时 ,还要注意改善整体儿童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秦巴山区婴幼儿维生素A、钙、铁营养状况以及体格生长和喂养情况。方法采用分层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对该区3县10乡425名0~3岁婴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和膳食结构调查;对144名儿童进行了血清铁蛋白、骨钙素、生长激素和血红蛋白的测定,123名儿童进行了血清VitA的测定。结果婴幼儿血清铁蛋白、骨钙素、生长激素、VitA和血红蛋白异常率分别为32.3%、28.6%、36.8%、31.6%和25.6%;生长迟缓、低体重及消瘦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19.8%、24.3%和7.6%。结论婴幼儿维生素A、钙及铁缺乏与家庭经济状况,乳母营养状况及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5.
秦巴山区婴幼儿营养状况及其母亲KAP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秦巴山区婴幼儿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进行横断面调查 ,测量婴幼儿的身长和体质量 ,用WHO/NCSH参考标准对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同时对其母亲进行知识 态度 行为 (KAP)问卷调查。结果 婴幼儿生长迟缓、低体质量和消瘦的患病率分别为 17%、2 5 .5 %、7.2 % ;母亲中普遍存在营养知识欠缺 ,喂养方式不当。结论 该地婴幼儿整体营养状况较差 ,以急性营养不良表现为主。应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提高母亲科学喂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膳食平衡指数(DBI_16)评价甘肃中老年人的膳食质量及膳食质量与骨量之间的关系,为改善甘肃人群的膳食和骨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西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项目甘肃课题基线调查收集的3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的食物摄入种类和数量等膳食信息和骨量测量数据,采用DBI_16评价研究对象的谷类、蔬菜、水果、奶类、大豆类、鱼虾类和蛋类等食物的摄入水平及膳食摄入不足、摄入过量和摄入不均衡的程度,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评价DBI_16的3个组成指标[负端分(DBI_LBS)、正端分(DBI_HBS)、膳食质量距(DBI_DQD)]和DBI_16的7个单项指标与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对11 840名研究对象的膳食和骨量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与推荐摄入量相比,44.8%的研究对象谷类摄入过量;分别有96.3%、90.6%、90.1%、71.9%、95.1%和60.3%的研究对象的蔬菜、水果、奶类、大豆类、鱼虾类和蛋类摄入不足;47.7%的研究对象摄入食物种类<10。2.3%的研究对象DBI_LBS得分较适宜,54.7%的研究对象DBI_HBS得分较适宜,仅1.2%的研究对象的DBI_DQD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陕西汉中农村女性膳食模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利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调查汉中地区18~80岁农村女性居民的膳食情况。采用因子分析评估整体膳食状况;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膳食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 467人,研究对象存在谷薯类和油脂摄入过量,而肉类及蛋奶类摄入不足情况。因子分析提取4个主要因子,反映四种膳食结构类型。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劳动强度和吸烟情况与均衡模式呈负相关(P<0.05),受教育水平、经济状况及进行体育锻炼与均衡模式呈正相关(P<0.05);财富指数与蔬菜模式和节俭模式呈负相关(P<0.05);年龄与蔬菜模式、节俭模式呈正相关(P<0.05)。结论农村女性的膳食结构以相对均衡的模式为主,但食物种类尚有限。有必要在不同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告了西安市雁塔区城区及郊区1~5岁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结果。其体重较1985年西安市横断面调查研究的结果增高,身高无明显变化;城区儿童体重及身高均高于郊区农村儿童;应用Kaup指数及“营养状况评价图”评价结果显示,Kauq指数评价西安市儿童的营养状况更接近干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
孕妇膳食结构与贫血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城市孕妇贫血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101位孕妇进行膳食调查,同时测定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①膳食调查,钙、锌和维生素(B1)的摄入明显低于RDA标准(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摄入量),且以孕晚期摄入不足更明显;②血清铁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孕晚期低于孕中期(P〈0.01),孕中期低于健康对照(P〈0.01)。结论 目前膳食结构下,孕妇铁、叶酸、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秦巴山区乳母的营养状况及存在的营养问题。方法 24小时回顾加3天膳食记录法对秦巴山区101名6个月以内乳母进行营养调查。结果 该人群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太少,热能和蛋白质摄入量仅为极轻体力劳动乳母RDA的71%和64%,其余各种营养素除维生素E和C外,均不足RDA的70%,其中Vit.A、B2、Ca、Zn分别为RDA的15..19%、30..48%、17..43%、43..35%,血清Ca、Zn、Cu、Se和Fe含量低于正常值下限比率分别为27..72%、19..80%、14..85%、74..26%和3..96%,贫血患病率为33..66%,血清TSH高于正常值上限者占23..76%。结论 该人群体内部分营养素缺乏,应对特需人群进行营养教育,增加动物性食物和蔬菜的摄入量,必要时应使用碘剂补充碘营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评价病人集体膳食各种营养素供给量的合理性。方法采用“称量法”对住院饮食为普食的205例病人进行三日膳食调查。结论普食病人每人每日热量摄入充足,三大营养素比例恰当。膳食结构合理。但某些无机盐、维生素供给量应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12.
