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叙述了职业性接触金属的慢性影响,并介绍长期低浓度接触金属的流行病学调查。一、长期接触金属对工人健康慢性影响的分类 1.慢性呼吸道影响:铝—尘肺;锑—阻塞性肺部病变;砷—鼻穿孔、支气管癌;鈹—肺肉芽肿、支气管癌;镉—肺气肿、阻塞性肺部病变;铬—鼻穿孔、支气管癌、哮喘;钴—尘肺;铁—功能  相似文献   

2.
铅和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接触铅的机会很多,无论是职业性接触还是环境低浓度接触,都可引起铅吸收和铅蓄积,并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造成血液、肝、肾和脑等多种靶器官的损害。生物膜是铅毒作用的敏感部位之一。铅可能通过脂质过氧化(LPO)反应导致膜变性及其功能障碍,并产生丙二醛(MDA),以至对机体引起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铅对生化配合基有强烈的亲合力,因此它可以作用于酶,并置换其必需的金属,调节其合成和阻止它与萃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生化变化可导致接触动物和人类肾脏线粒体和内浆核网结构的改变。人类肾脏对慢性铅接触的反应可分成很多期;而核内包合体似乎只存在于第一期。 Dingwall-Fordyce和Lane(1963)的研究曾报告在蓄电池工厂严重地接触铅的退休工人很多死于脑血管意外。可惜这个研究没有报导关于肾脏病或高血压的发病情况。而其他研究则指出工人接触铅可引起肾脏病和高血压,但对接触情况未作详细说明。只有在注意监视管理的工厂,工人(虽然比非接触者吸收较多的铅,)可以避免发生肾脏病和血管改变的危险。 Sandstead等(1970)曾报告在9名铅中毒(其中一人患高血压)病人发现血浆高血压朊原酶活性降低和醛甾酮分泌减少。据此,虽然在铅接触者由于高血压或肾脏病可使血浆高血压朊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蓄电池的翻修,极栅的组装与修理,是铁路机辆部门、汽车修配厂经常接触的一项作业;由于蓄电池所用之极板含98.5%的铅,其表面涂料,又分别由红丹(四氧化三铅)和黄丹(氧化铅)所构成;所以在拆、装、焊接时,均可产生大量的铅烟、铅尘和铅的蒸气。在作业时,如无局部通风、排毒设备,使长期接触铅作业工人,极易引起职业性铅中毒。我站曾对局属19个从事该项作业的厂、段(队)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发现不少单位没有局部排毒设备,加上缺乏必要的防护制度和合理的卫生设施,作业工人不仅可以经呼吸道吸入铅,而且还可以经消化道食入一定的铅,这就更增加了中毒的机会。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目的,在接触铅后,可早期诊断出对造血系统产生损害的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红细胞中游离原卟啉(FEP)、尿中δ-氨基-γ-酮戊酸(ALAU)和尿中粪卟啉(CPU)等铅中毒的生化指标中,选择最适宜的检查项目,以预防在作业环境中因接触铅所致的健康损害。其次是探讨在长期低浓度接触铅的条件下,接触铅与血红蛋白(Hb)水平的关系。作者对170名(男96名、女74名)长期在低浓度下接触  相似文献   

6.
铅是软而重在工业上使用很早很广的金属。熔点327℃沸点1620℃,温度达到400~500℃时即向空气中大量放散铅蒸气,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多。铅蒸气在空气中迅速凝聚氧化而成氧化铅呈气溶胶体散布于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都是有毒物质,铅在生产环境中主要以蒸气、烟尘形态存在,而侵入机体则以吸入为主,长期接触低浓度的铅蒸气可导致慢性铅中毒,随着工农业、铁路运输生产的飞跃发展,保障工人身体健康,消除工业“三废”污染,  相似文献   

7.
铅的毒作用中,其靶器官之一就有视觉系统。急性或慢性铅中毒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近年,由于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条件改善,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率普遍下降,严重铅中毒的比例显著减少。目前,国外对于长期低浓度铅接触所致的“无症状性”铅中毒的眼部改变的研究,特别是对生长期儿童的眼部改变的研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国外有关铅的眼部毒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作一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汞是一种常见的强烈的亲神经性毒物,自然界中汞主要以金属汞、无机汞盐及有机汞化合物三种形式存在,不同形式存在的汞,其对人体毒作用表现差异较大。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主要是金属汞,吸入汞蒸气可引起中毒,随着劳动防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急性汞中毒病例已十分少见,在大量的职业接触人群中,慢性汞中毒越来越成为突出的问题。近年来有关慢性汞中毒神经系统损害的研究有一定进展,尤其是应用行为心理测验和电生理技术,更全面地阐述了汞中毒早期神经行为功能的改变。本文就金属汞的神经毒性及近年研究作一概述。一、汞的神经毒性表现据估计,在化工行业中约有五十多种职业需要  相似文献   

9.
铅(Pb)是环境中常见的一种亲神经毒物。随着Pb的广泛应用,人体接触Pb机会随之增多。长期低水平Pb暴露、蓄积以及过量吸收,可在细胞水平、细胞内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对神经系统产生一系列的毒性作用。Pb可选择性地蓄积在大脑海马,并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如海马神经元凋亡、长时程增强(LTP)改变、影响神经递质释放和基因表达调控等,从而影响学习记忆功能。Pb可以在不同的调控水平,包括海马第1、2、3信使系统,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可导致神经细胞凋亡、智力、记忆力、神经行为障碍。  相似文献   

