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线束设计软件输出的CAD 2D图纸大多是包含所有配置的总图。线束厂在生产之前,为了优化生产会将图纸按配置进行拆分。本文介绍一种更高效的方法,使图纸拆分更加便捷,减少出错。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汽车的配置需求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基于消费者对商家模式(C2B)的车辆控制器,其配置要求的数量非常大。汽车生产线现场,技术人员预先编写,生产线设备开发车辆控制器配置的程序,通过编写好的配置程序更改车辆控制器的配置,这种配置文件的生成方法十分消耗人力,车辆控制器配置效率非常低。面对庞大数量的基于 C2B的车辆控制器的配 置需求,介绍了汽车选配功能的配置方法,提出了基于诊断的满足汽车C2B要求的控制器配置系统,可提高配置文件设计的生成效率,减少传递错误,并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市场消费者对于汽车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制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度复杂性的生产需求。为此,汽车整车厂推出了模块化的准时化供货生产模式,旨在大规模生产的流水线上,定制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汽车。本文就本企业准时化供货系统(JIT)对客户模块化汽车线束如何在保证准确的模块配置、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送交满足需求的准确数量方面,与各位同行共同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上用电设备和线束的增多,传统方法、工艺已不能满足线束设计、加工及装配的要求。通过对车型平台、类型、驱动形式等设计需求的分析、分级,对整车电气线束进行模块化分解。应用CATIA软件分别对各模块进行线束数模设计敷设,通过数模结合电气原理图生成线束拓扑图和线束加工图。通过模块化设计,使整车各部分线束彼此独立而相互之间又有必要的联系,有效避免了由于车型配置过多引起的重复性工作,提升了整车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电子电气系统中,汽车线束作为连接汽车各个电器和电子设备的重要部件,是汽车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和品质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汽车设计制造及生产中,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汽车线束设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以确保汽车线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从汽车线束的零部件选型和线束布置两个层面,结合汽车不同区域的防水要求,对线束的防水措施做全面分析,为线束设计的零部件选型布置、线束布置及防水试验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汽车发动机舱布置设计,提高整车设计水平,文章详细介绍了动力总成位置的确定方法,指出发动机舱布置设计中,进气、排气及冷却等系统及管路和线束等零部件布置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提出了管路、线束隔热及防湿的方法。参考人机工程理论,对发动机舱中零部件的维修及检查的方便性提出设计要求,最后根据设计经验形成了发动机舱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则。文章对发动机舱布置设计方法的总结,为汽车设计过程中发动机舱内零件的总体布置,提供了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受汽车市场持续低迷影响,2019年以来,国内汽车零部件线束市场规模呈现下降态势。相对于汽车主线束市场来说,汽车零部件线束市场表现有何不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汽车零部件线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面对这样市场环境汽车零部件线束企业该如何谋求发展?带着种种疑问,我们走进了汽车零部件线束生产代表企业——营口阿部配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营口阿部")。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汽车定制化需求,同时兼顾缩短汽车线束设计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等因素的考虑,汽车线束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案。在样线阶段,线束厂家需要根据车辆的PR码手工制作线束模块清单。手工订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易出错。文章提出一种订单生成及检查系统设计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订单制作的效率,并降低出错率。  相似文献   

9.
凌欣南  徐本柱 《客车技术》2013,(5):17-19,24
通过对线束图纸建立语义模型,开发基于语义的汽车线束工艺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够协助工艺设计人员进行内联设计、预装设计,并能自动生成下线、压接、内联、预装、BOM等各种工艺文件。该系统的应用,使工艺设计人员能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工艺设计,有效提高了线束生产效率和准确率,其他人员也可以通过软件的信息检索功能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的历史BOM和对应零部件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0.
简介了汽车零部件的CAD应该包括的全部内容,及其专用CAD软件的二次开发方法。阐述了一般典型的汽车零部件CAD软件应包括设计计算程序、参数化绘图、设计文件模板库、设计资料电子手册、有限元分析等模块。同时,因为汽车的每个总成增有各自的特殊性,所以其CAD软件的构成又会因总成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某SUV汽车的整车2D线束装配图。其左前门2D线束总成装配图如图1所示,右前门2D线束总成装配图如图2所示,左后门2D线束总成装配图如图3所示,右后门2D线束总成装配图如图4所示,后背门2D线束总成装配图如图5所示,室内线束总成装配图如图6所示,仪表线束总成装配图如图7所示,前舱线束总成装配图如图8所示。  相似文献   

