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当前船舶网络安全分析精准度较差的问题,提出对舰载双冗余以太网的安全性定量分析模型的优化设计。结合特征采集原理对船舶以太网信息传输样本进行特征采集和调试转化,并对调试后的信息数据添加密钥协议,以提高通信传输安全,最大限度上降低网络安全评价的干扰数值,实现对舰载双冗余以太网的安全性定量的准确分析。最后通过实验证实,舰载双冗余以太网的安全性定量分析模型相对于传统分析方法准确性明显提高,充分满足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际情况,在网络的总体安全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介绍了一种动态、多层次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它以评估为基础,以策略为核心,以防护、侦测、响应和恢复为手段构成一个体系,即EPPDRR安全模型。该模型对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性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舰船网络安全检测方法,未曾计算航道安全评价指标隶属度,检测舰船网络安全,得到的检测结果,准确性、处理能力和完备性差,为此提出大数据背景下的舰船网络安全动态检测研究。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网络安全动态数据;引入聚类算法,计算舰船网络安全数据差异,判断舰船网络安全,完成舰船网络安全动态检测。设计2组方法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次研究的舰船网络安全动态检测方法,动态检测舰船网络安全,具有较优的准确性、处理能力和完备性。  相似文献   

4.
李晶  石春和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12):134-137
为了对网络安全进行的研究,我们提出了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网络安全评估技术的基本知识,然后对安全评估模型进行了分析计算,阐述了网络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最后对网络安全态势的评估给出了具体的算法和公式。通过该文的技术研究,使读者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实时以太网作为控制网络的系统稳定性。针对线性时不变被控对象,基于Ethernet/IP实时工业以太网,建立动态输出反馈实时网络控制系统模型,给出了系统渐进稳定的充分条件。仿真算例说明分析方法和结果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安全评估可以帮助管理员了解舰船网络安全变化趋势,为了解决当前舰船网络安全评估结果与实际舰船网络安全值不相符的缺陷,设计了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舰船网络安全评估模型。首先采集多源的舰船网络安全评估数据,并将其中的异常数据进行剔除,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根据一定的准则,确定舰船网络安全评估数据的权值,最后引入神经网络建立舰船网络安全评估模型,采用Python语言编程实现舰船网络安全评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够避免当前舰船网络安全评估过程中存在的缺陷,科学、合理确定不同舰船网络安全评估数据权值,客观、准确地对舰船网络安全等级进行评估,评估建模时间也得到相应的减少,可以实时实现舰船网络安全等级评估,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缩短船舶海上航行过程中通信网络安全的预警时间,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提出大数据挖掘在船舶通信网络安全预警中的应用。利用数据采集工具包中的采集函数,设计船舶通信网络安全数据的采集流程,完成船舶通信网络安全数据的采集;基于船舶通信网络安全预警模型的构建过程分析,完成船舶通信网络安全预警模型的建立;最后通过船舶通信网络安全预警流程设计,实现了基于大数据挖掘的船舶通信网络安全的预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挖掘的预警方法相比基于态势感知的预警方法,发出预警信息的时间更短,具有较高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军 《港口科技》2024,(2):43-47
为解决大型散货港口皮带机控制系统ControlNet总线网络站点相互影响、网络易堵塞、数据滞后、通信模块故障等问题,设计将控制系统PLC主站与远程站和Flex I/O站各自组成Ethernet/IP工业以太网光纤环网结构,划分现场层、控制层和监控管理层,合理分配每个以太网节点的数据通信量,有效减少网络通信负担,保障网络质量和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9.
海上信息技术已得到飞速发展,但各种目的的网络攻击也在不断出现,保证信息网络安全已经成为迫切的需要。本文从海上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出发,阐述Markov理论并设计Markov博弈模型,在模型中通过安全加固和风险修复来提高系统的安全,实验验证本文算法在风险控制方面要优越于传播的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解决船舶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问题,保障船舶通信网络安全为目的,设计船舶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云计算平台。从数据源内采集船舶通信网络相关数据并分别存储在不同类型数据库内,数据挖掘分析层分析所采集数据,构建由物理、软件、网络安全管理组成的船舶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风险评估模型获取船舶通信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船舶通信网络组件服务层将评估结果等以组件形式传输至船舶通信网络应用展示层内,向用户提供可视化结果查询等功能。实验结果显示,该平台能够准确评估船舶通信网络安全风险等级,保障船舶通信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11.
