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如何有效实时检测牵引电机的速度信息是实现动车组高性能牵引控制的基础.本文介绍用于动车组速度的齿轮速度传感器的测速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线性插值的电动车组用异步牵引电机转速估计的方法.该方法在低速区和转速调节的动态过程中效果显著,有效克服速度传感器低分辨率带来的测最延时问题,并且转速估计的准确性不受牵引电机参数变...  相似文献   

2.
高速道岔区动力响应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道岔区动力响应的仿真方法,着重考虑道岔区几何尺寸与钢轨踏面的变化,对轮轨接触采用了离散点精确描述与线性插值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法,建立了全车模型,分析了高速条件下18号道岔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道岔区动力响应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道岔区动力响应的模拟方法,重点考虑了道岔区几何尺寸与钢轨踏面的复杂变化,对轮轨接触采用了离散点精确描述与线性插值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方法,建立了全车模型,分析了高速条件下道岔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摆式列车倾摆控制信号预测方法,建立“动车+拖车+拖车”3辆车编组的摆式列车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建模中考虑了列车系统中存在的轮轨蠕滑力非线性、钩缓作用力非线性和悬挂力非线性。摆式列车通过安装于头车前转向架的陀螺仪在线检测曲线,对测出的横向加速度信号进行滤波和实时生成倾摆控制信号。为了补偿加速度信号的滤波延时,对倾摆控制信号的预测分别采用线性插值法和线性BP神经网络预测,并仿真研究摆式列车曲线通过性能。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线性插值法预测和神经网络预测均能有效补偿加速度信号的滤波延时,使头车及时倾摆,大幅度降低未平衡横向加速度;在输入信号波动较大和预测时间较长时,神经网络预测效果更好;倾摆控制信号的预测方法对车辆动力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列车车轮踏面擦伤、剥离的人工巡检方法效率较低且容易出现漏检等问题,设计一种高速列车车轮踏面损伤的动态检测系统,提出一种擦伤、剥离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在现有Canny算法的基础上加入45°方向和135°方向梯度模板来计算梯度幅值,用线性插值法对梯度幅值进行非极大值抑制,再使用优化后的迭代阈值算法求得高阈值和低阈值。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噪声和干扰,最大限度地保留高速列车车轮踏面的真实边缘,为列车车轮踏面损伤自动巡检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关键部件缺陷图像自动检测对于复兴号动车组运营维护意义重大,但目前主要依靠专业人员对检测图像进行分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造成检测周期长,检测准确率无法保证。提出一种结合部件检测与缺陷分类流程的双通道缺陷检测框架MCDDF(Multi-channel Defect Detection Framework),部件检测通道基于目标检测算法实现动车组关键部件定位,定位后的关键部件经裁剪进行超分辨率提升,传入缺陷分类通道基于迁移学习方法实现缺陷类别的准确分类,结合两通道信息实现缺陷检测任务。实验分析两通道的性能提升方法,对比MCDDF与传统基于目标检测方法在铁路关键部件缺陷图像上的检测效果,验证了MCDDF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学的发展,使电机设计进入了用计算机作为主要手段的自动化设计阶段。本文以直流电机的计算机辅助电机设计过程为例,介绍了一维数表和二维数表法、线性插值法和抛物线插值法、多项式函数拟合法、以及迭代法和黄金分割法等数值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完全适用于其他各类电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于万聚 《铁道学报》1989,11(3):29-35
本文论述了接触网检测的内容、原理及其实现方法,文中重点阐述了多机数据处理的结构及组成,文中介绍了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和检测与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提出动态轨道衡模拟信号发生仪的设计方案,分析系统的原理。在提取通过列车波形特征点的基础上,提出分段线性插值的模拟方法,给出模拟信号发生板和整个系统的框架图。详细阐述系统的软件设计结构和运行流程,用PlatformBuilder工具定制WindowsCE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并将其移植到PC104主机板上,用eMbeddedVisualC 编程工具实现主机端控制软件。实验结果表明,该动态轨道衡模拟信号发生仪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操作界面友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TIC-2000型通用控制器的原理、结构及特点,并简要地阐述了基于该控制器的机务检测与试验设备网络的实现方法,提出了当前及今后机务检测与试验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的标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考虑端部效应后直线感应电机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对速度与反应板对端部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直线感应电机转差频率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并给出了控制方案。采用Matlab/Simulink构建了直线感应电机数学模型并对其转差频率控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中速磁悬浮列车牵引需求分析,选定直线电机类型及设计方案.通过建立面电流模型,给出中速磁悬浮列车空心Halbach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具体参数设计.再通过分析不同极距、不同尺寸边长、端部效应对电机推力的影响,初步验证电机尺寸参数的合理性.最后通过牵引仿真计算和模型车牵引试验结果论证该电机满足列车牵引需求,为今后中速磁...  相似文献   

13.
德国磁悬浮列车的悬浮与驱动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德国磁悬浮列车悬浮与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特性参数、控制和供电技术,说明了该系统与直线同步电机的关系,并列举了磁悬浮列车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策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从外同步控制、白同步控制及弱磁控制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和智能控制等先进控制策略在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中的悬浮电磁铁同时承担着悬浮、推进、发电等多项任务,其几何参数直接影响到列车电磁系统的性能。在对悬浮电磁铁进行优化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直线同步电机和直线发电机这2个子系统的性能。为此引入全局化的目标函数对系统的总体性能进行控制,并以有限元分析和计算作为基础,采用程序化优化设计方法对悬浮电磁铁的几何参数进行自动调整,经过多次迭代计算可得到优化设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计算方法,建立了有限元模型,进行电机内磁场与电路的耦合计算,得到了电压曲线,并根据同步电机的矢量图计算出电枢反应电动势、交直轴电感等参数。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罗芳  张昆仑  王莉  王滢 《铁道学报》2006,28(3):43-46
高速常导磁浮列车中的直线同步电机系统是集列车悬浮、牵引、导向及发电功能于一体的核心系统.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旋转模拟试验台的设计思路及结构特点,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额定运行点进行了二维电磁场分析.给出了气隙磁场空间分布图,分析了该系统直线发电机的工作机理,重点计算了试验台额定运行时直线发电机的各条发电支路的磁通变化规律及相应的发电特性.对发电特性的波形、交变频率、感应电势幅值、相邻2条支路的发电特性间的相位差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试验台结构参数与其相互关系.对试验台进行的一系列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由此确定了高速常导磁浮列车实际运行时,车载直线发电机的发电情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永磁同步电机功率密度的提高与体积的减小,准确预估其温升成为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难题。为解决该难题,以某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基于基本假设和求解条件,采用多参考坐标系模型与有限体积法对永磁同步电机三维流动与传热耦合仿真模型进行求解。对永磁同步电机内部的流体流动特性、整体温度场、定转子温度场以及对流换热系数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永磁同步电机的热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基于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LSLSM)的磁浮列车在中高速运行时,传统的车载位置传感器无法准确获取电机位置信息,并且位置信息易受到干扰,为此提出基于滑模观测器的位置辨识方法。在分析滑模观测器对定子电阻、d轴电感和q轴电感参数敏感性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q轴电感校正的LSLSM位置辨识方法,可提高位置观测精度和系统可靠性。通过数字仿真和磁浮试验线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电动汽车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并联双轴结构的油电混合动力客车为例,从主电路、电机和控制系统方面详细阐述了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的交流传动系统,描述了系统在可靠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系统试验以及相关的试验结果表明,该传动系统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