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已运营高速铁路采取的措施和经验,结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大风灾害频繁的特点和施工经验,对正馈线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确保正馈线稳定性的措施,避免大风灾害严重影响高速铁路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铁路大风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风灾害是兰新铁路安全运营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通过分析兰新铁路大风灾害的分布和成因特点,以及对铁路运输的危害,提出合理确定线路方案、采取防风工程措施、建立大风监测预警系统等防治对策。兰新铁路电气化工程和第二双线建设对防风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建立有效的防风安全体系,确保大风条件下列车安全运行,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建议研究挡风墙设置与接触网稳定的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大风监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3.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穿越大风区综合选线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大风区段对铁路的建设及运营安全存在着各种危害,高速铁路由于具有速度高、车体轻的特点,其安全受到强风威胁会更大,高速铁路穿越大风区防风设置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尚无已成功运营的先例,高速铁路大风区综合选线需综合考虑防风设置、防排水、防沙、接触网防风等因素,科学合理进行方案比选研究。通过分析新疆境内四大风区分布及特点,利用既有兰新铁路设施及防风科研成果,对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在穿越大风区段落综合进行选线设计研究,充分分析路基地段的防风设施设置以及线路平纵断面的防风布置选择,确保高速铁路在大风区安全、快速通过,以确定科学、合理的线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的大数据分析研究,通过分布式文件系统存储、MapReduce/Spark计算框架、数据挖掘等技术,对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的灾害规律分析、灾害预测、运用规则优化、监测点布设优化、设备选型、设备状态分析等进行研究。以大风规律和设备运行状态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左右的大风集中在15~16 m/s之间,通过优化大风报警阈值,可有效降低大风报警次数;电源故障是灾害系统设备的主要故障,需对其进行重点监测和维护。该研究可解决目前灾害监测系统运用和维护中遇到的问题,为灾害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应用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李锐 《电气化铁道》2011,22(6):23-24
结合既有京广线AT供电区段电气化铁路运营经验,分析徐兰高速铁路郑州—西安段AT供电制式的工作原理,对正馈线的故障抢修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故障抢修方案。  相似文献   

6.
风沙灾害威胁着沙区铁路建设运营,由于高速列车具有速度快、车体轻的特点,线路在穿越风沙地带时受到的风沙流威胁更大。为在选线设计时就将线路风沙危害尽可能地减小,通过分析风沙流对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影响机理,针对风沙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结合铁路选线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出风沙地区高速铁路综合选线原则及风沙流区、戈壁区、大风区的高铁线路选线设计要点。以兰新高铁为例,通过详细勘察风沙区和分析现有资料,从线路走向方案设计、工程投资、环境影响等方面研究风沙地区高速铁路综合选线原则在实际线路工程中的应用,并确定了高速铁路在风沙地区较为合理的线路设计方案。经过兰新高铁多年的实际运营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性,可为今后风沙地区高速铁路选线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防风技术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建设和运营的控制性因素,通过研究,明确了沿线风环境特征,制定了大风环境下的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及速度标准。结合路基、桥梁、防风明洞、接触网、大风预警系统等抗风专题研究,确定了该线防风工程的主要设计原则及结构型式。大风区施工防风技术研究为风区铁路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保障与支持。  相似文献   

8.
赵方霞 《铁道建筑》2020,(1):143-147
基于高速铁路沿线风监测系统历史数据,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以增加列车运行效率和减少大风报警处置工作量为研究目标。考虑线路的繁忙程度和大风影响程度,建立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风报警解除时限优化模型。选取3条典型线路进行实例分析,从线路、线路所属铁路局、季节方面对大风报警解除时限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最优报警解除时限值。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风报警解除时限的运用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宁红军 《中国铁路》2023,(11):101-104
哈大高速铁路是世界上第一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横跨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从冰城哈尔滨直通海滨城市大连,冬季自然环境恶劣,大风、冻雨、冰雪等自然灾害对铁路行车设备影响较大。通过对高寒地区冬季自然灾害进行分析,总结高速铁路运营中受冬季自然灾害影响的特点,分析高寒地区冬季自然灾害对高速铁路的影响,并针对性提出应对措施,可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应对高寒地区冬季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兰新高速铁路桥梁挡风结构挡风板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兰新高速铁路经过的大风区自然条件恶劣,大风强劲、频繁,严重危害铁路运营的安全。鉴于现有的桥梁防风技术远不能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针对兰新高速铁路大风特征、高标准铁路的要求,对桥梁挡风结构挡风板进行设计研究。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分析及风洞试验等方法,确定挡风板的合理开孔率、波高及板厚等技术参数,设计出适用于高速铁路桥梁挡风结构的挡风板。本项设计达到了本线桥梁防风技术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缺少经验可供借鉴,围绕其核心职能,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手段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客观的管理决策,是辅助提升高速铁路运营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构建资产运营、运输监管和安全监督等数据分析典型场景,满足高速铁路数据分析需求,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对高速铁路灾害监测系统中物联网技术应用情况调研的基础上,分析RFID、无线传感网、智能传感等物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大风报警信息自动处置、铁路崩塌落石及异物侵限监测中的应用前景,提出物联网技术在灾害监测系统设备状态监测、异物侵限监测、车地无线传输等方面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3.
高速铁路的灾害防护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高速铁路的灾害防护是我国铁路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对可能造成铁路灾害的种类进行分析,并阐述可采取的防护措施.在参照国外高速铁路灾害防护技术的基础上,探讨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应用的灾害防护技术.研究结论:通过对可能造成铁路灾害种类的分析,有些突发性灾害信息实时性要求很高,及时预报和报警,对降低列车损失至关重要.我国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建立,应结合运营特点,合理确定某些灾害监测信息能直接控制列车限速或停运;另一些灾害监测信息可由调度人员人工确认处理.并可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作为车站综合监控系统的主体部分进行集成,也可将自然灾害、轨温及火灾、突发事故、异物侵限监测和其他各类辅助监测统一集成.  相似文献   

