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由艰难爬坡向经济起飞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加强加快建设、深化改革、加快航运事业发展的黄金发展期,更是我区实现由传统航运向现代航运转变的战略机遇期。文章回顾了“十五”期间广西水运建设的发展,提出“十一五”时期广西建设和谐水运应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船闸投入试运行后成为长江航运新的咽喉,其运行条件和通过能力决定了长江中上游航运的通畅,对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目前三峡船闸运行效率进行客观评价,并结合未来几年过坝运量的预测分析得出,三峡船闸围堰发电期实际通过能力不能满足长江航运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三峡坝区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话何建中     
记者:迎峰度夏时,煤炭压港如何解决?何建中:煤炭压港不是单一的运输问题,跟整个经济运行有很大关系,涉及铁路、航运企业、港口等运输组织的各个环节。解决煤炭压港应总体上综合协调,统筹各方共同有效地解决问题。从港口角度来讲,要少进多出,真正实现进出平衡,才能逐步减少库存;要主动加强与相关方面的联系,电煤企业、铁路部门、航运企业要加强战略合作,积极主动联系,实现煤炭到港运输的合理化库存,发挥煤炭专线运输效应,实现船舶运输和货主需求的有效衔接;从内部管理角度,规划使用好港内的垛位;采取有效措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输》2007,(8):90-90
湖北省省长罗清泉: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运业发展,将航运发展纳入了全省“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关于加快全省长江水运业发展的意见》。总的要求是:以航道网络化、船舶标准化、港口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目标,加快航运建设,提高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能力和使用效率,尽早建成长江中游武汉航运中心,形成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的航运体系,实现由水网大省向水运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张菁 《综合运输》2009,(5):84-88
<正>2009年4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一季度GDP增长6.1%,对外贸易大幅下降,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作为全球第一的航运大国,我国对外贸易90%以上依赖航运,因此,金融危机对国内航运的负作用也更加明显。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水运发展如何应对危机?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胡平贤先生。  相似文献   

6.
西江水运主通道通航枢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介绍西部项目西江水运主通道通航枢纽建设研究的背景、内容、成果及关键技术,为其他航运枢纽建设提供了设计、决策的依据,其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研究黄河航运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甘、宁、蒙三省区发展黄河航运进行SWOT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实现三省区黄河通航的必要性,提出促进黄河航运发展的对策。1概述黄河航运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从古代的羊皮筏,到现代的机动轮船,历经沧桑。因为缺乏系统规划,航运建设至今未得到全面发展,航道、码头仍处于自然状态,客货运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航运具有运量大、能耗小、成本低、占地少、投资省、环保优且相对安全等突出的优点。内河航运在煤、矿、油等大宗货物、重特大件货物运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时,长江航运在平时、战时安全度高,抗破坏能力强,具有重要的国防战略意义。依托这些优势,目前,中国长航集团的长江、海洋运量共达1亿吨,形成了贯通长江、沟通江海、辐射远洋的运输格局。  相似文献   

9.
尹震  罗萍 《综合运输》2004,(6):38-41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当前,国际航运中心是指融发达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其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与东盟开放合作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战略的深入实施,广西水运事业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新春天——北部湾港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46个,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1.15亿;内河正在加紧构建“一线三通道”(西江航运干线和南、北、中航运通道)的水路运输网络,《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到2012年西江亿吨黄金水道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1.
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全球航运市场低位徘徊、复苏维艰成为过去一年的基本底色。在业界一片转型升级的呼声中,信息化定格为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突破口。盘点过去,2013年水运行业信息化转型与博弈,值得关注;展望未来,2014年行业信息化脉络与格局,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2.
"西江水运主通道通航枢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针对那吉航运枢纽建设工程,重点开展了航运枢纽关键技术、通航建筑物型式、枢纽施工期船舶通航问题、枢纽下游长河段航道整治关键技术及右江发展船型和运输组织等项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篇对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进行介绍,为我国内河航运枢纽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交通人热议的"十二五"规划中,水运被多次提及,这种绿色、环保、高效率的运输方式,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可能左右中国很大一部分城市的发展路径。"十一五"期间,我国内河水运建设总投资预计为1000亿元,超过建国以来至"十五"期末的投资总额。临港经济继续成为引领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临港经济与港口、航运事互相促进,组成了共生共赢的航运"互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输》2004,(7):46-47
武汉港位于长江干支流水系网的中枢.汉水汇合处,依托华中特大中心城市武汉,是我国大型的内河港口之一。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港区铁路与京广、武大、汉凡铁路干线连接,与全国铁路联网。公路以107、316.318国道和8条省级干道为主,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公路网.可直通8省195个城镇。以长江为主的航运水系,连接我国中部的江河湖泊.构成庞大的水运网络,航线外通近远洋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5.
长江是联系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的水运主动脉,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运主通道之一,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航运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黄金水道的全面振兴,需要有一个和谐、平安的环境。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已经成为构建和谐长江航运的一大主题。一、现状:水上安全基础薄弱进入21世纪以来,交通部连续三年在全国交通系统组织开展了“安全管理年”活动,按照交通部统一部…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广西内河航运建设步伐,1999年,广西交通厅把原广西水运基建管理局、桂平航运枢纽管理处、贵港航运枢纽管理处3个事业单位合并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广西西江航运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江公司)。在国家交通部和广西社族自治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西交通厅和  相似文献   

17.
发挥黄金水道作用助推沿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综合运输》2004,(3):12-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个统筹”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五个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体制保证。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到长江航运发展上来,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促进航道、港口、船舶以及支持保障系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长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输》2009,(2):90-90
具体内容为:任珠江中上游实施畅通工程,并打通西南出海通道,以早日实现珠江水系的全线贯迅对西江航运干线及珠江三角洲航道实施扩能、加密、延伸、提高工程,形成网络,实现江海直达,十支相通;  相似文献   

19.
三江汇总、享尽舟楫之利的梧州,活跃着一群“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航道人。作为广西航道队伍中的中流砥柱,他们恪尽职守,用“点燃自己,照亮他人”的航标灯精神指引自己做好西江黄金水道的护航使者。多年来,他们为西江航运干线的安全畅通艰苦奋斗、务实创新、奋勇争先,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这一荣誉称号让他们的汗水结出了最美丽的果实。  相似文献   

20.
曹红 《综合运输》2004,(7):96-96
·交通工程·▲西宁市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计划总投资5.8亿元的南北过境公路正式开工。▲广西西江航运建设二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福州市二环路提速改造工程正式动工。▲黄骅大港航道整治工程开工。▲温州港状元岙港区围垦一期工程破土动工。▲总投资30多亿元、全长66公里的唐津高速公路(天津南段)建成通车。▲哈尔滨至肇兴公路呼兰至通河段改建工程正式开工。▲四川省广(安)南(充)和达(州)渝(重庆)两条高速公路通车。▲青藏铁路铺轨进入西藏自治区境内。·运输事件·▲民航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已全面启动。▲国际民航组织北亚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