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级国家档案馆是集中保存、管理国家档案的机构,档案馆中蕴藏着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馆的工作任务除了收集、整理、保管等基础业务工作外,还包括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供服务.当然,档案信息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必须以"信息管理"与档案信息的"有用性"和"可开发性"为前提.然而,我们在强调做好档案馆的基础业务工作和服务利用工作的同时,却忽略了档案信息资源流失这一业已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公共档案馆的概念最早起源于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该国1790年9月召开了法国国民会议,一致通过了《国家档案馆条例》,并在该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国家档案馆对社会、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原则。"[1]英国在1838年颁布了《公共档案馆法》之后,英国公共档案馆(Public Record Office)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依法命名的公共档案馆,该馆负责保管中世纪以来英国中央政府各机关和法院的档案。  相似文献   

3.
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就是指档案馆面向公众所具有的档案服务功能。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创造社会效益,是档案馆的生命力之所在。档案馆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其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有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承担宣传教育,为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等各方面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档案代存业务是指档案馆利用自身的馆库保管等优势条件,对非进馆范围的各类档案开展代为保存的一项工作.它是新时期为解决档案安全保管和合理配置档案管理资源,更全面地履行档案法律法规赋予国家档案馆的职能而开展的一种新型业务工作方式.作为基层档案保管部门的高校档案馆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动向,无疑对今后拓展档案业务工作,更好地为学校和社会服务,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档案信息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各方面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档案信息资源急剧增加,社会档案意识不断增强,对档案信息的利用也愈来愈频繁,因此,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档案馆如何能更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提供利用,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摆在我们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因此,应把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档案馆的中心任务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档案工作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社会功能越来越突出。高等学校档案馆(室)保存着学校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教学、科研、人事、财会、基建、设备、外事等工作的档案材料,包括学校人、财、物诸方面,是学校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高校档案馆(室)是学校的教育基地和信息中心、利用中心。其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本文就强化高校档案馆(室)社会功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是通过计算机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标引著录、检索输出的自动化检索系统。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需求迅速增长,档案馆应构建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本文阐述了建库的意义,从功能、规模、质量上提出建库的要求,重点探讨建库的方式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机电兵船档案》2003,(6):47-47
提供利用公共档案馆保存的公务文件和档案是公共档案馆的一项核心业务,也是欧洲部长委员会于2000年7月13日通过的一个关于确定欧洲档案利用政策的议案的主题。它也是“信息2000”计划的目标。信息2000计划是由欧洲委员会DGXIII发起的,旨在促进对公共档案馆、公共和多媒体部门所存信息的开发利用。该计划把焦点放在多媒体的内容(无论它是国家的还是地区的)和/或档案馆藏网络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利用方面。信息2000计划可以说是一项由多个国家和多个公共/私人部门参与,共同开发公共部门的信  相似文献   

9.
综合档案馆是按行政区域设置的收集和保管多种门类的档案和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利用的机构,不仅具有保存和积累国家档案财富的功能,还有向社会传播档案信息、进行宣传教育,为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服务的功能。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或地方,用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10.
加强档案鉴定工作,把大量丰富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出来,充分发挥现存档案的利用价值,更好地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各界提供主动有效的服务,是区县档案馆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对档案鉴定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和思考,认为在区县档案馆鉴定工作中,要正确依据《档案法》《保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掌握鉴定的原则和公开范围。档案鉴定是档案馆(室)优化馆藏,提高档案质量的唯一重要途径。做好档案鉴定工作,可以使有价值的档案得以更好的保存,同时提高档案查准率和查全率,从而大幅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使馆(室)存档案精炼、完整、准确地反映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活动的基本面貌,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再开发利用效能,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该项法规自颁布实施以来,在档案界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国家信息化专家认为:“国家信息资源百分之八十在政府,而政府信息资源百分之六十在档案馆。”  相似文献   

12.
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信息资源利用的要求更加集中和高效。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创新性地将图书和档案集中管理,致力于为公民获取文化知识、为政府机构信息管理、为文献遗产保护而服务。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的建设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在加拿大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知识角色。  相似文献   

13.
口述档案是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某市国家档案馆《口述历史——“抗疫战士”》历史记忆工程为例,梳理分析该项目的内容、项目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探究及建议对策等四个方面。本文从基础理论入手,结合调研实践的体验,对比其他档案馆类似项目,探究项目给档案资源建设和共享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档案编研工作是系统、广泛、高效的利用档案的手段,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形式.我国档案文献编研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孔子编订《六书》开始到现在各种编研材料的出现,档案的编研历代相传、连绵不断.现代档案的编研工作,是伴随着档案馆的建立、档案业务范围的扩展和社会档案利用需求的提升而逐步开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档案事业面临新的规划和挑战,要不断推进档案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的档案文化环境,推进档案事业发展。高校作为文化育人的场所,承担的作用不言而喻。就现阶段而言,高校档案馆的档案文化服务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高校档案馆应顺应档案事业新发展理念,对档案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最大化发挥高校档案文化资源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逐步呈现出多元化、爆炸化的趋势,但档案资源以其真实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特点,仍是满足人民群众档案信息需求的第一途径。因此,只有做好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创新档案服务功能,才能实现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转型和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真正使档案成为社会的公共财富,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黄河档案馆作为保存治黄档案信息资源的专业档案馆,在信息化背景下面临着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黄河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现状,分析黄河档案馆档案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的途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该项法规自颁布实施以来,在档案界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国家信息化专家认为:“国家信息资源百分之八十在政府,而政府信息资源百分之六十在档案馆”,作为储存和管理重要政府信息的各级档案部门,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档案部门探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践中也凸显了文件、档案分段管理体制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之间的矛盾和缺陷,再次引发了我们对文档一体化理论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9.
跨入21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储存情报信息和知识信息资源的高校档案馆,其信息的管理、开发和利用工作也正在从传统的以纸质载体为主要记录形式、以手工操作为主要工作方式的档案管理模式转变为档案管理自动化、档案信息存储数字化和档案利用服务网络化。而高校档案馆局域网的建立则是实现上述转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科技密集之地,高校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具有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然而多年来,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主要立足于学校内部,服务对象也仅限于本校的师生和科研人员,面向社会开展档案信息服务几乎还是空白。是高校档案不宜向社会开放吗?其实早在1984年的《国家教委六号令》中就正式提出:“高校档案馆应按照规定向全校和社会开放档案”。《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中也明确规定以档案利用为中心内容,并指出除涉及国际、外交、国家安全等国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