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探明大断面浅埋土质隧道在不同施工工法开挖下的变形及支护力学响应特征,寻求适用的工法,以宁安铁路钟鸣1号隧道工程为依托,采取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该类隧道在3种不同工法下的洞周及地表变形、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内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断面浅埋土质隧道围岩变形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开挖面处预收敛变形所占比例约40%-50%;CRD法与六步CD法施工在控制洞周及地表变形方面明显优于三台阶临时仰拱法,且开挖产生的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小,两者均能满足围岩及支护稳定性的要求,而CRD法较六步CD法施工工期稍长、造价稍高,因此六步CD法为该类地层隧道施工的优选工法。  相似文献   

2.
以某越江地铁联络通道工程为依托,通过对联络通道常用施工工法的特点及风险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提出了越江地铁联络通道的首选施工工法,并对联络通道的结构和冻结进行了设计。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冻结加固效果,运用地层—结构法对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为今后联络通道冻结法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建立了长冲隧道进口段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台阶分部法和CD工法开挖隧道的过程,通过对围岩的位移和应力特征、屈服接近度和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的分析,从施工工序和施工力学角度对两种开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设计推荐采用的CD工法较台阶分部法没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建立了长冲隧道进口段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台阶分部法和CD工法开挖隧道的过程,通过对围岩的位移和应力特征、屈服接近度和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的分析,从施工工序和施工力学角度对两种开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设计推荐采用的CD工法较台阶分部法没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对于围岩稳定性差的浅埋隧道,合理的施工工法对于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性,控制施工质量有重大的意义。以乌树头隧道为例,综合分析双侧壁导坑法、CD法(单侧壁导坑法)、三台阶加临时仰拱法3种不同的施工方法,运用FLAC软件对3种工法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施工工法隧道的塑性区变化、围岩变形,提出符合本工程的施工工法,并同时对监控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得出,采用双侧壁法可以保证围岩稳定性及围岩变形量最小,并对双侧壁法施工参数和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可为此类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CRD工法及相关辅助工法对在冲积层中,洞间距仅为1 m,围岩软弱的城市浅埋双洞隧道进行暗挖施工,用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这一复杂开挖施工过程.该方法主要运用有限差分程序,利用应力释放法及三维实体模型对隧道的开挖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动态模拟分析,总结了隧道拱顶、地表、地层沉降规律,研究了开挖施工中地层的塑性破坏区变化情况和中间岩柱的受力特点等,并将模拟数据与相关实测数据进行比较,认为此法合理、可行,可为以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胡麻岭特长铁路隧道为代表,第三系富水弱胶结砂岩地层成岩性差,遇水浸润(泡)易发生塑性流坍、滑移或产生外挤现象,施工难度极大。通过计算表明在大埋深、软流塑地层通过围岩加固和降水疏干采取矿山法施工可行。介绍了该地层暗挖施工工法、辅助工法及参数。施工实践证明技术体系适合,对胡麻岭隧道成功建设起到了重要技术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Mjdas—GTs岩土及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分析软件,对重庆地铁单拱大跨断面进行有限元模拟。对开挖工法采用二维地层一结构模型模拟各开挖工序,得出定性的评价;对初期支护安全度按破损阶段验算截面强度.进行安全系数的评价;对二次衬砌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并进行混凝土抗裂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类似地层采用双侧壁导坑法麓工大跨断面安全可行.麓工阶段中开挖中部核心土是双侧壁工法的关键工序。结论对城市地铁大跨度暗挖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青岛地铁2号线枣山路车站为例,采用数值分析结合现场监测,揭示了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及围岩变形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拱盖法车站拱部双侧壁及CD法的工法分析。研究表明,两种工法的地层变形均小于控制值,且围岩均未发生整体沉降,但CD法施工时地层变形更大,应力重分布更充分,可以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降低支护成本的同时也可提高施工工效。研究成果适用于在"上软下硬"地层中设计施工的拱盖法暗挖车站,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SMW工法已在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广泛使用,其具有挡水性强、环境污染小、能适应绝大多数地层(特别是软土地区)的特点。本文就如何缩小SMW工法施工对周边构造物影响做一总结说明。SMW工法简介SMW工法(Soil Mixing Wall的简称)是作为基坑围护挡土和防水帷幕的一种工艺。这种方法通过特殊的多轴深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超大断面隧道在穿越软弱围岩地带容易发生失稳坍塌等病害的问题,目前国内大断面隧道施工普遍采用台阶部分法.