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1+X职业技能取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的修订,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满足现代汽车企业岗位技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汽车智能技术产业链岗位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分析,深入剖析该产业工作领域及典型工作任务,对标1+X等级制度,探索符合区域汽车智能产业所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衔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专业创新并实践对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理虚实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等保障条件,为专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职业院校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有序进行中,本次改革总的思路是把选择性教育思想引入中职课程改革,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大胆尝试"做中学""学中做"新的学习方式,逐步推进和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现代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发动机拆装实训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核心实训项目,我校在选择性课改中将其定位为必选课程,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课。但根据本次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专业建设标准是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导性依据,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调研分析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学时安排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建设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标准的建议。可为省内其它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我校被确定为国家首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笔者作为学校项目试点工作的专业负责人,自立项开始就组织专业教师团队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相关试点工作,为了更好地将“X”证书融入学历证书,我们根据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结合福建区域汽车维修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将证书考核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将证书培训方式融入课程教学模式、将证书考核方式融入课程评价方式,构建了与1+X证书制度相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应用到我校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6.
1聚焦1+X证书和企业需求重构教学内容我校贯彻国家和教育部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聚焦1+X证书和企业需求,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本课程与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模块中级证书(部分)融通,以下简称"X证书(中级)"。  相似文献   

7.
正《汽车空调》模块化课程是五年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汽车专业课程中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是汽车电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汽车空调》,为以后的企业实习和毕业后从事汽车专业的技术工作,以及提高适应汽车工业发展所必须具有的继续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1《汽车空调》模块化课程标准开发的指导思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有汽车空调系统工作原理、汽车空调制冷剂回收净化与充注、汽车空调检测设  相似文献   

8.
张凡 《时代汽车》2022,(7):69-71
当前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岗、课、证"融通的课程属于学历证书重要组成部分."岗、课、证"融通视野下的专业课程开发路径研究,是解决目前普遍存在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系统性与规范性不够、课程内容定位不清晰、过分追求全面等问题的重要路径.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专业课程教学需基于"工作岗位"标准和职业证书...  相似文献   

9.
正1课程性质汽车空调系统检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学习空调系统维护及空调检修,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规范和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前期学习过的专业课程有汽车发动机拆装与维修、汽车底盘拆装与维修、汽车电器等,后续的专业课程有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相似文献   

10.
<正>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极大地提升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为新形势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一、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1.人才数量需求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的培养培训已被纳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据人才市场的有关统计印证了这一说法,近年来汽车运用与维修技师一直位列中山市对技能人才需求的前三名。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给汽车维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了"现代学徒制"教学试点,开启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推进校企双主体一体化育人的现代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联合开发《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企业顶岗实习》校本教材,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提升双导师、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研讨能力,实现了学校课程和顶岗实习内容对接贯  相似文献   

12.
刘加建 《中国电动车》2014,(10):162-163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与汽车底盘、汽车电器一起构成了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13.
为更深层次实现职业教育新型教育体系的建设,快速推动学徒制人才教学模式的深入,应立足于区域的资源优势,探索双主体育人模式下渐进式课程建设,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于双主体育人模式下渐进式课程建设的积极作用进行简要分析,并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探索了“双主体”育人模式下渐进式课程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4.
实施课程思政是当前党和国家对新时期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文章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这门课程,通过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实施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不同院校的资源情况、教学发展水平、专业发展定位等不同,现代学徒制在各个院校的着力点以及产生成效也不同。我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围绕现代学徒制的"校企融合""工学结合""传帮带""教育与职业特性"等核心内涵,在场地与环境、师资队伍、教学内涵、机制与运营、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实践。1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的重点1.1平台与队伍建设2013年,我院申办和组建了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积极响应基于OBE理念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着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汽车构造"为研究对象,将课程思政与OBE理念协同作用于"汽车构造"教学全过程,使之相互作用,同向同行,构建人才培养中价值与技能相统一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以"产出导向"为原则的工程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与沙溪理工学校汽车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为范例,进行了人才培养的设计与研究,重点解决汽车专业课程内容重复、基础课程薄弱、技能训练重复等课程贯通中的关键问题,从而提高中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打通好技能型人才深造通道,为各大专业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试点范例,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其它专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青岛市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为例,依据汽车维修行业人才需求及发展趋势,结合国家政策,根据青岛市技师学院自身教改要求,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实现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汽车行业岗位需求,结合“岗课赛证融通”四位一体理念,在经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学情,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进行重组、调整,针对以学生为中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原则,提出了一种创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345”课程体系。通过该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促进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加大校企合作,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创新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形成“岗课赛证思创”六位一体的课程改革实施模式,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技术人才,实现学生作为“社会人、职业人”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五年不断线,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转岗接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中,除了要求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力。“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作为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将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能够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本文叙述了课程思政融入方法和育人目标,然后通过两个课堂教学案例来具体展示课程思政在本课程中的实施过程,最后介绍特色创新情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突出。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市场需求和促进产业创新方面面临一定的挑战。为了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双导向、四协同、五融合”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产业和教育的紧密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