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行交通主要是满足居民短距离出行需求,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必经换乘方式,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问题成为影响居民绿色出行方式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慢行交通与常规公交、快速公交及轨道交通3种公共交通方式的换乘停车场规划设计,使得"慢行+公交"换乘停车设施在建设中有理可依,供设计者视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使用。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三环快速化工程设计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交通问题日益突出,现状三环线亟待进行快速化升级改造。该文通过对三环线建设历程、现状情况的分析回顾,基于"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快速高效"的设计理念,全面系统地对三环线交通状况进行梳理研究,提出了三环快速化工程设计优化方案,可供相关专业人员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京南中轴快速公交是中国首条BRT系统,因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绿色环保等特点对北京南部地区的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南中轴BRT快速公交从线路布局、专用车道、车站及换乘、车辆、收费系统和路口公交优先等方面进行的特殊设计,并阐述了该BRT系统建成后相关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快速公交这种新颖的公交运输模式是符合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已经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南京南站达到高效便捷、快速集散,提高道路交通对综合枢纽的保障能力,进行道路集疏运系统规划设计是必要的。该文根据南京南站的区位特征和功能定位,结合交通需求分析,按照"以人为本、公交优先、同向进出、全面对接"的规划理念,提出了南京南站综合枢纽道路集疏运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以及交通组织设计,包括快速环线工程、高架联络道工程,为国内大型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共交通系统优先的交通设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交专用道设置的道路交通条件及设置前后各交通参数进行了分析,分类探讨了公交专用道站点的设置。建立了单点交叉口被动公交优先的信号周期优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验证。给出了公交专用道的交通设置依据及公交站点的设计方法,证明了公交优先控制模型的有效性及先进性,系统地提供了公交优先的交通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旧城区和中心城区的道路改造是提高道路交通适应性和提升城市景观的必由之路。旧路改造较新建道路而言存在大量的困难。以兰州市中央大道提升改造工程为例,阐述了城市中心区主干路提升改造的设计理念,并对设计中保证交通适应性、实现景观融合、实现全线非机动车道贯通、交通信号灯绿波协调控制,以及公交停靠站、道路交叉口、洪道桥梁改造、沟道整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指出了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中山大道快速公交(BRT)试验线工程于2010年2月建成通车投入使用,此项目在国内创新地采用了"封闭走廊"+"灵活线路"运营模式,也是目前亚洲第一大运力的快速公交系统。该文阐述了该项目运营模式的研究、设计过程和实施效果,包括车站与专用车道设置、线路管理,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刘佳 《驾驶园》2014,(8):41-41
<正>近日,南京江南公交客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公交)首批18米BRT交车仪式在大金龙厦门厂区举行,江南公交副总经理宋爱国接过"金钥匙",并向大金龙赠送了锦旗。锦旗上"名车品质显风范贴心服务保交通"寥寥十余字,表达了江南公交对大金龙优质产品、真诚服务的高度认可,也凝聚了双方在6年合作中结下的深厚友谊。仪式结束后,5辆18米XMQ6180G,作为南京首批BRT快速公交车将进驻南京最繁华地段,全力支持该市打造快速公交系统。  相似文献   

9.
<正>"十三五"末,天津市公交专用车道将达到207 km,快速公交走廊将达到71 km,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实施。未来几年,天津市将继续推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BRT)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心城区地铁网络、滨海新区骨架线路建设,完善地铁车站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并在地铁首末站、换乘站规划建设公交客运枢纽,实现轨道交通与多种交通方式零距离换乘。同时,将推广城市公交智  相似文献   

10.
快速公交行程时间可靠性是体现快速公交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文中分析了快速公交网络的特性,以一种理想快速公交网络为研究对象,以快速公交运行中具有专用道和交通信号灯优先通行权等为前提,只考虑在中途停靠站点的延误作为行车延误,建立了快速公交网络行程时间可靠性计算模型,采用基于蒙特卡罗仿真的定量计算方法,并用实例进行仿真,结果显示行程时间可靠性可较好地评估快速公交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1.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确定洛阳市为"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从此,洛阳公共交通发展进入快车道.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洛阳市已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大站快车、定制公交、旅游专线等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基本实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  相似文献   

12.
<正>秦皇岛公交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出发点,从"发展、惠民"的角度出发,努力打造"快速公交、村镇公交、绿色公交、智能公交、满意公交",为城市交通事业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对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秦皇岛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秦皇岛公交)党委紧紧围绕"改革创新迈大步、交通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转作风、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扎实开展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世纪大道-迎宾路交叉口的实际情况及周围交通情况的分析,以交通预测分析为导向,融入"序化交通,整治结合"的设计理念,以"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出行体验"为设计宗旨,通过公交一体化、快慢分离、景观布置等细部设计,综合确定道路交叉口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汽车交通为主体的多模式公交网络逐步成型,城市居民在多方式换乘条件下的行程时间可靠度越来越成为评价多模式公交网络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以典型城市的多模式公交网络为研究对象,结合图论及状态增广方法描述,设计换乘次数约束下的任意OD对多路径搜索算法,建立行程时间可靠性评价模型,从而为评价和改善多模式公交网络服务水平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结合呼和浩特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构建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基础,居住区接驳公交为补充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独特的山谷型带状地理环境形成了天然的城市交通瓶颈,限制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布局.针对此问题,首先分析了兰州市交通对内对外链接能力不足、都市圈交通系统发展滞后、城区枢纽与功能区耦合不足等现状;其次,在对兰州市城市交通现状进行全面把握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兰州市交通发展战略措施体系;最后,提出了强化兰州多向通达的枢纽优势、推进兰州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推进快速化和网络化及建设"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保证兰州市城市交通的发展在未来能继续带动城市经济的腾飞,同时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规划城市新建区公交专用道,提高区域公交运行水平,从规划层面,根据区域公交客流的现状走向及未来客流分布,结合区域道路网络特征,规划新城区公交专用道网络,形成"面";根据各条公交专用道沿线用地及交通特征,合理确定公交专用道的站点位置及形式,完成"点"的分布再串联成"线";通过专用道站点的分布形成公交服务"面"的覆盖。从设计层面,以区域路网条件、道路交通状况、公交发展等为重要参考依据,结合公交专用道的专用程度分"封闭式"、"半封闭式"和"非封闭式"进行多等级设置,保证公交专用道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以兰州市交通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兰州市智慧交通应用情况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兰州市构建智慧交通的政策性建议。所提建议对于促进兰州市智慧交通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交通拥堵、能源紧张、尾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加快快速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本文找出了影响快速公交客流的主要因素,利用系统工程学中的ISM方法,构建了快速公交客流系统解释结构模型,通过分析探讨快速公交客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明确了各因素间的清晰结构,得到影响快速公交客流量的5级递阶结构;最后找出影响快速公交客流因素的各影响因素.通过影响因素,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从影响程度、影响方向、影响时期分别归类分析.通过分析各层级因素对快速公交客流量的影响,可引导更多居民选择快速公交出行,对缓解交通压力提供了一定方法指导和决策支持.并通过合理分析为快速公交运输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交通摩托车禁行(简称"禁摩")问题,分析了摩托车交通带来的安全和污染问题,建立了Logit Kernel方式划分模型,并从完全"禁摩"和公交优先引导两种交通策略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交通策略实施后摩托车出行分担量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从正面引导减少摩托车出行的公交优先策略对限制摩托车出行的效果并不明显,要想改善摩托车出行带来的交通问题,必须实施"禁摩"交通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