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预应力构件的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人们十分关心残余预应力的大小。试验测试的数据表明,在不同的时刻残余预应力值是不同的,且这一值是随时间而变化。从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索残余预应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并给出二者的关系式。同时,文中还将残余预应力的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张宝华 《水道港口》2007,28(6):430-433
现行规范计算值和试验测试数据表明钢筋有效预应力规范计算值较实测值偏大,因此按规范设计构件时,可能出现预应力不足的危险,给构件使用带来安全隐患。采用ANSYS有限元降温法模型虽能直观的模拟出钢筋预应力损失,但未能考虑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带来的第二批预应力损失,造成了模型计算值远大于试验测试值。  相似文献   

3.
在役预应力构件的残余预应力是反映构件使用安全状况和承载力的参数,用各种规范的设计公式计算残余预应力都有误差。挠度法的现场检测可以求出在役构件的残余预应力,步骤是测量挠度,求出刚度,然后代入残余预应力与刚度的关系式即可计算出残余预应力。文中列出了测量挠度的方法和步骤,刚度的计算也有详细的过程,还给出了试验构件的残余预应力与刚度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碳纤维制成织物片材粘贴到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表面用于结构补强与加固的技术特点,并分别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完好和破损状态下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使用状态下的构件碳纤维加固对其破坏特征及承载力、刚度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能有效的提高截面承载力,约束裂缝的发展,加固端部采用环形箍能较好地防止碳纤维剥离破坏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满媛 《中国水运》2007,7(7):78-79
通过体外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简支梁的加载直至破坏的全过程试验,详细分析了体外预应力筋的偏心距,体外索线形布置,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加固效果的影响,揭示了影响规律,提出了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6.
用有限元法计算平板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钻孔前后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表明,钻孔法检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残余预应力时,应变片的位置选择很重要;建议合理的贴片位置,并给出检测残余预应力时的修正系数。这一研究成果是钻孔法检测预应力混凝土梁残余预应力的基础,可以为该方法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残余预应力是预应力构件的重要特征参数,关系到构件的承载力大小和安全状况。残余预应力与诸多因素有关,且关系很复杂,准确计算残余预应力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对已建成结构进行现场检测是获得残余预应力的有效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中引入超声波来检测预应力钢筋或钢绞线的残余预应力。根据声学和力学的理论知识,推导了残余预应力的计算公式。在推导过程中考虑了温度补偿。在测量承载构件的残余预应力时需要测量纵横超声波的声时和计算外荷载产生的弯矩分布。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作为一种组合横向受力构件,能充分的发挥钢材的抗拉强度和混凝土的抗压作用,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延性好、节省材料等种种优点。本文通过对两根两等跨连续预应力组合梁的试验研究表明:预应力能明显的增加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希望能为工程设计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张凤珍  王小明 《水道港口》2007,28(4):274-277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因外荷载作用产生的断面正应力分布基本符合线性分布。在受拉区完全可以用线性分布公式计算混凝土拉应力,在受压区混凝土边缘处按线性分布公式计算则误差较大。在进行重要预应力受弯构件设计时,需要校核受压区混凝土边缘压应力。本文对此进行了试验研究,此试验结果可作为设计校核参考,文中还给出了设计校核的参考公式。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其具有安全可靠,节省材料,构件抗裂性能好,刚度大等优点,在桥梁建设中应用广泛。但是在实际施工应用中,众多专家发现桥梁上部构件预应力的损失较大,能够达到张拉控制应力的20%~35%。如何有效地减少桥梁构件中预应力损失,是预应力混凝土现场施工技术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准确的找到预应力损失的成因及有效的控制,才能确保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后期的使用运营中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一次性完成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多股钢束张拉,使各钢束应力达到设计控制应力且分布均匀、实现精 细化施工,对分批张拉过程的预应力损失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某型号的改进型大管桩分批次张拉过程进行了试验测 试。研究结果表明分批次张拉效果良好,各预应力损失率与理论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梁桥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应力测试,分析其预应力损失的原因,研究混凝土箱梁中的预应力变化规律;并根据现场实测数据,估计出长索对预应力损失影响较大的管道偏差系数k。  相似文献   

13.
张洁 《水运工程》2021,(4):180-186
针对东南亚地区采用中国标准的PHC管桩与英标的对接问题,基于英标对混凝土结构的一般规定,确定了英标应用于PHC管桩力学性能计算的方法,计算项目包括:材料强度、预应力损失、轴向允许最大工作压力、抗剪承载力、抗裂弯矩、极限弯矩,并将这些力学指标与我国常用标准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英标计算结果总预应力损失、有效预压应力接近;轴向允许最大工作压力偏小;抗剪承载力设计值、抗裂弯矩和极限弯矩设计值偏大。结果为海外工程中PHC管桩标准的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中将预应力作用转换为等效荷载的方式在桥梁结构分析中应用越来越广。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推导了预应力等效荷载的计算公式及方法,该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高的优点,适用于有限元编程电算,可用于空间预应力效应的计算,并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1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大管桩由于抗弯承载力高和成本低,在港口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大管桩张拉过程中采用多批次张拉,需要精确计算各批钢绞线张拉应力。针对大管桩分批张拉施工技术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以求解预应力筋的施工控制张拉力,使得每根预应力筋张拉一次即可,无需反复调整张拉力。根据不同张拉顺序的方案,计算出张拉顺序对构件应力和变形的影响,应用于预应力施工方案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