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以花甲山隧道软弱围岩施工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隧道洞口段、洞身段施工的工艺及方法,提出了软弱围岩的施工注意事项,并对隧道软弱围岩施工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湖北省麻竹高速公路宜城至保康段第4合同段二分部的黄堡隧道和香山隧道为例,通过对软弱围岩小净距严重偏压隧道围岩压力分析,得出洞口施工顺序,并通过提高思想认识,设置偏压挡墙、套拱和超前支护、明洞的反压回填和加强监控量测等进洞技术措施,提出了小净距隧道、洞口浅埋、偏压开挖进洞施工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洞一直是隧道施工的关键环节,而洞口工程的顺利完成是暗洞正常施工的前提。目前,采用超前管棚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等超前支护方式基本能够保证隧道顺利进洞,但是大部分隧道进洞后在洞口段均会出现初期支护沉降变形较大的现象。山西省高(平)-陵(川)高速公路郭家川2#隧道洞口段围岩极其软弱破碎,在隧道采用超前管棚支护顺利进洞后,为了防止洞口段初期支护再次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提出在洞口段采用联合支护的方案,即将洞口段初期支护的钢拱架与护拱连接,并加强初期支护钢拱架之间的纵向连接,实践证明此方案是切实有效的。分析对比表明,对于浅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联合支护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小洞口段初期支护的变形量,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证隧道安全、快速进洞。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南钦高速铁路NQ1标段蕾树岭隧道工程实例,阐述了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洞口、洞身的施工方案及要点,提出了控制软弱围岩掌子面变形的具体技术措施,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隧道施工中针对稳定性较差的洞口浅埋段采取改善和提高洞口围岩自稳能力的方法,如预注浆、洞口土方刷坡、预支护以及锚网喷等技术,以此提高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结合施工实例,分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技术,包括围岩加固技术、开挖技术,以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朔黄双线铁路上的峪口一号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进行施工的情况,重点介绍洞口及洞身的开挖、支护措施,以及湿喷工艺,微振动爆破技术的应用,最后指出了软弱围岩大跨隧道施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软弱围岩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平旋喷桩预支护在软弱黄土隧道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软弱黄土隧道地基承载力,针对研究项目洞口段围岩的特点,提出水平旋喷桩预支护方案.经计算分析,参考水平旋喷桩在其它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初步确定水平旋喷桩加固体的直径、长度、纵向间距等.结合围岩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灰水比、注浆压力、钻机提升速度等施工控制参数开展大规模现场成桩试验.对所有成型桩体直径、长度、3 d及28 d强度进行检验.由检验结果调整预设计参数,得出了水平旋喷桩设计控制指标、施工工艺参数.工程应用表明,采用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技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软弱黄土地区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和地基承载力,可为软弱黄土地区公路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广西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机场隧道软弱围岩段处治为例,总结分析了隧道软弱围岩变形的特征,提出了针对掌子面挤出变形、拱脚围岩下沉变形、支护结构变形及隧底软弱围岩处治等成套处治技术,成功解决了机场隧道软弱围岩段大变形问题,对后续类似工程问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偏压浅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于偏压浅埋隧道,由于施工工序的复杂性和围岩应力分布不均匀性,增加了该类隧道的施工技术难度.某隧道进口段围岩破碎、节理发育,上部最小覆盖土层厚度为4.5 m,由于采用了进洞口围岩预加固、台阶法预留核心土开挖、洞内围岩超前加固等施工技术,使得工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不仅是浅埋隧道问题,也是边坡问题。由于覆盖层薄而导致风化严重、堆积松散,岩体节理、裂隙发育,自稳能力差,故在施工过程中受荷载、雨水、爆破等影响,洞口段极易发生坍塌、边坡失稳、大变形等事故,并危及隧道整体稳定性。合理的施工方案及运用监测技术及时了解支护结构和围岩的工作状态,可以有效降低洞口坍塌、滑坡等风险发生的概率。文章依托在建的广西马梧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工程,在深入开展监控量测的基础上,优化洞口浅埋段隧道施工技术,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11.
