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基于某款双十字万向节式的转向管柱,针对不同的方向盘调节极限位置,计算出对应的转向传动比波动,分析了影响波动比及波动一致性的因素,以便于在设计阶段能够保证具有较好的中间位置转向感觉。  相似文献   

2.
运用船舶操纵模拟器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试验分析风、流压偏角等因素与超大型船舶在航行时航迹带宽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超大型船舶在风、流以及波浪作用下,进出港航行所需航道宽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某款双十字万向节式的转向管柱,针对不同的方向盘调节极限位置,计算出对应的转向传动比波动,分析了影响波动比及波动一致性的因素,以便于在设计阶段能够保证具有较好的中间位置转向感觉.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测出异常航迹数据从而提高航迹数据挖掘的精确性,将航迹异常检测转化为无监督学习问题,研究了基于VAE-LSTM的航迹异常检测算法.引入残差结构到LSTM中,建立残差门LSTM,通过将变分自编码器中的BP神经网络层替换为残差门LSTM层,实现对变分自编码器的改进,并构建了VAE-LSTM航迹异常检测模型.模型输入为航迹的速度、加速度、真航向和曲率半径运动特征,输出为航迹点特征的重建概率,重建概率小于概率阈值的航迹点为异常航迹点,包含异常航迹点的航迹判定为异常航迹.以长江水域内的航迹数据进行验证并与多种机器学习异常检测算法进行对比.VAE-LSTM航迹异常检测算法的召回率达到了0.935,F1值达到了0.940,各项指标均高于对比算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优化恒定下滑角的直线连续下降进近(CDA)飞行航迹问题,采用高斯伪谱法将 Bolza型最优控制问题(OCP)转化成飞行器不同襟翼状态下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得出时间优化连续下降进近飞行航迹.对连续下降进近的飞行器建立动力学模型,确定飞行位置的状态变量及航迹角的控制变量,提出时间最小化性能指标.选取 B737-800机型,在终端区和飞行状态限制条件下利用 GPOPS工具仿真高斯伪谱法时间优化航迹,确定 TOD 位置和飞行速度控制曲线.并与其它 CDA 航迹算法进行比较研究.对比分析终端区17条 CDA 航迹及1条传统阶梯式进近航迹的进近状态,结果显示,采用高斯伪谱法获得的 CDA 航迹相比于传统进近航迹的下降时间缩短了16.67%,且优于其它算法获得的 CDA 航迹.验证使用高斯伪谱法优化 CDA 航迹可节省下降时间,提高航迹预测的精度和飞行控制系统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全寿命振动试验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基于振动的柴油机寿命评估中特征提取及优选问题。通过对某型号柴油机台架考核试验进行全程振动监测记录,以考核期350 h~600 h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振动特征随柴油机使用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拟合误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基于欧式距离的最近邻识别方法对振动信号的特征参量进行优化选择,得到了能够反映柴油机状态的有效特征。样本的识别验证表明,基于振动参数的柴油机寿命评估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路改革后的长江安徽段上行大船航迹线如何重新规划问题,以实船试验为依托,测算出船在不同水深点上的速度;比较船在缓流中的速度增加率与船在浅水中的速度减小率的乘积.结果显示:船舶当处在相对水深为2.15的点上时,乘积最大,无岸壁效应,并通常能满足分隔效果,故应将此点作为安全与经济船位,此类船位的连线即为安全与经济航迹线.  相似文献   

8.
矩形截面梁后张锚固区劈裂力计算的拉压杆模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矩形截面梁端部承受一个水平或倾斜锚固力的工况,根据主应力迹线构建出后张锚固区的拉压杆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拉压杆模型中节点力的平衡条件以及模型中的几何关系,推导出后张锚固区劈裂力大小的计算式.同时,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拟合出劈裂应力合力重心位置的计算公式.在锚垫板宽度、锚固偏心距及力筋倾角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对比本文计算方法、美国AASHTO规范公式、欧洲FIP99建议公式的计算值以及有限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劈裂力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锚垫板宽度、锚固偏心距以及力筋倾角对劈裂力大小以及劈裂应力合力重心位置的影响规律.与现有规范建议的计算公式相比,考虑的影响因素更为全面,计算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城市人员出行的规律可以通过道路交通流的特征来反映。研究不同类型时间的交通流变化规律,并引入相似系数和波动系数来研究交通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时间的交通流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同类时间的交通流在时间轴上的变化趋势具有显著的相似性,而交通流参数绝对值则更多地呈现出显著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0.
周昌 《华东公路》2014,(3):72-73
通过借助有限元软件对T梁桥进行力学性能分析。总结出纵向不同位置增设横隔梁时,T梁桥的横隔梁及主梁应力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