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是个技术密集型商品,并且主要表现在安全、动力、节能和造型设计上。一款不节能,或不安全,或动力性差,或造型丑陋的汽车,都不能称之为好车。越来越成熟理性的中国汽车消费者,渴望了解当前最先进的汽车是谁?在某方面技术谁最先进?谁是当今汽车行业的技术先锋?作为国内最强调用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2.
《驾驶园》2012,(1)
据了解,大金龙目前正紧密跟踪国务院修订的专用校车新国家标准,积极应用自主研发的主被动安全技术和“车联网”技术,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安全校车”。大金龙技术总监周方明透露,预计2012年2月将有3款美式长头校车推向市场,新车型不仅搭载全球领先的主被动安全技术和装备,还通过安装专门为校车开发的车载智能监控系统,全面保障校车安全。  相似文献   

3.
自汽车发明之日起,梅赛德斯-奔驰就一直致力于汽车安全技术的不断提升,其中历经四代的ESF概念车是梅赛德斯-奔驰安全技术的完美诠释。曾应用于之前几代ESF车型的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ESP)等众多安全技术,目前已经是市场上火多数年哩的标准安全配饩。  相似文献   

4.
如何更加有效的保障汽车行驶安全一直是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从最初的纯粹机械式的车架、底盘、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动力学设计到电子科技成功引入汽车系统使得汽车安全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汽车安全技术产品尤其是活跃的汽车电子安全领域已经硕果累累:ESP、ABS、胎压监测系统、主动夜视系统、电动助力转向、智能导航、碰撞预警、安全带、安全气囊、倒车雷达等。 本期,我们撷取其中几款:有获得一致认可的ESP主动安全系统,也有颇爱争议的安全气囊技术,还有正在快速成熟的主动夜视技术,邀请优秀供应商对最新技术,发展现状进行观察分析,以飨业界。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乘员约束系统设计开发所面临的内部技术挑战及外部运作环境的变化。对乘员约束系统设计开发的过程和手段作了全面的介绍。通过分析国内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时代汽车》2007,(5):118-119
新上市的MP-X蒙派克是国内第一辆拥有第三代底盘技术的MPV.包括专利的X-Tec底盘专利技术,目前国际顶级赛车普遍采用Stabilizers技术,具有四轮独立交叉悬挂系统,并经过莲花公司调校,安全等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被动安全技术和ESP的集成 2006年汽车乘员在车祸中致死伤的可能性仅是1970年的1/10。这主要归功于被动安全系统的研发。 目前,被动安全系统的车身结构、约束系统和乘员保护系统三个领域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一次车祸中,现代汽车车身通过车身变形吸收巨大冲撞力来保护乘员。  相似文献   

8.
地铁低压配电设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艺 《隧道建设》2019,39(1):125-129
为使地铁工程中的低压配电设计更加合理、安全、可靠,结合一些设计问题案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低压配电设计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等电位联结设计常见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应按区域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板(LEB),不应互联在一起,并且LEB应就地连接结构钢筋; 通过对安全特低电压(SELV)照明线路保护管选用金属管时存在的电气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地铁场所中的SELV照明线路保护管应选用绝缘型管材; 通过对配电箱进线开关电器选用隔离开关、断路器2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研究,得出设计人员应重视隔离开关的应用,视具体情况选用开关电器; 通过对35 kV系统或0.4 kV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以及发生雷击时N导体对地电位情况进行研究,得出选择断路器极数时应考虑使用环境场所; 通过对电涌保护器(SPD)应用、区间配电回路接地故障保护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合理的技术方案。研究结论对指导低压配电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汽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项汽车技术都在不断地完善,汽车驾驶的安全指数的提高是设计人员追求的目标。电子监控系统在客车上的应用,为驾驶员拓展视野增强驾驶安全性提供了有利地保障。  相似文献   

10.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与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及其拓展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ASR/TCS、动态偏航稳定控制系统ESP是汽车的主动安全系统 ,决定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文中介绍了ABS及ASR/ESP的基本工作原理、国外先进的制动系统EHB和EMB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及目前国内ABS的技术现状。  相似文献   

