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从1405年起的28年间,郑和率领无可匹敌的庞大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七下西洋,远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28年遍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郑和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2.
《世界海运》2005,28(1):22
中国正在逐步形成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热潮,郑和是中国明代的伟大航海家,他率领庞大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中国成立了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由交通部部长张春贤任组长。  相似文献   

3.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  相似文献   

4.
杨槱 《上海造船》2005,(2):31-35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在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的学术研究方面存有不同的声音.只有认识历史真相,才能古为今用.为了求得真知和丰富学术内涵,作者针对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研究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以同业界商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现代化阵列中,有一艘舷号为“81”的军舰,它就是纪念中国明朝伟大航海家郑和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  相似文献   

6.
提起中国航海史,没人会不提到郑和,600年前,即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起,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舰队。先后七下西洋,历时28年,航程经东南亚印度洋,  相似文献   

7.
1985年7月,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这次大会,不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而且肇启了郑和研究的热潮,标志着郑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纪念大会以来的十年,出版的各类专著、论文集、资料集等近20种,发表的论文达500余篇,远远超过1984年以前的八十年的总和。这样丰硕的成果,为人物研究、事件研究所罕见,也为学术界所瞩目。该文略述了十年来郑和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8.
2005年是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伟大壮举的600周年.这个百年一遇的伟大日子的到来,在中国和世界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二十几年,有关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有些国家相继成立了致力于郑和研究的学术团体,发动学者著书立说、创办刊物进行了不少研究郑和、宣传郑和的活动.2002年国家成立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筹备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开展着各种纪念活动.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就是在这种纪念、研究郑和活动热潮推动下成立的.不少学者和社会活动家为了更有力地推动纪念郑和、研究郑和的活动,还提出申报成立中国郑和研究会的倡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先行者,他于公元1405年开始至1433年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远航,足迹遍及亚非三十余国,堪称世界远洋航海的千古绝唱。郑和下西洋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科学航海,大规模远洋航行的成功实践,凸现了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性。但郑和航海事业未能像西方航海那样,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而是在郑和逝世之后便突然终止,表现出难以为继之局限性。这些成就与遗憾,均值得后人反思。  相似文献   

11.
魏巍 《中国水运》2005,(9):54-55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人挑战自然的一个伟大创举,这一创举所展示的不仅是中华泱泱大国的气魄,更多的是中国古代那骄人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正是中国古代无数的工匠和航海家的智慧和汗水造就了郑和下西洋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600年前,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到达红海与非洲东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拉开了人类远洋航行的序幕,谱写了人类发展史上和平航海、友好交往的辉煌篇章。21世纪的今天,我们缅怀郑和的丰功伟绩,就是要发扬郑和航海所展示的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纪念航海先驱郑和的“航海热”在中国大地涌动。在荡漾着“航海热”的氛围里,“郑和”的名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让世人耳熟能详,七下西洋的伟大民族精神一次次让人热血激荡。7月8日,郑和航海暨国际海博会在上海隆重开幕,吸引了来自中国以及海内外众多的炎黄子孙,同时也引来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众多国家的宾客。  相似文献   

14.
公元1405年到1433年,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七次远渡重洋,其航行规模之大,航海技术之先进,船队组织之严密,都是同时代其他远航活动所无法比拟的。郑和七下西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郑和",他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他的丰功伟绩,代表中华文化对世界航海文明伟大的贡献,而受到世界各地的肯定与认同.所以,他也是"世界的郑和". 今年是明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全球各地都将举办一连串庆祝活动,以迎接这一光荣的世纪大庆典.我们重温郑和历史,回顾历代中华民族海洋历史的兴衰,的确也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6.
《珠江水运》2006,(Z1):1
七月,是值得纪念的一个月。“中国航海日”活动伴随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成为这个月又一个热点和亮点。601年前的7月11日,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向西洋进发,成就了我国航海事业的伟大创举。今天我们弘扬郑和精神,就是要弘扬郑和所体现的敬业献身、忠心为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奋勇拼搏,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伟大精神,推动我国海洋与航海事业实现新的发展,铸就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有的论著往往误把王景弘为郑和下西洋副使。如八一年四月三日《云南日报》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一文称:“明成祖派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出使‘西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文教组合编的《江苏史话》郑和下“西洋”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政治、外交、经济、外贸、文化、宗教、军事、航海、天文、地理、民俗、建筑等方面阐述了中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的业绩,同时作者从郑和是地理大发现的先导;是印度洋的首批探险者;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最后实现,拥有郑和的一份功劳;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航海活动;郑和航海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等五个方面,首次系统地论证了郑和在世界航海史上拥有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19.
郑和与上海     
今年七月十八日是我国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最后一次归来550周年纪念日。国家有关部门已决定在上海筹建郑和纪念馆,以迎接后年7月11日郑和首下西洋58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郑和并非上海人,童年时代在家乡云南昆阳度过,青少年时代在北京生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郑和率领两百多艘海船、两万多人组成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历访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论时间,早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航行半个世纪;论规模,远非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任何船队所能企及。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