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推广花岗岩机制砂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文章对比研究了花岗岩和石灰岩原材特性及混凝土各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母材强度高,压碎值也相对较大,快速法检测MB值不合格,应用中需严格控制其石粉含量;在现有条件下,花岗岩与石灰岩混合砂是解决花岗岩机制砂在中等标号混凝土应用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集料的压碎值、相对密度、粘附性和针片状含量等关键性指标,对比分析石灰岩和花岗岩的原材料技术性能,并同时选择三种级配组合分析石灰岩沥青混合料和花岗岩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发现,石灰岩在集料关键指标方面优于花岗岩,形成的混合料性能较容易达到规范要求,而花岗岩沥青混合料在合理的级配设计下,同样能满足规范的要求,并且在掺加抗剥落剂后,性能基本接近石灰岩沥青混合料。因此,通过科学的设计,花岗岩完全可以满足路面工程需求并节省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3.
为推广应用花岗岩地方材料,文章对资兴高速的花岗岩沥青中面层配合比设计进行了研究,并对掺加水泥的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汉堡车辙验证,结果表明:资兴高速花岗岩集料与沥青粘附等级满足规范要求,但是直接用于沥青混合料后冻融劈裂强度比难以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水泥作为抗剥落剂,其冻融劈裂强度比显著提高,水稳定性能和高温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添加水泥,资兴高速沥青中面层采用花岗岩集料的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为论证防城花岗岩集料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应用的可行性,文章对花岗岩集料密度、针片状含量、粘附性、压碎值及级配等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花岗岩集料沥青混合料AC-25的路用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防城花岗岩集料的吸水率比石灰岩集料的略大0.1%~0.3%、针片状含量偏大,花岗岩集料的粘附性为三级,(0~5)mm石屑的级配偏粗,其高温压碎值满足技术要求;花岗岩沥青混合料AC-25的油石比与石灰岩集料相比约增大0.3%;未掺配抗剥落剂或水泥的花岗岩沥青混合料AC-25的水稳定性能不满足现行规范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文章采用粗、细花岗岩集料进行了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以添加4‰抗剥落剂、4‰抗剥落剂与2%水泥综合使用两种方式改善花岗岩粘附性,并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汉堡车辙试验对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粗细集料均采用花岗岩时仅通过添加抗剥落剂难以满足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要求;在此基础上采用2%水泥替代矿粉后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提升32.3%,显著提高水稳定性,且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车辙变形降低14.8%,有效地改善了其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花岗岩机制砂的使用率,文章针对传统机制砂存在的石粉含量多、级配差、颗粒棱角多等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机制砂的加工工艺来消除原材质量问题,并通过配合比试验验证新型加工的花岗岩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检测结果显示,新型加工后的花岗岩机制砂可提高机制砂的质量,用其配制的各标号混凝土性能和抗压强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花岗岩因与沥青粘附性不好而鲜少在沥青混凝土中应用。本课题研究了花岗岩沥青混凝土在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抗疲劳特性等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花岗岩沥青混凝土的热稳定性、抗疲劳性能较好,加入抗剥落剂能明显提高其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花岗岩破碎制成细骨料时与石灰岩机制砂类似,具有大量的石粉,存在颗粒棱角性大、级配分布不良等问题,导致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变差。基于此,文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不同因素水平,通过方差分析探究各因素对花岗岩机制砂路面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而得到花岗岩机制砂路面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水胶比对花岗岩机制砂路面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弯拉强度、抗压及抗劈拉强度影响较大;砂率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坍落度;花岗岩机制砂路面混凝土最优配合比为水胶比0.34、水泥342 kg/m3、粉煤灰38 kg/m3、水116 kg/m3、砂子657 kg/m3、碎石922 kg/m3、减水剂6.44 kg/m3。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遵秦高速公路隧道花岗岩弃渣的资源化利用以及其在基层应用的可行性等问题,分析了隧道花岗岩弃渣碎石的级配组成、压碎值、针片状含量等物理性能,并通过重型击实试验确定隧道花岗岩弃渣水泥稳定基层(以下简称“水泥稳定弃渣”)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通过测试强度、回弹模量、抗冻性能以及干、温缩特性等路用性能,并与水泥稳定片麻岩、石灰岩进行对比,优化水泥稳定弃渣的各项配合比。结果表明:隧道花岗岩弃渣碎石的级配良好,水泥稳定弃渣的劈裂强度和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为0.45 MPa和5.13 Ma,集料种类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28 d试件冻融循环后抗压强度损失为97%~98%,具有良好的抗冻性:隧道花岗岩弃渣的温缩性能优于水泥稳定片麻岩、石灰岩;当水泥稳定弃渣最佳水泥用量为4%、最大干密度为2.334 g/cm3、最佳含水量为4.8%时,满足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降雨入渗的规律,可指导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防护设计。文章针对花岗岩残积土边坡雨水入渗规律,研究裸坡与加防护边坡雨水入渗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两种工况进行模拟降雨入渗试验。结果表明:(1)雨水在入渗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时,入渗的路线大致呈"平抛物线"型,其坡内土体的含水率大致呈斜向的"L"型;(2)加客土喷播防护边坡坡体内相同含水率的连线与边坡面距离比裸坡含水率连线与边坡面距离平均靠前了6cm,采用客土喷播防护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入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