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路实际线形测量与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铁路轨道实际线形控制测量及其离散点坐标测量的思路和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测量精度能够满足轨道线形测量和分析的要求;之后利用轨道离散点坐标,分别提出了轨道直线、圆曲线以及缓和曲线线形拟合计算的数学模型。理论分析和实验计算结果表明,这些数学模型能够拟合出铁路常见曲线的线形,可用于既有铁路实际线形测量和新建铁路竣工线形测量的线形拟合计算,能够在铁路轨道实际线形测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铁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已知里程和外矢距,计算置镜点和后视点相关的角度和距离,但在实际测量和复核工作中知道角度和距离,很难找到与线路对应的里程和外矢距.为此,研究一种测量反算程序解决对应里程和外矢距的计算问题.研究结果:通过对测量反算程序的研究,利用fx-4800P(4850P)计算器编写了测量反算程序,并对其使用方法和在铁路工程边桩测量放样、竣工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该测量反算程序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John Berry的理论,基于特定平衡不平衡转换器的等效电路,建立测试场地的仿真模型,采用矩量法仿真计算场地衰减(SA)。将仿真计算的实际测试场地SA与理想测试场地SA的差值(ΔSA)作为修正值,用于修正实际场地的测量SA。分别仿真计算测试场地、控制室和避雷针3种影响因素单独存在和同时存在时的ΔSA。并将实际场地的仿真计算SA与测量S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3种因素均对SA有影响;ΔSA的最大值达到0.74 dB;可将ΔSA用于对实际场地的测量SA的修正;仿真计算的实际场地SA结果与测量的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从测量原理出发,将实际应用中常见几种因素的影响抽象为计算模型,对目前在我国铁路系统普遍使用的一种车轮外径测量装置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测量方式有误差放大的缺陷,不适合精度要求高的车轮外径测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采用全站仪测量铁路站台实际限界的方法,具体阐述测量的相关规定、概念、原理、步骤、误差分析、数据计算、意义。采用全站仪激光测距功能采集原始数据,通过几何计算得出所需数据,为铁路部门站台实际限界测量提供一种符合规定的方法,为开发铁路站台实际限界测量仪器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感离线测量新方法,通过对电机电压、电流和转子位置进行同步实时采样,并将所采集的电压和电流信息进行傅立叶变换,提取其基波信息;利用永磁同步电机电压稳态数学模型推导出电机电感计算公式,并利用Matlab软件离线计算电感,将电感计算值代入转矩方程计算。通过转矩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的比较,验证了本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新建铁路电气化施工测量方法,以及施工测量所需要的资料,阐述了如何应用资料去解决现场的实际问题,对测量所需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误差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轨道基准网是CRTSⅡ型轨道板施工安装定位测量的依据和保证轨道板高平顺性的基础,其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直接影响轨道板安装的精度。目前国内轨道基准网的测量精度指标是借鉴外国规范的规定,要求实际测量中通过控制每个轨道基准点坐标值偏差与高程值偏差来控制相邻点相对中误差,并未进行相邻点间的精度指标计算。本文根据轨道基准网测量方法和特点,结合相邻点的相对中误差计算原理,推导出轨道基准网相邻点平面精度与高差精度评定公式,并依据所推导的公式对宁杭高速铁路轨道基准网平面与高程测量数据进行了精度评定,评定结果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测量小车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进行了受力分析,并推导出测量小车在直线及曲线轨道上的横向加载系数公式.通过该公式可以计算出测量小车在已知曲线轨道上横向加载的最大理论超高值,为实际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对激光测距仪的校准和检定中,通过建立测量不确定度数学模型,评定、计算不确定度,判定测试结果能够是否处于合理的不确定度范围,讨论正态分布置信区间的实际取值的取舍,最终得出激光测距仪的校准结果。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地铁2号线开通后,1、2号线在公园前站形成十字换乘,有8股换乘客流交织在换乘区内;换乘客流相互牵制,时间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做好运营时刻表与客流组织的协调十分重要。从理顺8股换乘客流在一个换乘站的关系着手,通过分析、计算,对1、2号线运行图的技术参数进行了调整,使同一线路的上、下行列车同时到达公园前站,并错开两条线列车到达公园前站的时间,让乘客用最合理的时间进行换乘,有效地缩短了乘客的换乘等候时间,提升了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环线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内的作用非常重要.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在线路布置、共线运营、简易接轨等方面的概况及其特殊性.针对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的运营实际,结合环线开通后的运营经验,在统筹考虑客流预测、车辆配属、信号约束三方面基础上确定环线行车方案、列车编制原则及运营调整原则.阐述了导向、广播、乘客信息系统,以及末班车组织等方面的客运组织措施.随着网络化运营的逐步深入,运营方不断摸索,积极调整行车、客运组织措施,以求达到环线运营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铁3号线支线与主线交叉重叠段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州地铁3号线支线与主线交叉重叠段的情况,讨论了位于下方的支线石体区间的不同断面支护方案和施工铺助措施,以及位于上方的主线林体区间施工时的爆破方案及实施爆破后的监测。两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均未出现险情,隧道变形和地面变形也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可为以后隧道交叉段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高坤  杨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200-204,209
从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长度、站间距、旅行时间、工程投资等角度分析,提出该线速度目标值应为160 km/h,且该线应采用AC 25 kV供电制式.结合本线速度目标值、客流水平、线路条件、运营组织、应急救援及有利于实现与国家铁路互联互通等因素,分析了该线车辆选型需求及主要原则,并对车体尺寸、车辆编组及定员、动拖比选择与列车救援、列车疏散方式等主要技术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通过对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准移动闭塞ATC系统的构成、工程设计分析,提出掌握和采用信号新技术的建议,为专业技术人员在地铁工程设计中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在断面客流较大的"交通疏解型"地铁工程项目中,采用基于数字轨道电路的准移动闭塞ATC信号系统,在满足SIL4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能够满足列车追踪间隔120 s,折返间隔120 s技术指标,大运量的系统功能需求.同时还能实现与相关的通信、电力监控、屏蔽门、防淹门等专业的安全、可靠的技术接口.  相似文献   

16.
刘高坤  杨辉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24(12):200-204,209
从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长度、站间距、旅行时间、工程投资等角度分析,提出该线速度目标值应为160 km/h,且该线应采用AC 25 kV供电制式.结合本线速度目标值、客流水平、线路条件、运营组织、应急救援及有利于实现与国家铁路互联互通等因素,分析了该线车辆选型需求及主要原则,并对车体尺寸、车辆编组及定员、动拖比选择与列车救援、列车疏散方式等主要技术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铁5号线正线轨道设计综述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系统阐述5号线正线轨道结构设计的难点与重点问题,重点介绍"京建线"系列轨道设备标准图编制、新型轨道隔振器扣件等减振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接触轨绝缘支座与走行轨短轨枕一体化设计新技术,和为解决工程急需所进行的3.6 m间距单渡线道岔的开发、大跨度预应力结构地段的轨道设计及施工。  相似文献   

18.
南京地铁为10号线穿越既有1号线南延线,从前期准备和过程控制2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详细制定了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了乘客服务和生产安全。文章简要介绍下穿前的技术准备和过程控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铁路客运专线轨道结构类型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结合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客运专线建设,通过分析国外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的结构特点及成功经验,提出我国客运专线应首选的无碴轨道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20.
介绍广东铁通通信机房的现状,具体针对机房地线、电源线规格及平面布局进行详细阐述,并给出了可供参考的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