12.
国内众多主机厂和设计公司多使用CATIA软件中的Harness模块进行汽车线束布线,其特点是操作方便、简单、快捷,并能得到线束空间走向和尺寸。本文以CATIA软件中的Harness模块为依托,通过对线束插件、扎带、卡钉等零部件的电气属性进行定义和编辑,以及线束主干和分支数据的3D布线,提高汽车线束3D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汽车线束外观检测的工作方式为检验员参考纸质图纸目测线束附件,然后通过卷尺测量分支尺寸,再和图纸尺寸进行一一比对,劳动强度高的的同时检验效率低。文章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在汽车线束行业应用的智能显示屏,该设备采用4 K分辨率拼接屏拼接而成,可直接显示汽车线束配板加工图纸,并且可以将实物放置到设备上,实现图纸和实物进行1:1比对,直观观察汽车线束分支的角度和位置,节省尺寸测量动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是汽车线控制动系统的一类,以电子制动器代替传统手制动器。本文主要对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电气控制部分的EPB制动卡钳电机与ABS轮速传感器非集成式与集成式的线束进行研究与设计开发。主要介绍EPB线束非集成式与集成式的基本结构,阐述EPB轮速线在整车环境中的总体布置方案,为EPB轮速线的性能验证提供实验方法。按照系统电控部分的硬件功能要求,以及车辆参数采集点模块的电控系统要求,本文为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线束的开发提供了一套理论设计依据、布局方案,以及试验方法、验证规范。  相似文献   

15.
使用汽车线束检测台来检测线束总成的通路、断路、短路、错位等不良现象十分可靠,但上百种车型有几千种线束产品,目前本公司已有6000余种检测台模块,新车型及更新车型的不断出现,新的线束产品也随之而来,导致检测台模块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模块越来越多,企业运行成本也随之上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规范检测台模块的制作流程成了必要性工作。文章首先从线束检测台以及模块的界定,对模块的设计开发原则、制作流程、职责进行规范,构建线束检测台模块标准化制作规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汽车驾驶室电器检测需求,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开发了能够对多种汽车驾驶室电器进行在线检测的控制和信息处理平台。基于可编程控制技术设计了驾驶室电器检测模块和驾驶室ECU线束检测模块;采用计算机信息集成管理技术开发了汽车驾驶室电器检测信息管理模块,检测结果可通过Intranet进行远程查询。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平台完全满足汽车驾驶室总装线的生产节拍要求,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结构配置及参数优化匹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贠海涛  万钢  孙泽昌 《汽车工程》2006,28(8):729-733
结合燃料电池大客车动力系统的实际开发过程,分3个步骤阐述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结构配置和参数匹配的一般方法。第1步,通过分析燃料电池的特性论证了动力总成结构配置的优化解决方案。第2步,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功率部件特性阐述了主要功率部件选型的依据,并且根据设计性能要求进行动力总成主要部件基本参数设计。第3步,进行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总成参数优化匹配的研究。仿真和实验台测试的结果证明所设计的燃料电池大客车动力总成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于汽车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制造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度复杂性的生产需要。汽车线束制造行业推出了KSK模块化的生产方法,旨在大规模生产的流水线上,定制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正>1 Valeo.ai全球首家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研究中心法雷奥(Valeo)是法国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系统、模块的设计、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世界上所有的主要汽车厂提供配套,在汽车动力总成、节能减排和电子新能源等方  相似文献   

20.
为改变工程车辆传统设计计算与绘图的繁复和难以形式化的不足及其设计、制造囿于二维工程图的落后现状,进行了工程车辆行走机构计算机辅助仿真设计研究。运用实体参数化设计软件Pro/Engineer,结合ZL50C轮式装载机驱动桥零部件结构图样,完成了装载机行走机构零件的三维实体造型仿真设计、部件及总成的虚拟装配设计。这种设计方法有效缩短了设计周期,降低了研制费用,提高了设计水平,为工程车辆零部件及总体的各种技术分析和无纸自动化设计与制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