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工程中的电缆耦合问题,着重探讨了电缆耦合预测的计算方法。运用多导体传输线的理论建立电缆耦合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有损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分分布。在此基础上,借助软件工具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电缆耦合的影响因素以及耦合干扰传输特性,从而实现对电缆耦合的综合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文针对工程中的电缆耦合的有损传输问题,着重开展了电缆耦合的有损传输特性分析及预测。主要运用多导体传输线的理论建立电缆耦合的等效电路,并分析了有损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分分布。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电缆耦合的影响因素以及耦合干扰传输特性,从而实现了对电缆耦合的有损传输特性预测。  相似文献   

3.
针对舰船工程中的电缆耦合问题,着重探讨双绞线电缆的电磁耦合影响.提出了双绞线电缆单位长度的分布参数模型,分析了容性耦合与感性耦合的影响,并由此建立了双绞线电缆的电磁耦合数值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非平衡终端情况下,双绞线能够显著减小感性耦合;通过平衡双绞线的终端,能够消除容性耦合.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铺缆船与电缆耦合系统动力响应时域分析方法。针对“启帆9”号铺缆船进行了船模阻力试验,得到铺缆船阻力系数,以确定其流载荷。基于势流理论,使用AQWA软件对铺缆船进行频域水动力分析,以确定其波浪载荷。结合上述计算结果,使用动力学分析软件Orca Flex建立了基于海底电缆铺设过程的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考虑了环境载荷、系泊载荷和电缆载荷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求解得到铺缆船动力学响应,将铺缆船运动作为电缆顶端的运动边界条件进行输入。与传统RAO方法相比,该方法充分考虑了铺缆船与电缆间的相互影响,可模拟实际海况中铺缆船施工时电缆的张力和曲率动态响应。分别采用该耦合模型方法和RAO方法计算铺缆船系统的动态响应,结果表明,RAO计算方法低估的电缆张力达9.9%。使用耦合模型方法分别建立八点系泊和四点系泊数值模型,比较了这两种系泊方案下海底电缆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四点系泊系统的电缆最大张力比八点系泊系统大15.9%,但二者都远小于最大允许张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程中的电缆耦合问题,着重探讨了屏蔽电缆的电磁耦合影响。运用三导体传输线的理论建立屏蔽电缆电磁耦合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分析了相关的感性耦合和容性耦合。在此基础上,对某屏蔽电缆受邻近电缆耦合引起的串扰电压的幅频响应特征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将屏蔽层任一端接地都能消除容性耦合;只有将屏蔽层两端都接地,才会影响到感性耦合。  相似文献   

6.
聂冬  张鹏  赵红林 《船电技术》2023,(3):35-36+40
本文采用标准规定的双指数脉冲为激励源,分析了EMP在空间中的传播机理,建立了船用CAN通讯电缆的耦合模型。基于上述模型,对EMP激励下CAN通讯线的耦合信号进行了计算,给出了主要角度的耦合信号值,能够指导设备的合理布线和干扰信号的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7.
屏蔽电缆对电磁脉冲辐射场的耦合特性对电子设备、系统的电磁干扰控制和电磁脉冲防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屏蔽电缆的双传输线模型分析方法,计算不同频段电磁脉冲辐射场激励下,两种典型的屏蔽电缆在屏蔽层两端不同接地状态时,屏蔽层和芯线上的感应电流。编织屏蔽电缆芯线上的感应电流比管状屏蔽电缆大几个数量级;由于集肤效应的影响,管状屏蔽电缆芯线上的耦合随着频率的升高而降低;编织屏蔽电缆由于编织电感和小孔电感的影响,芯线上的耦合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升高。对于高灵敏的高频、微波系统,对电磁脉冲的防护时要选用管状屏蔽电缆。  相似文献   

8.
《舰船科学技术》2015,(10):77-80
针对舰船工程中多种不同类型电缆复杂电磁耦合问题,重点研究屏蔽电缆和同轴电缆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屏蔽电缆电磁耦合的变化和影响。运用CST电缆工作室平台,结合工程实际,建立多电缆耦合参数化仿真三维模型,对单根接收电缆体系和2根不同种类接收电缆共存体系进行综合仿真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屏蔽电缆和同轴电缆作为接收电缆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屏蔽电缆中会出现新的电磁耦合,耦合电压的大小和频率与同轴电缆的相对位置有关;屏蔽电缆中旧有的耦合电压大小和频率受同轴电缆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针对舰船武器装备的电缆敷设设计要求,着重探讨电缆敷设耦合的电磁兼容性影响。通过求解电缆外部场激励起的电缆内部响应,建立了典型的场对屏蔽电缆的电磁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分析了某电缆上的感应电流、电压的幅频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电缆具备较大的电磁兼容安全裕度,可以作为电缆敷设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共地临近电缆或电缆与通信线路之间由于耦合作用引起的电磁干扰,导致严重的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影响信号和能量输送的质量和安全.通过建立等效电路模型,分析共地临近线缆间电磁干扰的耦合途径,得出了相应的干扰作用表达式,针对不同的耦合作用提出相应的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