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文章从安全管理人员的角度,对隐患管理、风险与危大工程管理及灾害气候管理进行了研究。从事故隐患等级、事故伤亡类别和超期隐患三个方面建立了隐患管理预警,从故障、维保、超重和资格证书四个方面建立了机械设备预警,从风险等级和危大工程管理两个方面建立了风险与危大工程预警,并建立了灾害气候预警体系,实现了台风、暴雨、干旱、暴雪、寒潮、高温、雷电、大雾等灾害气候预警。为落实安全管理预警工作,制定了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安全管理岗位预警信息推送原则,通过预警方式提醒、协助安全管理人员落实责任,实现分级管理和重点管理,全面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确保工程建设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水上平安交通是平安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个交通"建设的重要支撑,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立足从韩国"岁月"号客轮翻沉事故教训,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深入探析影响水上安全的要点和难点,力求突破管理"瓶颈",提出加强水运安全新格局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构建水上平安交通,促进航运安全健康发展,对水上交通运输安全支持保障工作起到有益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台风灾害会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带来影响,正面登陆的台风可能直接导致城市轨道交通中地面、高架等露天线路停运。因此,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需要对台风登陆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进行调整。以福建省厦门市地铁1号线为例,从行车、客运、乘务、宣传等方面,对受台风灾害影响下的运营组织调整进行研究。认为应在保证人身和行车安全的前提下,考虑客流变化情况,以便最大限度地维持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期望能够为台风灾害情况下沿海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是江西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平台。立足环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区位条件及发展阶段,对其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分析了城市群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城市群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动力角度分析新常态下城市群交通发展呈现的新特征。以支撑区域开放发展为目标提出强化城市群面向区域的互联互通网络,提升航空通达能力,优化水运效率、降低水运成本等交通发展建议;从促进城市群内聚发展角度提出优化城市群综合运输组织模式,完善城际交通网络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珠三角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迅速增长。为了探讨珠三角城市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本文采用LEAP模型,以珠三角的佛山市为例,模拟了不同情景下交通总量、陆运和水运的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由2011至2030年的变化情况;并据此提出了珠三角城市低碳交通发展对策。结果表明:水运在交通运输中所占份额逐渐被陆运替代,将形成陆运为主、水运为辅的交通模式;在交通总量、陆运和水运等的交通能耗及碳排放方面,低碳情景均小于基准情景,且呈水运小于陆运的态势;而清洁能源使用比重的增加则有利于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珠三角城市低碳交通发展需关注陆运交通,提高清洁能源在陆运中的使用比重,优化陆运与水运的交通布局,提高运输及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 如何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水运管理业务中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管理体系,保证水路运输市场活而有序、货畅其流。铜山县水路交通运输管理所的探索努力,为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铜山县位于“五省通衢”之地的徐州市近郊,京沪铁路、104、310等国道纵横交错,陆路交通发达。同时,该县境内有大运河、徐洪河等干、支河道12条。其中可经营河道6条,长116公里,有良好的水运条件和发展潜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7.
广西八桂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原为广西水运基建工程管理局,负责广西水运工程的建设管理,兼监理职能。1994年7月改制为工程监理公司,经交通部批准在全国范围内承担公路工程、交通工程和水运工程监理咨询业务,上级行政管理部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具  相似文献   

8.
2004: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在介绍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广域交通信息平台、智能化公共交通、公路、铁路、水运、航空运输系统的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水运物流管理体制创新要解决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分开等方面的管理模式,从多方面解决政策不协调方面的问题。水运物流管理体制创新要从物流管理综合协调出发,建立完善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推进水运物流管理步入市场化轨道,当前要加强水运物流行业协会建设,从多方面完善水运物流管理体制,实现对水运物流体制的全方位控制管理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正>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运力和运量成倍增长,在对外开放和管理、理念、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完成水运工程技术开发和科研项目共1200余项,数百项技术成果达到或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如何保障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在交通运输规划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和水运工程专家、原交通部技术顾问刘济舟先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重庆市逐步建成了沿江化工产业带,内河航道运输成为重庆市危化品运输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提升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安全,本文分析了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的种类,阐述了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指出了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运输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相应的处置技术,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了重庆市内河航运危化品应急处置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江航道实行船舶定线制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定线制是国际上通行的实行水上船舶交通管理的一种形式,它对于规范船舶的航路,避免船舶过多交叉航行,减少船舶交通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西江实行船舶分边通航为例,对实行船舶定线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建议通过分流和分道来防止或减少船舶发生碰撞、搁浅、触礁等水上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甘肃省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铁路、公路、民航、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发展情况入手,针对甘肃省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当前综合运输体系内管理体制、综合设施、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的衔接水平和协调能力,着力寻求影响和制约甘肃省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制约瓶颈,并根据当前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提出了加快推进甘肃省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船闸运行管理体制是否顺畅,关系到内河水运事业的发展。文章以西江黄金水道百色至梧州船闸为例,分析了船闸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提出了改革船闸管理体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江水运主通道通航枢纽建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数学模型计算和物理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针对那吉航运枢纽建设工程,重点开展了航运枢纽关键技术、通航建筑物型式、枢纽施工期船舶通航问题、枢纽下游长河段航道整治关键技术及右江发展船型和运输组织等项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篇对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进行介绍,为我国内河航运枢纽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自“八五”期间全面开征水运规费以来,广西全区各项水运规费征收管理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水运市场经济和港航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广西水运规费征收管理当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现,对此,文章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creasing demands of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both academic and industry arenas. It integrate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nd applies them in the field of transportation to build an integrated system of people, roads and vehicles by utilizing advanced dat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t can establish a large, fully functioning, real-time, accurate and 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hift the focus from road managers to road use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purpos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use advanced technology to provide drivers with convenient information to help reduce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o increase available road capacity. This special issue is dedicated to exploring the most recent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big data based o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8.
Future climate change is expected to affect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 in most main natural waterways in Europe. For the river Rhine it is expected that, in summer, more and longer periods with low water levels will occur. In periods of low water levels inland waterway vessels have to reduce their load factors and, as a result, transport prices per tonne will increase. One possible consequence of these higher transport prices is a deterioration of the competitive position of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 compared with rail and road transport, and thus a change in modal split. We study this issue using a GIS-based software model called NODUS which provides a tool for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freight transportation over extensive multimodal networks. We assess the effect of low water levels on the costs of transport operations for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 in North West Europe under several climate scenarios. It turns out, that the effect on the modal split is limited. Under the most extreme climate scenario,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 would lose about 5.4% of the quantity that is currently being transported annually in the part of the European inland waterway transport market considered. The very dry year of 2003 can be seen as an analogue for this scenario.  相似文献   

19.
The late 1980s saw the first widespread u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Due to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ransportation applications and of the rather late adoption of th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has been directed toward enhancing existing GIS approaches to enable the full range of capabilities needed i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places the concept of transportation GIS in the broader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in GIS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The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requirements specific of the transportation domain of application of this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well as on core research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广西内河助航标现状,提出加大技术创新,对航标进行技改的思路。并对应用现有技术建设广西内河航标自动遥测系统进行探讨,为提高航标维护管理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