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所处河段为分汊河段,其中左汊主桥桥址处河势条件复杂,通过对桥址处河势条件及通航要求等建桥条件的综合分析,对5种左汊主桥桥型方案(主跨2×1080m三塔悬索桥方案、主跨1 388 m两塔悬索桥方案、主跨1 180m两塔斜拉桥方案、主跨2×850m三塔斜拉桥方案、主跨1 760m单跨悬索桥方案)从航道适应性、工程经济性进行比较和论证.经过综合比选,确定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主桥采用主跨2×1 080 m三塔两跨悬索桥,较好地解决了深槽左右摆动引起的航道适应性问题,为大桥的顺利立项和获批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厦漳跨海大桥主要由北汊桥、海门岛立交及收费服务区、南汊桥、海平立交四大部分组成,全长9.333 km.为适应复杂的自然与建设条件,对该桥桥位方案进行比选,并对项目中关键控制性工程(北汊主桥、南汊主桥)的桥型方案进行研究.经研究,最终确定北汊主桥采用主跨780m的五跨连续钢箱梁斜拉桥方案,南汊主桥采用主跨300 m的结合梁斜拉桥方案.针对项目中复杂的地质条件、高地震烈度和恶劣的风环境,分别采取设置适应性强的桩基础,对较差的桩基地质注浆;按抗震要求进行构造设计,在主桥塔梁处设置纵向阻尼器,引桥设置减隔震支座;北汊主桥采用一种翼型扶手栏杆、南汊主桥采用分流板抗风等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3.
庙嘴长江大桥是宜昌城区的一座特大跨江桥梁,跨越长江和长江支流——三江。针对该桥区域内水文、地质、通航和环保等要求,对桥位、桥型方案、跨径等内容进行比选,提出可行性方案。分析3条初步线路走向,西陵二路线位两岸接线情况较好,能较好地替代坝顶公路,工程实施难度较小,作为推荐线位。对跨越长江的大江桥、跨越三江的三江桥桥型方案进行比选,大江桥采用悬索桥,对航运无影响,桥型与当地环境协调,两岸接线线形较好,且悬索桥设计、施工经验成熟;三江桥采用斜拉桥,与大江桥桥型相呼应,主城区上桥匝道可下穿主线,施工便捷。为降低对长江中华鲟的影响,大江桥主跨径定为838m。三江航道为通过葛洲坝水利枢纽的主航道,跨径确定为210m。最终庙嘴长江大桥采用主跨838m单跨钢-混结合梁悬索桥+主跨210m中央索面高低塔斜拉桥方案。经济评价分析显示,庙嘴长江大桥社会效益良好,项目可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中提出了几种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4.
松原天河大桥主桥为空间主缆组合梁自锚式悬索桥,北汊桥主跨为266 m。详细介绍了桥梁的建设条件、方案构思、桥型总体设计和具体结构设计,并针对主缆矢跨比、空间缆索索夹定位、结构抗震性能等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论证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宁伯伟 《桥梁建设》2020,50(1):86-91
新建安九铁路鳊鱼洲长江大桥采用两线350 km/h高铁及两线200 km/h客货共线标准建设。南汊航道桥采用主跨672 m双塔钢箱混合梁交叉索斜拉桥,北汊航道桥采用主跨2×140 m独塔竖琴式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拉桥,鳊鱼洲及北汊非通航孔区采用48 m简支梁桥,跨北岸大堤采用主跨100 m变高连续梁桥,南、北岸引桥除连续梁外均采用32 m、24 m铁路标准梁,基础均采用桩基础。其中南、北汊航道桥采用整幅修建,其余采用分幅修建。桥址区基岩为灰岩,岩溶发育,设计采用了预注浆及抛填片石粘土法或灌注低标号片石混凝土措施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
友联大桥主桥跨径为 4 0 m+88m+4 0 m,桥型为三跨上承式梁拱组合体系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为不影响通航 ,采用转体施工的施工方法成桥 ,为缩短主跨跨径 ,转盘采用不对称偏心布置。本文主要介绍该桥的设计施工及不对称偏心布置转盘转体施工的特点 ,及中承 ,下承式梁拱组合体系桥梁不对称偏心转体施工的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市苏杨公路一号桥桥型采用“彩虹型”三跨连续钢混叠合式梁拱组合桥,主跨90 m,上跨包茂高速公路.介绍其设计技术标准,同时对桥型布置、主梁、拱胁、下部结构等设计要点,以及施工工序、临时支架搭设方案、钢结构安装方案等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安庆长江公路大桥主桥的方案构思和方案设计,提出了四种适合该桥建设条件的桥型方案,为选择主桥方案奠定基础。重点对主跨为495~520m范围内的斜拉桥方案的难点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分别为:第一桥型方案,主桥为扁平箱梁断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第二桥型方案,主桥为梁板式断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第三桥型方案,主桥为全焊扁平流线形封闭钢箱梁斜拉桥;第四桥型方案,主桥采用五跨叠合梁斜拉桥。经过充分比较和论证后,最终确定主跨为510m全焊扁平流线形封闭钢箱梁斜拉桥。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北环路上跨铁路立交桥的设计,根据桥位处铁路运营情况及环境地形条件对4种桥型方案(连续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进行比选,从跨越能力、施工过程对既有铁路的影响、景观等方面综合分析,最终决定该桥主桥采用斜拉桥方案,转体法施工.斜拉桥采用塔墩固结、塔梁分离的结构体系,跨径布置为(160+114+46)m,按双幅桥布置,设双向6车道.主梁采用单箱多室钢箱梁;桥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独柱塔,塔高87 m,塔身为箱形空心截面;斜拉索采用单索面扇形布置形式,全桥共有22对,主跨钢箱梁标准索距12.0m.