为节约工程造价,董家山隧道汶川端设计为渐变小净距隧道与整幅修建的泯江大桥相接。该端隧道洞口段左、右线间距较小,围岩较差。为保证隧道的安全施工,利用模型试验对洞口小净距段岩墙的加固措施、开挖方式及支护体系等施工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该段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岩墙加固措施的建议,为董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的顺利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公路隧道施工准备阶段的原材料及配比、测量控制、人员设备、施工方案的审查和确认,施工过程中洞口开挖、洞身钻爆、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技术要点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断层、软弱围岩、小塌方、涌淋水等问题处理。  相似文献   

13.
软弱围岩段大变形的勘察是道路隧道施工的重点与难点。文章针对公路隧道软弱围岩大变形的机理,分析了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监理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海拔高寒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会出现浅埋段地表开裂、塌陷及洞内大变形等。由于高原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施工风险高,遇到软弱富水、浅埋偏压、反复冻融等围岩时容易造成初期支护拱架下沉或变形,当下沉量或变形量超过预留量侵入二衬净空时,须对侵限拱架进行置换处理。为了使得高原隧道施工的安全质量和施工进度得到保障,本文以花久公路扎果隧道洞口浅埋段为例,对隧道浅埋段大变形处理进行施工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洞口段大变形处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隧道贯通前后施工中涉及到贯通误差的预计及调整,以及合理的施工方案、科学的施工组织等问题;另外隧道贯通段受力结构复杂,尤其是软弱围岩,经常在贯通后出现围岩收敛过大、初期支护变形开裂等现象,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塌方.文章结合兰渝铁路第I合同段隧道群的施工,介绍了隧道贯通前后的施工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6.
洞口段堆积体施工方法及监控量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介绍了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东线北口Ⅱ类围岩堆积体段施工方法,通过监控量测的数据分析,达到确保软弱围岩段施工安全和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对21世纪我国隧道工程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根据多年来我国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及地铁建设的经验教训,对21世纪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提出了五项建议山区铁路及公路建设应采用长隧道及特长隧道,减少、甚至代替盘山展线;跨越航道宜桥隧并举;隧道必须按百年大计设计,在可靠性、耐久性上下功夫;重视隧道洞口段衬砌的设计、施工及洞口环境美化;在软弱地层施工时应取消半断面施工法及先拱后墙的衬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强震作用下隧道结构的震害特征对于后续高烈度区隧道的抗震设防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通过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调查及分析,研究并总结了隧道结构各部分的震害特征。洞口结构的震害特征为:洞外结构受次生地质灾害影响严重,隧道洞口硬岩段支护结构震害极少,8度区隧道洞口软岩段出现二次衬砌开裂、渗水等轻微震害,11度区出现二次衬砌垮塌的严重震害;断层破碎带段隧道结构的震害特征为:跨非活动性断层隧道震害较轻,跨活动性断层隧道震害严重(二次衬砌垮塌、围岩垮塌等);普通段隧道结构的震害特征为:隧道硬岩普通段震害极少,8度区围岩软硬交接普通段和9度区软岩普通段衬砌出现开裂、渗水震害,10~11度区围岩软硬交接普通段出现衬砌错台震害,围岩缺陷普通段出现了二次衬砌垮塌的严重震害。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大保公路为例,介绍了软弱破碎围岩地段隧道洞口位置的选择、设计思路和设计原则以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周灿  杨俊 《工程科技》2001,(2):73-77,85
西安至南京的路刘家山隧道出口端Ⅱ类软弱围岩浅埋地段施工技术取得了成功,其合理的施工组织,现场强力的监管和强有力的支护手段为隧道软弱浅埋地段的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该隧道如何顺利度过软弱浅埋段施工做了详细介绍,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