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雾是船舶避碰的天敌,众多的碰撞事故都是在雾中发生的。本文试图从《避碰规则》的角度就船舶雾航问题作为系统的论述,以期对雾航中的船舶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一次雾航时的碰撞经历,运用避碰规则分析碰撞原因,并对船舶在雾航中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以及对正规了望、安全航速、能见度不良、雾号的鸣放和能见度不良时的行动等专业术语,提出了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3.
针对船舶雾中能见度下降、船舶瞭望和利用陆标定位困难等问题,文章从雾航前的准备工作和雾航中的具体措施两方面阐述了船舶雾航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并就雾航时的避碰行动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雾中航行多种疏忽和不当行为进行了分析,把雾航碰撞归纳为"雷达观测--紧迫局面"两环节的疏忽.尤其通过对多起两船间碰撞案件评析,以<规则>为准绳,结合船舶避碰理论和多年的操船实践,提出了在"紧迫局面"形成后如何避免碰撞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简述船舶雾航的基本知识及雾航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船员对《1972年国际海上避踫规则》相关条款的理解和应用,以及环境因素、船员素质等对船舶雾航安全的影响,提出了减少雾航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在规定碍航物清除义务时,只规定了其经营人、所有人的义务,未规定碍航物致害人的义务。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处理碰撞沉船内河交通事故中,不利于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引用我国《民法通则》中的有关规定,对海事管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的责令碍航物致害人履行先予赔付义务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杭州航区航道、锚地、码头、船闸等通航环境的调研,分析杭州航区近5年内船舶交通事故的历史数据,并对现有分布规律及其影响航道运输的因素进行归纳,建立杭州航区重点事故及堵航段船舶碰撞、搁浅、火灾概率计算模型,利用风险分析和网格化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对船舶通航区域的通航风险进行量化评估,旨在探索一个适于杭州航区的安全运输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飞越谜雾     
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高速交通工具的出现,它们给人类带来了现代的生活节奏,奔波于拥挤的大都市的人们在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高速与高效率的同时,却在上天赐予的“雾”面前大都停止了前进,一意孤行却使生命在一刹那的碰撞之间可能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峡位于台湾省与福建省之间,是连通东海与南海的"海上走廊"。但每年的1~5月是该区域的雾季,长时间的能见度不良,对在此海域航行的船舶构成很大的安全影响。通过分析台湾海峡的气候特点、船舶在该区域航行时应当做好的准备工作,并结合典型碰撞事故案例分析,总结事故教训,为船舶在海峡区域的雾季安全航行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