10.
锰、铅、汞是我国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易引起职业危害。1979年,我们依据全国职业病普查的统一方法,对北京地区40个铁路厂,段、站接触铅,苯,汞、锰的工人共1050名进行了健康检查,对其中出现种衰症侯群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疑似锥体外系受损者作了脑电图和肌电图的检查,试图用电生理学方法提供神经系统早期病损的客观证据,以进一步评价毒物危害的程度。兹将结果报导如下: 对象和方法脑电和肌电图受试者共37(男30,女7)名,年龄平均为40(21~59)岁,接触工龄平均为16(1~36)年,其中锰、铅、汞接触者分别为29、5和3名。脑电图检查:应用丹麦Kaisers TR-60型8  相似文献   

11.
有机溶剂三氯乙烯工业上常用于金属除油,其毒性较大,如果防护不好,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而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严重急性中毒可以引起呼吸麻痹,心跳停止造成接触者突然死亡。西安机务段便用三氯乙烯为各种部件除油,工人屡有各种反应,而且邻近车间班组也有相同不良反应。为了摸清危害情况,77年5月、9月两次连续测定空气中三氯乙烯浓度扩散情况,并对直接接触和不直接接触的工人进行三氯乙烯吸入后尿中分解物的检验分析。结果证明其危害情况较大,现就调查资料讨论分析,以引起重视劳动条件改善。一、生产工艺及防护概况西安机务段每月平均架修机车16台。拆卸下的  相似文献   

12.
四乙基铅主要用作汽油抗爆剂 ,在工业生产、保管、运输过程中 ,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四乙基铅可引起慢性中毒。现将 6例四乙基铅慢性中毒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6例 ,均系男性 ,年龄 2 0~ 5 0岁之间 ,接触四乙基铅的工龄在 2~ 2 0a。 1例为汽车司机 ,其余 5例均为油料管理人员 ,具有明显可靠的职业接触史。现场作业环境空气中各采样点四乙基铅浓度均超过最高允许浓度 1 16~3 98倍。临床上以头晕、恶梦、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及“三低症”、血压倒置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主 ,实验室检查主要见尿铅升高、血象改变等 …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工业的发展,铅在工业上的应用,极为广泛。与铅接触的工人也日益增加,工人长期接触,如果防护不当即可引起铅中毒,产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改变等全身性疾病。为了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进一步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率,我们在一九七三年对柳州铁路地区的四个铅作业生产厂段的92名铅作业工人(共中另78人,女14人),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和工人体格检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古希腊罗马学者就发现伴随铅绞痛有肌肉麻痹。到1839年法国人Taquerel des Planches曾详细地描述过铅中毒引起末梢神经障碍的体征。此后从1944年Cantarow和Trumper就开始采纳了Dejerine-klumpke(1899)的肌肉麻痹分类法,此法将肌肉麻痹分为前臂型、上臂型、阿-杜二氏病型、腓骨型和喉头肌型五类麻痹,以后此法就长期沿用下来了。 1880年Gombanlt进行豚鼠试验,证实铅可引起末梢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以后大家又针对铅引起的末梢种经组织变化是雪旺氏细胞还是轴索障碍,是神经纤维内膜的神经内膜血管障碍还是脊髓前角细胞障碍等问题,继续在光学显微镜以致电子显微镜的水平上进行着实验研究,直至现今。另一方面,Hodes、(1948)Dawson和Scott  相似文献   

15.
选择铅作业25~50岁已婚男工(剔除性学检查有缺陷者)为对象。分为:低浓度组(接触铅浓度相当最高容许浓度)24人,主要是印刷厂的排版、铸版和排字工;高浓度组(接触铅浓度超过)18人,由有色金属冶炼厂的熔炼工和炉前工组成。16人不接触生产性有害因子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有关五氯酚(PCP)及五氯酚钠(PCP-Na)中毒,文献所见大都为急性中毒的报道,又因文献资料中根据动物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认为五氯酚在体內代谢迅速、排出快、无蓄积作用,因此一般认为五氯酚慢性作用不明显,即使有报道慢性中毒者,多系指工人长期接触五氯酚所致皮肤痤疮性损害,未见有关五氯酚慢性中毒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铅和镉对混合接触这些金属的工人肾功能方面的交互作用,作者选用尿镉>2μgCd/g肌酐,血铅≥35μgPb/100ml血或尿铅≥50μgPb/g肌酐,或者血铅和尿铅都如此的62名同时接触铅和镉的工人,进行了肾功能及其它有关生化指标的測定,并将本次测定结果与过去对三组工人(铅接  相似文献   

18.
镀锌作业近百年来,一直沿用氰化物(俗称山奈)作为金属络合剂组成电解液进行电镀。氰化物是一种有剧毒的化学药品,对人的致死量为0.05克左右;在电镀作业过程中,它会不断散发出来,很容易与空气中的 CO_2及 O_2作用生成 HCN 及 NH_3。当空气中氰化物浓度超过10PPM 时,对人的生命即带来危险;长期接触在有氰化物的环境中,也会造成慢性中毒,呈现头痛、恶心、胸部重压感以及神经衰弱样症状,甚至丧失工作能力,严重危害工人健康。含有氰化物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泊或渗入地下,严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9.
镍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通过食物、水、空气进入体内。镍作业工人主要通过呼吸道吸收镍。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器官,经粪便、尿及汗等排出体外。金属镍及镍盐经口毒性较低,静脉给药则毒性较大,吸入染毒可产生呼吸道刺激性损害。长期接触镍盐或镍粉的工人,常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接触性皮炎等。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炼镍工人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59名木尘接触工人做了肺通气功能测定,与91名对照组工人相比较,FEV_(1.0)、MMEF_(25-75%)、MVC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现场木尘浓度进行监测,均不同程度地超过最高容许浓度。结果说明木尘可引起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障碍。并认为FEV_(1.0)、MMEF_(25-75%)、MVC是呼吸道损伤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