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载货汽车的内轮差是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其完全透明化设计研究保障行车安全显得至关重要。鉴于此,通过对载货汽车内轮差建模的研究,进一步确定内轮差范围,应用红外光电传感器对内轮差区域的状况进行采集,采用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搭建系统的硬件及相应的控制电路对采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进行危险状况预警提醒。这套系统具有研发成本低、实用性强、能有效消除了转向内轮差视野盲区等优点,因此其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汽车视觉盲区及分类所谓视觉盲区,是指驾驶员位于驾驶位置,其视线被车体或车外物体遮挡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那部分区域。盲区分为车内盲区和车外盲区。(一)车内盲区。车内盲区种类主要有:(1)ABC柱盲区。汽车的ABC柱盲区是以驾驶员为圆心,以各柱体宽度为遮挡的放射性区域,距离车体越远,遮挡形成的盲区范围就越大。汽车前挡风玻璃两侧为左右A柱盲区,两侧车窗中间金属  相似文献   

3.
道路及两旁形态各异的立体障碍物,夜间灯光光线以外的区域等都会不同程度地阻断驾驶员的观察视线,使观察区域出现视觉不能及的空白区域,而形成视线盲区。由于视线盲区内诸多变化的情况和因素,是驾驶员在驾驶室内所观察不到的,因此视线盲区具有高危险性,事件的突发性和潜伏性,是驾驶过程中处理情况最易出现险情的环节。可见及时了解盲区的形成特点,存在的形态,掌握盲区的行驶方法和规律,对于驾驶员来说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从2005年的载货汽车市场表现看,重型载货汽车市场份额大幅缩水,中型载货汽车市场原地踏步,轻型载货汽车市场略有增长,微型载货汽车市场触底反弹。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宏观调控、治理整顿市场秩序及强制执行汽车标准法规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使载货汽车市场总需求受到抑制,对重型载货汽车市场的影响尤甚。  相似文献   

5.
我国载货汽车行业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汽车行业载货汽车曾一度以中型载货汽车为主,处于"缺重少轻"的状态.改革开放后,经过十几年的调整、引进和投资建设,这种状况已有很大改变.1998年全国生产汽车近163万辆,其中载货汽车66万辆,占40%.载货汽车中,重型载货汽车34 829辆,中型载货汽车183 617辆,轻型载货汽车297351辆,微型载货汽车145 904辆,分别占载货汽车的5,26%、27.17%、44.93%、22.04%,轻型载货汽车产量大大超过中型载货汽车产量,重型载货汽车产量所占比例也在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6.
美国主要重型载货汽车制造厂预测美国今年的重型载货汽车产量将严重下降,这种形势引起人们对美国的汽车工业产生是否已经下滑到了比预料的还要差的边缘的担心。 底特律商业银行总经济师大卫·利特曼认为,推迟购买象汽车这样的高价值商品是经济下滑的第一个典型标志。去年,美国汽车和重型载货汽车的产值达3396亿美元,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了3%。  相似文献   

7.
盲区就是视野的死角,也就是我们驾车时看不到的地方。在通常情况下,盲区分为车内盲区和车外盲区。车内盲区是车辆自身结构形成的,为确保车顶部有足够强度,车辆有 A、B、C 柱,它们共同构成了坚固的车身,但也给我们带来了盲区。而有的盲区则是人为造成的,例如深色太阳膜、挂在车内的绒毛玩具等。车外盲区则是因为建筑物或者其他车辆以及光线造成的。车辆的盲区,给我们驾车带来了视觉上的障碍和事故的隐患,我们必须尽量避免盲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市场的重型卡车均存在视觉盲区大的弊端,严重影响了车辆行驶安全,利用摄像头加显示屏组合的电子外后视镜,能极大减小驾驶员的视觉盲区.在外界光线不良的场景下,电子外后视镜可以通过摄像头光圈调节和图像处理的方式,保证驾驶员获得良好的视野,有效提升安全性.相比传统后视镜,电子外后视镜体积小,有效减小风阻,提升了动力性和经济性,并且其横向尺寸也有缩小,有利于狭窄路况会车.  相似文献   

9.
2003年一季度,我国汽车行业延续了2002年的火暴形式,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同比增长50%以上,而对于重型载货汽车来讲,一季度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产销量也创历史新高。一季度全国重型载货汽车市场分析2003年第1季度全国累计生产重型载货汽车7万2 204辆,同比增  相似文献   

10.
市场生态和中国载货汽车的总体特征 2006年,中国以71万9 212辆中、重型载货汽车产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1大中、重型载货汽车生产国:2007年,中国以超过日本15万9 707辆产量的绝对优势,再度戴上中、重型载货汽车第1生产大国的桂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