网格环境中的安全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格作为第三代网络信息技术,它所具备的虚拟性、异构性、集成性及动态自适应性特征,决定了网格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文章讨论了网格安全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其安全策略、技术、模型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应用于井下测井仪器上的新型交换式以太网总线结构。该总线结构能有效克服共享式以太网总线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并利用嵌入式系统,使该网络总线设计更简洁、更稳定。同时研究交换式以太网总线的硬件及软件设计。经验证,该设计完全满足当下网络化测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耙吸挖泥船集成平台管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耙吸挖泥船为应用背景,介绍了挖泥船对主推进、电站、辅助机械、挖泥机械、仪表和操纵等构成的集成平台管理系统进行集中网络控制的实现方法,重点讨论了CANBUS、LONWORKS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网络接口技术的解决方案。通过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二种网络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耙吸挖泥船对多个子系统的集中控制和管理。应用表明由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构成的二层网络平台,是解决挖泥船集中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船用蒸汽发生器给水控制系统半物理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船用蒸汽发生器给水控制系统,研发了一套半物理仿真试验平台.该平台包括HRT-1000型半物理仿真计算机、仿真管理计算机、模型计算机、PLC冗余控制器以及外围电路等.建立了船用蒸汽发生器给水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半物理仿真计算机、仿真管理计算机以及模型计算机通过以太网互联,通过网络通讯进行数据交互.采用VC++6.0编制了仿真管理计算机软件与模型计算机软件,采用Tornado2.0与Control Builder M编制了半物理仿真机软件与控制软件.通过与航行试验数据比较,验证了半物理仿真平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网络安全联动系统中安全策略结构日益复杂,数量不断增多所带来的策略冲突、效率低下、冗余等问题,文章采用形式化分析的方法对安全联动防卫策略的完备性、一致性和冗余性进行了定义及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迁移的网络安全联动策略模型。该模型由实体、状态、服务三层构成,通过状态迁移过程分析实体之间的关系,并由服务层提供构造、检测等分析组件确保系统稳定运行。该模型实现了策略从生成、应用到失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相似文献   

16.
基于FPGA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思路,对以太网电话机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应用SOPC技术和嵌入式软件,能够以低成本制作出实用的以太网电话机。以太网电话机是P2P(PeertoPeer)计算机语音技术的嵌入式版本,把以太网电话机接人以太网后,不需要再在网络上增添任何其它专用设备,就可以按照传统电话机的使用方法拨号呼叫在同一网络上的另一台以太网电话机并进行双向通话。以太网电话机结构紧凑、性能可靠、使用方便,不仅可用于网内的语音交换,还可为网络语音调度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阔  吴志良 《船电技术》2014,(1):26-28,31
以实验室船舶高压电站物理仿真系统为模型,设计一种高通讯效率的船舶高压电站监控系统。该系统以ProfiNet为基础,把网络分成三层,将核心控制器PLC和人机界面触摸屏并入工业以太网,使现场设备经现场总线与PLC实现通信,再经由PLC并入工业以太网,完成网络的创建及监控系统的统一,最终完成对船舶电站的网络控制和实时监测以及船舶电站系统故障后保护和报警等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太网逐渐被引入到工业控制领域.对于一个网络控制系统,网络带来的系统时滞和丢包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对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中,必需重点考虑时延和丢包的影响.研究网络控制系统的丢包模型,针对该模型用传统的PID算法对系统进行仿真实验,并分别阐述了在网络丢包情况下,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潜艇的侦测能力,潜用水声传感器种类和数量在日益增加,其数据量也在成倍地增加.尤其是为了进行更好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更多的传感器原始数据上传到网络,并使网络更加高效实时,需要对现有的作战系统网络结构进行升级.本文介绍了航空电子盒双工交换式以太网(Avionics Full-duplex Switched Network,AFDX)虚拟链路(VL)及流量整形等实时性能的保证机制.最后通过1个实例说明,采用AFDX网络既能很好地完成多传感器大流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同时又不影响网络对作战系统命令等关键数据进行实时可靠地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