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航运事业中最重要的目标在于保证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准确。而航运事业受多种因素影响,为提高航海安全性,对海上船舶航行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对航海安全影响因素参数进行统计、对航行指数进行计算、对海上船舶航行安全预报应用作初步探讨。对海洋环境预报资料安全性影响因素和船舶内在安全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建立有效的海洋船舶航行安全航行指数,并分析和讨论了船舶航行指数安全性预报带来的效益和应用前景,最后对海洋船舶航行安全指数在航海应用上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船舶航海能力由多种因素决定,涉及数据量级较大,常规评价方法由于数据处理技术的落后,致使船舶航海能力评价结果精准度较差,无法满足船舶航行安全需求,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设计航海能力评价方法。依据可靠性、适应性等原则选取航海能力评价指标,以此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算法统一处理与分析评价指标数据,采用复相关系数赋权方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确定航海能力评价等级标准,获取最终评价结果,即可实现船舶航海能力的评价。实验数据显示,应用提出方法后,获得的航海能力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一致,说明提出方法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航运事业的高速发展,对水上安全监管和航海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航标、测绘船舶数量逐年增多,且快速向大型化、多功能化、智能化发展,这对船舶的运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船舶管理现状进行总结,提出航测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逐步推进,我国航海事业正在迅速发展。受此影响,航海保障工作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本文从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我国航海保障工作进行了探析,并结合国际海事组织关于航海保障发展的思路,对航海保障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理性展望,以期有助于更好地探索航海保障事业履职方向,更好地保障海上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我国航海事业发展效果良好,航海领域持续发展的同时,船舶数量也在逐渐增多,进而船舶运行的安全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综合船桥系统航海仪器应显示准确数据。针对数据干扰值采用有效方法予以处理,能够有效排除干扰,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邢玉林 《航海》2023,(6):7-10
针对海事航海保障船舶智能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智能船舶技术发展现状;然后结合现有海事航海保障业务开展及船舶配备情况,分析指出智能船舶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智能航行、智能机舱、智能能效管理、智能作业、远程控制等5个角度对海事航海保障船舶智能化转型进行了分析,可为海事航海保障智能船舶关键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肖俊艳 《中国水运》2010,(12):70-71
文中介绍我国目前航海图书资料的种类和航海图书资料在船舶航行、通航管理、海洋测绘、海洋开发、港口建设等领域的应用,并对航海资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测绘事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船舶航迹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4,(8):87-93
航海战舰规模的扩大使船舶航迹的控制变得越来越困难、复杂。为了实现船舶航迹控制,采用新的控制技术,根据神经网络及船舶航迹的相关理论和BP神经网络的船舶航迹控原理,对BP神经网络的船舶航迹控制进行计算和航迹设计实现,通过模拟仿真得出各种海情条件下的船舶航迹控制比较图,对我国航海战舰控制航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狭水道及岸壁效应是对船舶操纵有着重要影响的外界因素,在航海模拟器中,如何很好地模拟船舶在狭水道和近岸航行时在操纵上所受到的影响一直是模拟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实船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针对运河或狭水道对船舶操纵的影响,提出一种在航海操纵模拟器中准确、简单的模拟狭水道及岸壁效应对船舶操纵影响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航海与造船工业有辉煌的历史。建国以来,造船工业、船舶运输、海军建设及水产业都迅速发展。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航海与造船业的优秀遗产,为研究船舶历史提供基地,并为船舶科学技术交流提供场所,普及船舶与海洋知识以及培养青年一代爱好海洋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徐炜晋 《珠江水运》2014,(12):50-52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航海、航运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上的急骤增加,同时我国的航海事业还朝着大型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船舶间的碰撞事故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在雾中航行的船舶更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同暴风雨不同的是,雾悄悄来,对现场造成一片混乱之后,又静悄悄离开,可见,雾是航海的天敌。本文进行了大型邮轮雾中航行进出上海港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国际海事组织对海上水面自主船舶层级划分出发,结合当前航标船舶航行作业、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问题,通过论述MASS四层级划分下航标船舶"标准先行,改造为主,梯次推进"的智能化发展思路,以及对关键技术的简要分析,从服务航海保障事业的角度,客观简要地分析了不同自主层级航标船舶智能化发展所需经历的阶段及相关软件、硬件支撑。  相似文献   

