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站内25Hz轨道电路与列控电子编码电码化设计的应用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对列控电子编码电码化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列控联锁一体化设计经验和发展现状,从系统处理能力、输入输出控制、轨道电路编码和统一接口等方面,对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的设计方案提出建议供探讨。  相似文献   

3.
安全通信是客运专线列控系统发展中的新课题,本文结合相关安全通信标准,介绍了安全通信的基本要求,概念模型,安全通信编码、安全通信过程等内容,简要论述了列控系统安全通信需要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最后列举了两种比较成熟的工业安全通信总线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通信在列控安全关键系统执行其安全功能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列控安全相关通信系统危险失效频率应满足的要求。探讨了安全相关通信系统的失效原理与机制。针对构建在不可信传输系统上的安全相关通信系统,讨论了安全编码和传输编码对列控系统SIL的影响。指出电磁、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干扰的不确定性,是导致安全相关通信系统无法满足安全性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对列控安全相关通信系统实行在线安全监视的原理和方法,给出监视周期和安全编码长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为通信安全提供有效的监视工具,以保证在环境变化或出现其他干扰因素时系统仍能达到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5.
列控联锁一体化系统(TIS)集成计算机联锁系统和列控中心系统接口和功能,在现场设备维护、系统实时性控制等方面带来一系列优点,但也随之带来软件功能的复杂性。考虑设备现场需具备更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操作性,从功能结构上进行层次划分,例如站内联锁关系、区间信号机控制、轨道电路编码等作为CTCS-0级列控系统线路功能,临时限速及有源应答器功能作为CTCS-2/CTCS-3级列控系统线路功能,再结合数据配置进行多层次模块化管理,软件采用独立模块结构化设计,不同功能的数据配置、软件升级互不影响,降低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耦合性,既有利于工程实施,便于数据配置和软件维护以及故障分析定位,又有利于对系统整体安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车站列控中心是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地面设备的核心,主要用于根据列车占用情况和进路状态控制轨道电路编码和有源应答器信息来产生行车许可,一旦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行车效率和安全。故提出了车站列控中心故障处理的安全二原则和实战三技巧。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采用法国SEI联锁列控一体化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车站联锁、UM2000 1/P轨道电路编码、信号机点灯控制和应答器编码(BDU)及控制等功能,安全可靠,达到SIL4级要求。经过设备平推整治与标准站建设,系统设备运行已趋于稳定。现就该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进行分析,提出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数据流的角度分析了轨道电路编码的编制逻辑,着重研究了列控中心与轨道电路之间的数据通信;接下来对轨道区段进行了模块化仿真建模,分析了轨道电路低频编码的自动调整原则;实现了对区间、车站无进路、车站接车进路、车站发车进路等4个场景下的轨道电路低频编码;通过对郑西线的线路数据进行数字化仿真,验证了该轨道电路编码仿真研究的有效性,并为以后对轨道电路编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高速铁路列控系统的特点,结合太原局列控系统日常运用维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目前列控系统的维修方式,提出维修建议,提升了列控系统运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客运专线列控系统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国外列控系统的分析,对照欧洲ERTMS/ETCS应用等级和中国CTCS应用等级要求,结合高速客运专线列控系统需求,提出了我国高速客运专线列控系统建设模式,可供在今后高速客运专线铁路的研究和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CTCS-2级列控技术在铁路信号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传统的车站电码化某些功能已不能满足ATP控车的需求,需做适应性修改。结合工程实际,对电码化电路与列控系统的结合设计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大量CTCS-2级列控系统在工程上的应用,列举站内发转频码的实施方法及站内轨道区段的补码措施等,总结列控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地面发码设计方案,并给出今后工程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虚拟编组(Virtual Coupling)是近年来欧洲铁路部门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它使用无线通信代替机械联挂,实现不同型号列车的虚拟编组。列车虚拟编组后,行车间隔极大缩短,能够进一步提高线路的运输能力。介绍虚拟编组的研究背景和基本理念,分析既有欧洲列控系统(ETCS)在应用该技术时面临的问题,旨在提出面向虚拟编组的列控技术实现方案。根据列车间隔控制是否由列控系统进行防护,提出两种方案,并描述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既有ETCS规范需要变动的内容。在基于列控系统防护的方案中,引入相对制动距离的概念,并提出一种基于相对制动距离的限速曲线计算方法,为下一代列控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列控系统作为轨道交通列控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列车之间的追踪间隔。追踪间隔的计算是列车生成移动授权的前提。列控系统中移动授权的发布由区域控制器来完成。列控系统中由于追踪模式的不同,列车追踪间隔也会有差异,从而影响移动授权生成,影响行车效率。分析了列车移动授权生成原理,研究了列车区间追踪场景下绝对追踪模式和相对追踪模式下的列车追踪间隔,并进行了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追踪模式下列车生成的移动授权更大,可以进一步缩小列车追踪间隔;绝对追踪模式存在最优追踪速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Agent的列车分布式智能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的列车控制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针对列车在物理上的分布特性及任务的多样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列车智能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详细讨论了其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给出了多Agent之间的通信方法及多Agent之间的协同机制。最后给出了列车速度控制的多Agent系统的协同控制过程。通过将多Agent引入列车控制系统中,可以改善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协作能力和主动性、提高整个列车控制系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日本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日本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剖析了日本典型的四类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总体特征;并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方面分析了日本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的原理、功能、结构和技术特点.研究了轨道交通列车刹车系统能有效防止列车正面冲撞的原理;分析了轨道交通列车自动保护系统具有列车自动保护的诸多功能;论证了轨道交通列车分布式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与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介绍了铁路列车控制系统的4个发展阶段,着重介绍了通信控制方式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单正辉 《铁道车辆》2021,(1):53-58,63
从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拓扑结构、通信协议架构、冗余措施及功能描述等几个方面对基于全以太网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在美国地铁列车上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试验验证。在装车调试之前进行系统集成测试可尽早地发现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或子系统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大大节省装车调试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19.
结合红灯转移、应答器设置、轨道电路编码和列车运行规则等情况,对采用CTCS-2级列控系统的特殊站场,红灯断丝转移区段轨道电路编码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