11.
《世界汽车》2009,(2):142-142
2008年12月26日.沃尔沃汽车公司再次在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经过10年的不断研究,推出了新一代预防式安全技术:带全力自动刹车、行人探测功能的碰撞警示系统和带排队辅助功能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这些创新技术犹如给汽车装上了“眼睛”和“大脑”,可帮助沃尔沃朝着设计不会碰撞的汽车的远景目标大步迈进。沃尔沃到2020年的目标是:沃尔沃汽车可以完全避免车内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2.
肖慧 《交通科技》2005,(3):84-86
根据目前国内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建设情况,以及联网收费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实现技术的关键,探讨非接触式收/发卡机和IC卡在联网收费系统中的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汽车知识》2009,(2):15-15
近日,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再次在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经过10年的不断研究,推出了新一代预防式安全技术:带全力自动刹车(Full Auto Brake)和行人探测(Pedestrian Detection)功能的碰撞警示系统(Collision Warning)和带排队辅助(Queue Assist)功能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这些创新技术犹如给汽车装上了“眼睛”和“大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汽车驾驶安全、行人安全的不断重视,各种被动安全技术及主动安全技术被应用于车辆上,其中,BAS(制动辅助系统)作为能极大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及降低事故严重程度的主动安全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大汽车公司争相研发和应用此项技术,欧洲从2009年开始,强制要求新车型安装BAS。文章介绍了BAS的发展历史、特性及分类,对当前国内BAS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阐述了BAS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儿童乘员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世界上各个汽车制造厂商也对如何保护儿童安全乘车的问题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为适应这种形势,欧美等国家就儿童约束系统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文章主要介绍了美国和欧洲儿童约束系统标准中有关ISOFIX固定装置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并结合我国情况,指出随着国家标准的不断完善和企业研发能力的加强,国内儿童乘员保护技术也将取得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凤舞 《城市车辆》2008,(6):59-59
近日,秉承德国全承载安全车身技术的国内最大的豪华客车生产企业安凯公司在08年重点推出针对旅游市场设计的中高档旅游客车K82D系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旅游客车的最高水准。1三大技术孕育安全与舒适安凯凯华K82D系列是安凯客车最新推出的中型客车产品,按照旅游客车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底盘各总成的甄选和匹配,确保整个系统匹配合理、一致性好,有效控制车辆的噪音和振动。  相似文献   

17.
根据乌鞘岭隧道特点,介绍了建设单位重视隧道救援防灾和施工安全工作,充分利用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单位及专家咨询活动,策划隧道施工和运营期间的救援防灾预案,不断优化隧道防塌安全技术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做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从各大品牌的研发投入力度可以发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未来新趋势的要求下,每一家企业都必须思考如何打造优质创新的汽车品牌。从自动驾驶到节能环保技术,从动力总成的革新到新型车身材料的选择,可以说汽车行业这个集众多产业和科技研发于一身的大型产业链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步伐。最近,沃尔沃不断向外界公开其免碰撞安全技术,就目前的安全技术而言,主要有:夜间行人侦测、动物/路缘以及障碍物侦测、车辆间的安全通信和警告、自动泊车等。其中,行人和动物侦测系统已经部署到了  相似文献   

19.
客车作为承载百姓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它的安全系数关系着众多生命的安全,必须得到重视。专家认为,要真正实现客车的安全可靠性,有三点尤为重要,即技术、培训、法规一个都不能少。技术应用近几年,随着国内客车行业技术提升的加快,关于客车安全技术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厂家的重视。全承载车身的设计,整车侧翻试验,ABS、ASR、缓速器、电控、电喷柴油机、气囊悬架、无内胎子午胎、玻璃粘  相似文献   

20.
<正>此前的上海车展,众多专注汽车安全系统的零部件供应商亦积极参加了展会,例如威伯科、克诺尔等企业。威伯科指出,随着我国法规与安全问题的不断升级,其已将在欧洲纯熟运用的技术逐步在国内实行。据悉,中国有三家商用车制造商将在下一代出口卡车和客车车型上采用威伯科御家族OnGuardACTIVE和OnLane安全系统。OnGuard是驾驶员辅助系统,它可以判断前车距离,做一个主动的响应,像自动应急制动的的前期产品。目前,OnGurad技术已在部分国内车型上做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