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调整铁尾矿的含量和级配,对路用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优化设计,寻找既达到路用水泥混凝土力学要求又节约经济成本的合理化设计方案。在同等养护条件下,通过加入不同比例、不同粒径大小的尾矿颗粒对等取代天然砂的量与一般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对比表明:铁尾矿的添加不应过多或过少;针对本试验的混凝土试件而言,当粒径为0.15—0.3mm的铁尾矿含量约为50%时,添加铁尾矿的水泥混凝土试验样本具有最优的抗压强度,且满足路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铁尾矿砂石完全取代天然砂和碎石,配制C50混凝土,重点研究铁尾矿砂石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抗冻性能和抗渗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铁尾矿砂石混凝土7 d强度较普通混凝土降低6.6%,28 d强度较普通混凝土增长1%;铁尾矿砂石混凝土的抗冻性、抗水渗透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均优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天然砂在路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中起着独特的作用,然而我国天然砂存量十分有限。为了寻找取代天然砂而不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材料,以铁尾矿砂为研究对象将其物理属性与天然砂进行对比,并设计铁尾矿砂取代天然砂的路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铁尾矿砂的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铁尾矿存储问题、天然砂供应问题以及原料成本问题,也可以变废为宝、改善环境以及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在此基础上进行混凝土坍落度检测分析、和易性分析以及抗压强度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砂率在24.4%左右,且粒度在0.15~0.30 mm时所对应的铁尾矿砂的量,其混凝土配合比最优。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经济成本,寻求可以取代天然砂的材料制备水泥混凝土,通过材料性能分析,确定铁尾矿砂取代天然砂设计11种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了和易性分析、抗压强度分析、抗弯拉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尾矿砂粒径在0. 15~0. 3mm时,其砂率为20. 5%时,和易性、抗压强度、弯拉强度最优;尾矿砂粒径在0. 30~0. 60mm时,其砂率为25. 6%时,坍落度最大,砂率为20. 5%时,抗压强度最大,弯拉强度最优。  相似文献   

5.
对特细砂和机制砂进行掺配试验,研究考察特细砂的不同掺配比例对混合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与天然中砂混凝土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特细砂与机制砂存在一个最佳比例范围,在此范围内混凝土性能达到最优。适量的特细砂比例的混合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指标接近天然中砂混凝土,且部分力学性能略优于天然中砂混凝土。混合砂配制混凝土完全能够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可以取代天然中砂。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泥混凝土中用的细集料是天然砂,但随着基本建设的发展,混凝土用砂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进展。从机制砂的生产和供给状况入手,试验研究机制砂与天然砂的差异,并结合山西省左权至黎城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中使用机制砂的情况,对机制砂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阐述,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好机制砂,进一步缓解混凝土用天然砂供不应求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机制砂用作水泥混凝土细集料时,其与天然砂掺配比例及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通过不同机制砂掺量及不同石粉含量时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折压比的影响试验,分析了水泥混凝土强度随机制砂掺量及石粉含量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机制砂水泥混凝土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水泥混凝土路面动水作用试验研究分析,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面层对基层影响导致的三种基本破坏形式;通过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揭示水压力对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劈裂作用机理,结合基层冲刷试验,提出了水对混凝土路面的影响不可忽视,也是设计、施工、养护部门共同面对的技术问题。有必要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基层之间设置隔离层,设置隔离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水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水泥路面对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在混凝土试验及强度比较的基础上,从原材料角度论述了影响路面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对滑模施工特细砂混凝土路面原材料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水泥路面对混凝土的基本要求,在混凝土试验及强度比较的基础上,从原材料角度论述了影响路面混凝土性能的因素,对滑模施工特细砂混凝土路面原材料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