13.
利用故障树分析航海雷达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友赋 《中国修船》2012,25(5):36-38
航海雷达是船舶上必备的导航装备,用于船舶避让、船舶定位、狭水道引航等,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还是航海人员进行观测的工具。航海雷达结构复杂,系统经常出现故障。一旦故障不能及时排除,将会严重影响航行。文章利用故障树理论,对航海雷达故障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提高航海雷达故障诊断的准确性与效率。  相似文献   

14.
李朋  范利军 《船电技术》2024,(4):21-23+28
本文介绍了现代船舶航海驾驶中如何而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简述了信息技术为现代船舶航海驾驶带来的积极作用和优势,分析了智能航海技术、航海自动化技术、数字海洋技术、自动化识别技术以及自动化驾驶技术5中信息技术在现代化航海驾驶中的具体应用。在分析介绍的过程中发现,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船舶航海驾驶技术,保证其现代化发展。经研究本次研究分析发现,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升船舶航海驾驶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水平,同时也可以提升船舶航海驾驶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值得被大范围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航海事业迅速发展,海洋污染日趋严峻,这引起各级政府部门以及海洋防污染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指出了海洋污染的几种主要因素,其中船舶污染源尚未引起航海人员的高度重视,建议在航海教育过程中强化海洋防污染知识和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船舶智能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无人驾驶船舶的研发不断加快,其未来运用必将使船舶配员减少、船员结构和船员职责发生改变,对以培养海员为主要任务的航海教育提出挑战。对此,对无人驾驶船舶的发展进行介绍,并提出航海教育对策。航海院校应密切关注无人驾驶船舶的发展动向,尽快更新航海类专业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航海类专业的培养目标,适时减少航海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及早筹划设立船舶无人驾驶专业,主动适应船舶智能化的发展,积极迎接未来运用无人驾驶船舶的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船舶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新型船舶设计与制造过程的测试系统开发成为了一项热点研究,船舶航海测试系统需要对船舶下水试验过程的各类航行数据、位置信息等进行采集与分析,从而改善船舶的设计。本文研究的是一种基于GPS串口通信的船舶航海测试系统开发,包括航海测试系统的整体组成、通信模块设计和软件程序设计等。  相似文献   

18.
“0520”系列(国外型号为IBM—PC)计算机系统设置了航海模拟软件包,可对学生进行航海基础课目的训练。航海数据模拟是以训练学生航海作业能力为主要目的而设计的。经过实际使用检验,证明它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适用于初学航海的学生练习定位导航等基础作业,或船舶相对运动计算。也适合具有相当航海水平的高年级学生或驾驶员练习航行误差分析,研究航线设计,对生疏海区进行航行试操作,或是重演海上航行实况。  相似文献   

19.
分析桌面型航海模拟器的基本构成,比较桌面型航海模拟器与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的差异,对使用桌面型航海模拟器进行“电子海图”教学模式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经济、制度、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和进步,而我国的船舶事业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得到成长和发展。我国当前对于世界发展来说有巨大价值和意义,而船舶事业的进步和完善对于我国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性作用。航海事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其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都会有明显的提高,对此我国也应该积极发展航海船舶事业。而在此过程中,船舶引航工作是船舶正常航行的工作基础,能够提升船舶航行质量和安全。而引航工作的核心和灵魂在于引航员同船长的配合,一旦二者之间能够有一个紧密的配合与联系,就能过达到预期的工作标准,提升工作质量。基于此,相关船舶工作人员应该引起重视,不断完善引航员和船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工作,以此推动引航工作的稳步进行。对此,本文首先叙述船舶引航工作的概念,随后对船长和引航员的基本工作职责和定义进行说明,接着在对船长同引航员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最后详细阐释和分析船舶引航过程中引航员与船长的信息交流工作。以此来供相关专业人士交流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