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CT表现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皮层下缺血性脑血管病CT表现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比分析 6 0例皮层下多发脑梗死痴呆者和 6 8例皮层下多发梗死无痴呆者CT表现。结果 痴呆组中额叶皮层下、内囊前肢、尾状核、半卵圆中心前部、侧脑室体旁前部白质及丘脑梗死发生率、平均梗死灶数目及平均梗死体积均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3级、4级脑白质疏松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脑萎缩指数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额叶皮层下及丘脑梗死灶数目、侧脑室体旁前部白质梗死灶体积、脑白质疏松以及脑皮层萎缩的程度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皮层下多发脑梗死性痴呆与梗死灶的部位、数目、体积和脑白质疏松及脑皮质萎缩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解独生子女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为提高人口质量以及为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1980年4月对0~7岁的独生子女(下称独生组)235例(男125女110)、多生子女(下称对照组)217例(男125女92)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居住环境、生活条件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94名正常孕妇进行了缺铁性贫血的调查分析。膳食调查发现孕期铁摄入量达到了供给量标准,膳食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占92.20%,膳食中铁吸收不良可能是缺铁的主要原因。从各期孕妇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铁蛋白及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测定结果表明,随孕周增加体内铁缺乏日趋明显,孕妇贫血患病率也逐渐升高,不同孕期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7.14%、24.24%及42.55%。根据所提示的问题,提出了对孕期缺铁性贫血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 2 0例原发性癫痫进行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查 ,其局部脑血流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 CBF )异常者 17例(85.0 % )。异常表现为癫痫发作期 r CBF增高而在间歇期降低 ,r CBF异常区域以额部、颞部、额颞部多见 (76 .5% )。 SPECT与脑电图定位一致者 5例 ,提示该区域为致痫灶。认为 SPECT对原发性癫痫的诊断、致痫灶的确定以及手术治疗的定位可提供十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 ,早期使用膳食纤维素营养液肠内营养 (EN)的可行性。方法  5 0例 6 0岁以上胃癌全胃切除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 2 5例 ,用能全力 (TPF) 9d ;对照Ⅰ组 2 5例 ,用等氮、等热卡、等时间肠外营养 (PN)。另随机抽取同期 6 0岁以下同样患者 2 5例为对照Ⅱ组 ,支持方法和时间与实验组相同。结果 ①营养指标。三组患者体重、三角肌皮折厚度、肌酐身高比、白蛋白 ,手术后第 9天都分别恢复到近于手术前 1d水平 (P >0 .0 5 ) ,仅谷氨酰胺对照Ⅰ组降低明显 (P <0 .0 5 )。术后第 4天至第 9天氮累积水平对照Ⅰ组也较低 (P<0 .0 5 )。②安全性。全部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都安全渡过术后恢复期。实验组比对照Ⅰ组肛门排气恢复显著提前 (P <0 .0 1)。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后 ,早期使用膳食纤维素营养液EN ,安全适宜 ,效果良好 ,和较年轻患者近似 ,比同龄患者PN疗效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80例脑梗塞磁共振成像与临床表现,其中20例有CT检查。多数病例磁共振成像显示为多发性脑梗塞(95%)。梗塞灶在T_1加权是低信号改变;T_2加权呈高信号改变,急性和慢性期特点一致。资料结果表明:磁共振成像定位准确(98.75%)。病灶检出T_2比T_1敏感,磁共振成像检出病灶多于CT。在诊断脑梗塞方面,磁共振成像优于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硒现状 ,为进一步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 2 ,3 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粮食、头发和食用盐硒含量。结果 病区当地产小麦、大米、玉米和黄豆硒含量仍处于低水平 ,而病区居民所食外地麦面硒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当地产小麦硒含量 (P <0 .0 1) ;病区儿童发硒含量达到了非病区儿童发硒水平 ;病区食用硒碘盐硒含量明显高于非硒碘盐硒含量 (P <0 .0 1)。结论 病区外环境硒水平相对恒定 ,而内环境硒水平有了显著改善 ;病区居民体内硒水平升高与膳食结构变化、食用硒碘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改良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脑梗死范围、脑组织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 (CK)含量的影响。结果 纳洛酮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模型大鼠的血清LDH、CK ,减少梗死面积 ,降低神经功能行为评分 ,减轻脑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纳洛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陕西关中农村地区中学生贫血发生的原因。方法对陕西关中农村地区两所中学1 135名学生进行膳食调查和贫血筛检,筛检出贫血者,作为贫血组,并在非贫血者中选取与贫血者同年龄、同性别的个体作为非贫血组,测定两组平均红细胞体积、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的含量,并留取粪便进行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的检测。结果贫血检出率为25.5%;在贫血检出者中,MCV>100 fL、100-80 fL、<80 fL者的构成比分别为45.2%、51.6%、3.2%,同时贫血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两组血清铁蛋白缺乏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群体学生谷类摄入量足够,蔬菜、水果、豆类、蛋类、肉禽类、鱼虾类、奶类摄入量不足,两组之间粪检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调查人群发生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造成机体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