选取深圳侨城东路隧道标准段为研究背景,首先针对超大断面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多为Ⅳ和Ⅴ级的复杂特征,采用原位钻探和室内岩石物理力学实验,获得隧道围岩关键参数;然后,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隧道模型,模拟三台阶七步施工工法对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得到的隧道位移应力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在侨城东路隧道施工时表现出了很强的适用性,且施工时对于下方隧道影响较小,不仅为侨城东路北延通道工程整体施工提供了数据支撑,也可为类似条件隧道施工工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三台阶临时仰拱中柱工法是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基础上,在上台阶中部增设竖向临时支撑的改进工法。该工法工序简单,初支闭合时间短,施工速度快,既继承了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的优点,又弥补了其对拱顶竖向位移控制不足的缺限。以苍龙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监控分析,表明浅埋大跨隧道围岩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中柱工法能够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以南广铁路大邮村隧道V级围岩浅埋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隧道施工效应数值分析、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了CRD工法和三台阶法两种施工方法。从施工效应角度出发,对地表沉降要求不十分严格的山岭隧道,两种施工方法均能满足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室稳定和结构安全。CRD工法在控制地表沉降及洞室变形方面更优,但从施工成本、施工工效、施工管理等方面台阶法更优。在本工程采用三台阶法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4.
昔格达地层是一种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河湖相沉积半成岩,具有水稳性差,遇水易泥化、崩解等特点,在隧道开挖中易出现坍塌、围岩大变形等灾害,对隧道安全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基于此,依托攀西地区昔格达地层桐梓林、垭口以及盐边隧道工程,现场取样并进行围岩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同时建立不同含水率深浅埋昔格达地层隧道有限元模型,探究不同含水率下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的失稳特征,并提出针对昔格达地层隧道施工变形控制工法. 研究结果表明:昔格达地层对水较为敏感,其中浅灰色页岩夹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受含水率影响最大;当围岩含水率在0~20%之间时,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变形呈现递增,但变形较小,自稳性较好,当含水率在20%~25%时,隧道围岩变形增大明显,失稳潜力巨大;在大埋深、高含水率的条件下,隧道仰拱隆起累计变形和掌子面挤出累计变形急剧增大,在拱顶部位,掌子面挤出变形主要发生在上中台阶交界处;针对昔格达地层隧道围岩失稳变形特征,提出在无水和有水状态下的昔格达地层页岩夹砂岩、砂岩夹页岩隧道围岩施工工法.   相似文献   

15.
对于围岩不稳定的隧道,合理的施工工法对于隧道施工的经济性、安全性有重大的意义。以枫树坳隧道为例,综合分析施工工法、安全性、经济性等因素,通过对双侧壁导坑法、CD法(单侧壁导坑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3种施工方法的比选,运用FLAC软件对3种工法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主洞洞身段Ⅴ级浅埋段、土质围岩段或风化、破碎较为严重的洞口段地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采用单侧壁导坑法施工等施工工法;可为此类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沥青混合料三轴剪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三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引进开发了沥青混合料的三轴试验方法,采用简单剪切仪(SST试验机)对几种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分析了试验温度、围压以及沥青胶结料等级、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切能力的影响,得到了沥青混合料在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相比于传统有支架施工工法,劲性骨架法具有工期节约、对被交线影响小、结构超载潜力大等优势。依托某基于劲性骨架法设计的80m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阐述了该桥的劲性骨架构造细节,分析了其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力学行为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对非对称结构偏压小净距隧道采用三台阶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分左洞先行和右洞先行两种情况共6种工法进行数值模拟。对比6种工法下洞周位移、中间岩柱水平位移和应力、地表位移及初衬轴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设计施工过程中面临的不良地基常见问题,采用D JM工法对不良地基的加固和改造,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D JM工法即粉体喷射搅拌法。为了确保喷粉搅拌桩桩体的质量,在分析和初步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静力触探法(CPT法)结合标准贯入试验法(SPT法)对喷粉桩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西湿陷性黄土进行固结排水控制吸力三轴试验,而且在固结和剪切两个阶段都进行吸力的控制,研究吸力对湿陷性黄土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土体的固结体变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加,随吸力的增大反而减小;有效应力强度参数c随吸力增大而增大,而有效应力强度参数φ随吸力的增大基本上不变;吸附强度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存在极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