该斜拉桥方案结构合理、经济性好,且具有快速无障碍施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总体设计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位于微弯分汊型河段,为公路6车道铁路4线的公铁两用桥,根据通航要求,南汊为主航道,采用跨度504 m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北汊需布置跨度80 m的桥梁结构。从减少拆迁量和用地、合理利用桥位资源的角度考虑,大桥选择采用铁路公路两用桥方式。经济分析表明,南汊大跨桥梁合建、北汊中小跨度桥梁分建为经济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广东伶仃洋跨海大桥非通航孔桥桥型采用80 m、50 m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安装先简支后连续的设计、施工方案,通过对设计方案的介绍,指出简支转连续梁桥在规模宏大的非通航孔桥桥型方案比选中的可行性与优越性.特别是80 m跨等截面简支转连续箱梁桥的设计与施工在国内尚属首创,许多问题应进一步加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沙埕湾跨海大桥为宁波至东莞高速公路福建省沙埕湾跨海公路通道的控制性工程。在建设条件适应性、工程经济技术、与路网合理衔接及服务功能的实现、运营管理及费用等方面,对跨海公路通道桥隧方案、桥位和桥型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比选论证,最终选定在竹澳-青屿-阮家渡建设大桥跨越海湾,并确定主桥采用主跨550m双塔混合梁斜拉桥、引桥采用50m等截面连续箱梁作为大桥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3.
新建京港高铁安九段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为主跨672 m双塔双索面钢-混混合梁交叉索斜拉桥,主墩采用整体式承台、群桩基础;桥塔采用H形混凝土结构;主跨及辅助跨主梁采用钢箱梁、锚跨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斜拉索,主跨跨中72 m范围设置7对交叉索.根据该桥结构特点及水文、地质条件,1号及6~9号墩采...  相似文献   

14.
东江大桥是广州市广园快速路延长线上跨越东江主、副航道的一座特大桥。主航道桥投标设计方案为16 0m +80m独塔单索面斜拉桥 ,比选方案为 5 5m +85m +85m +5 5m预应力砼连续梁桥。斜拉桥方案主跨加劲梁为钢箱梁 ,边跨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主要介绍东江大桥斜拉桥方案桥型总体设计 ,包括自然条件、结构设计、结构计算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5.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桥位、桥型及桥跨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桥型选择为双塔钢箱梁悬索桥,主跨960m。桥位,桥型及桥跨的选择是该桥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技术问题,着重介绍桥位,桥型及桥跨选择中考虑和研究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拟建的郧县汉江四桥进行方案研究,根据设计原则选取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悬索桥、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3种桥型,并从桥位环境、地域人文特色、桥梁文化、景观效果、后期养护管理、工程造价等多个方面对3种桥型进行了比选论证,最后根据论证结论推荐采用主跨430m的上承式拱桥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大跨径桥梁,主跨跨径无疑是影响桥梁经济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结合富龙西江特大桥桥型方案的设计,介绍了在地形、通航、水利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合理布置桥孔和进行方案比选。在综合分析了相关建设条件和控制因素后,推荐采用主跨相对更大的桥型方案,带来了通航安全、结构安全、堤防安全、施工便利等方面的有益改进,且保持了较好的经济性,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为同类桥梁建设项目的桥型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长江大桥主航道桥设计要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上海长江大桥位于长江入海口,跨越长江北港,全长16.55 km,其中跨江段桥梁是一座巨型组合桥,长9.97 km,由主航道桥、辅航道桥与非通航孔桥组成.主航道桥需通行5万吨级船舶,桥型采用主跨730 m的双塔双索面分离式钢箱梁斜拉桥,人字形桥塔,设计中预留了轨道交通线空间.着重介绍主航道桥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陈双全 《公路》2013,(1):124-133
详细介绍了浙江某跨海大桥桥址区极其复杂的建设条件,根据建设条件拟定了该桥的桥位方案和桥型方案。对桥位和桥型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比选论证,为跨海大桥方案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主桥为主跨2×1 080 m三塔两跨悬索桥,右汊为主跨2×260 m三塔斜拉桥。左汊三塔悬索桥中塔的设计原创性地采用了钢-混叠合和塔梁固结体系,有效解决了三塔悬索桥的主缆与鞍座间的抗滑移问题及主梁的刚度问题。右汊采用3个不等高的拱形塔斜拉桥,桥型新颖、线形流畅、简洁美观。左汊跨江心洲大堤桥梁基础采用新型根式基础,大幅度提高了竖向承载力,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