14.
黄泳 《铁道建筑技术》2013,(9):26-27,32
针对目前预制箱梁节段拼装技术在高速铁路应用不广的现状,结合兰新铁路客运专线现场施工,从技术措施、工期要求、制运架体系造价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预制箱梁节段拼装技术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应用情况,对预制箱梁节段拼装技术在高铁客运专线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兰新高铁大风区接触网正馈线的表面粗糙度对其舞动响应的影响,首先,以结构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将正馈线等效为一种弯曲的梁,建立正馈线力学模型并推导出舞动微分方程.其次,在有挡风墙环境下,计及正馈线表面粗糙度,利用Fluent软件对正馈线模型进行仿真,得到不同风速下的正馈线相关气动系数.最后,对正馈线进行受力分析,将相关流体参数代入舞动微分方程得出正馈线的舞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风状态下,相对于简化的光滑导线表面,考虑表面粗糙度时,正馈线水平、垂直舞动幅值会明显降低,气动系数进一步减小,并在正馈线导线尾部产生较大漩涡且漩涡脱落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故针对绞线气动特性的研究不可忽略其表面粗糙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三十里风区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养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设计运行时速为350 km,而线路穿行的三十里风区严重干旱缺水,地表水又极其稀缺,常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在200 d以上,这些困难因素严重影响了三十里风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尤其是对于用水量较大、受气象因素制约的混凝土施工养护。设计采用使用年限为100年的高性能混凝土,因为该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目前尚无可作参考和借鉴的标准及施工经验,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方专门针对该恶劣气候条件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试验,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兰新高铁作为我国穿越大风戈壁荒漠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在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沙问题。为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营,在线路两侧布设了多种防沙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铁路具有运距长、地域跨度大等特点,在一些区段,虽然布设了风沙防护措施,依然出现了风沙灾害。本文主要利用现场实测等研究手段,探讨兰新高铁戈壁大风区不同挡沙墙的风沙防护效果,以期为后期的工程维养和补充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研究结论:(1)受挡沙墙影响,墙体前后会出现明显的气流扰动,3种挡沙墙中斜插板挡沙墙的消能效果最高,高立式PE网沙障次之,直插板挡沙墙最弱;(2)挡沙墙的阻沙率随高度的增加显现降低的趋势,在4 m高度内,高立式PE网沙障的阻沙率最高,可达85.82%,斜插板和直插板挡沙墙的阻沙率则分别为60.34%和52.92%;(3)挡沙墙前后的风沙流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别,迎风侧积沙中粗颗粒组分的含量明显要高于背风侧,但整体依然以0.1~0.25 mm和0.25~0.5 mm粒径段的沙粒为主;(4)该研究结论对于戈壁大风区高速铁路风沙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中,作为轨道结构最重要组成部件的钢轨伤损时有发生 以上海局管内已开通运营的沪宁城际、沪杭高铁、京沪高铁上发现的钢轨伤损为例,总结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初期钢轨伤损的特点,分析伤损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为高速铁路养护维修,特别是开通运营初期的高速铁路钢轨养护维修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设计时速达到350 km,在运营过程中因列车时速快,对隧道扰动大,随之对隧道自身质量要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隧道施工中往往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却有可能对高速铁路运营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根据广深港客运专线施工中及正式运营前发现的隧道缺陷及采取的治理措施,总结高速铁路隧道缺陷危害及治理技术经验,对今后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原高寒高速铁路隧道防冻胀害施工技术一直是隧道工程界研究的课题,结合兰新铁路大坂山隧道施工实例,就高寒地区隧道冻胀害产生的机理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尤其侧重于防水、泄水、保温措施及施工工艺要求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