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对DJ1型机车一系弹簧断裂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机车一系弹簧直接承受轮对的冲击,工作条件较为恶劣,一系弹簧疲劳寿命除与弹簧本身质量有关外,还与弹簧的动荷系数取值密切相关,而动荷系数的取值与机车运用线路条件、机车的悬挂方式、机车运行速度及机车牵引负荷有关.不同线路条件应取不同的安全系数,以保证一系弹簧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2.
一系钢弹簧是动车组重要的承载和减振部件,其故障问题主要集中在断裂和磨损上。目前对于钢弹簧断裂故障的分析大多基于仿真和材料学分析方法,而未对其异常受力根源进行深入研究。从振动响应角度对某动车组一系钢弹簧疲劳断裂故障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综合理化分析、振动模态测试以及车轮状态调查,找到钢弹簧失效的根本原因,即车轮存在多边形,且其产生的强迫振动导致钢弹簧发生接触性疲劳断裂。通过车轮镟修,解决了钢弹簧断裂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列车出现的一系钢弹簧大量断裂现象,从断口特性、线路运营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最终通过对短波长钢轨波磨的打磨处理,更换断裂风险高的弹簧等措施,有效抑制了一系钢弹簧断裂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车辆运行过程中,当轴箱弹簧突发断裂故障,会造成动力学状态和性能突变,一系悬挂刚度突然减小,暂时失去承载能力,会威胁车辆行车安全。结合整车的动力学仿真,建立了轴箱弹簧断裂过程的力学模型,对整个断裂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了轴箱弹簧突然断裂工况下车辆动力学性能变化,分析了轴箱弹簧断裂条件下车辆直线行车安全性以及曲线通过安全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轴箱弹簧突然断裂导致一系悬挂刚度剧变,引起轮轨垂向力先减小后增大,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等参数增大直至超限,但对轮轨横向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地模拟弹簧自身的承载状态及弹簧的故障状态,进而揭示车辆转向架的一系钢弹簧承载力学性能及一系钢弹簧断裂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某动车组一系钢弹簧为研究对象,采用了一种弹簧本身质量参振的离散模型方法精细化弹簧建模,介绍了弹簧细化模型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弹簧断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动车组一系钢弹簧不同位置的静态及动态承载规律,仿真分析了不同故障工况下,动车组通过直线段和曲线段时的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与外侧弹簧组相比,内侧弹簧组的内、外圈弹簧的静载荷均更大,且内圈弹簧载荷仅为外圈弹簧载荷的1/2左右;在动载荷频率为20~45 Hz范围内,轴箱内侧弹簧的动载荷比外侧弹簧的动载荷大;轴箱外侧外圈弹簧在超员工况下受载最恶劣,外圈弹簧距离弹簧端部1.2圈附近,超员工况下弹簧会和底圈接触且弹簧接触载荷达到3 kN以上;单一一系钢弹簧断裂时,对车辆的平稳性影响较小,但会使车辆的安全性变得恶化,尤其当弹簧中部断裂时,车辆的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会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6.
对某型地铁一系簧下盖螺栓断裂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断裂螺栓理化分析、一系簧下盖螺栓线路工况载荷台架试验模拟,确定了钢弹簧调整垫摩擦阻力不足为故障直接原因。针对故障原因,进行了钢弹簧调整垫设计方案改进。基于台架试验,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成都地铁1号线列车原装为日本一系弹簧,运用半年后的蠕变量达到了10 mm,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和实验,研究分析一系弹簧国产化的可行性。文中描述的新型国产一系弹簧在运营车辆上试装后得出的一系列经验数据,为地铁一系弹簧国产化提供借鉴。一系弹簧国产化不仅提高了一系弹簧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8.
铁路客车轴箱钢弹簧常见的失效形式为断裂失效,文章从弹簧设计校核、制造过程、运用中相关零部件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轴箱钢弹簧断裂失效可能的原因,提出改进方向,为轴箱钢弹簧的断裂失效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03A01型列车15年架修阶段的轴箱弹簧发生疲劳断裂现象,采用化学元素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和断口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综合分析了导致弹簧断裂失效的原因。运用磁粉检测识别检修阶段的弹簧表面缺陷,防止弹簧装车后发生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0.
机车车辆在轨道上运行时,线路的不平顺及车轮的变形会使悬挂装置受到各种有害冲击。断裂和应力松弛是机车车辆钢弹簧最常见的失效形式,有研究证明弹簧断裂绝大部分都是因疲劳引起的。发生松弛失效的弹簧没有及时更换,会给列车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引发严重的行车事故。运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整车模型.提取弹簧随机载荷谱,通过疲劳分析软件FE—Safe对某电力机车二系悬挂钢弹簧进行随机疲劳寿命分析,对轨道车辆钢弹簧寿命预测及确定更换周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