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伊克昭大桥采用五跨连续的V型斜腿高墩提篮式拱桥,其中主桥跨径组合为50 m+120 m+160m+100 m+50 m。该桥设计充分注重结构本体的景观功能及桥体与沿河景观规划的协调,三道高低不同的提篮式钢制拱肋,宛如错落有致的彩虹凌空飞渡。该文对该桥的结构设计特点、构造与关键技术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湖南路大桥主桥为一座斜塔无背索斜拉桥,跨径组合为30 m+92 m+30 m,全长152 m。建立该桥空间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重点研究该桥的自振频率和振型特征。通过与一座同类型方案桥的对比,总结出该桥动力特性及结构体系的主要特点,为后续同类桥梁的设计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东莞水道大桥是东莞五环路西环段上的一座特大桥,主桥采用三孔50 m+280 m+50 m的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该文重点介绍该桥主桥施工加载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4.
忻州市傅山路跨云中河景观桥为4片拱肋组成的五跨下承式复式钢箱系杆拱梁组合桥,跨径组合为(30+30+90+30+30)m,桥面标准宽度为43.5m。主梁选用大悬臂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单箱四室直腹板截面形式,箱梁顶面设置了通长横向加劲隔板;拱肋由主拱、副拱4片组成,主拱拱面内矢高35m,副拱拱面内矢高12m,均采用钢结构;吊索设计中考虑了吊索疲劳、吊装以及可更换性(更换拉索时无需中断交通)。设计过程中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桥进行计算分析,并开展了地震动及抗震性能、稳定性能的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儒乐湖大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该桥的设计方案比选与计算分析。该桥采用(25+40+50+3×60+50+40+25)m=410 m连续梁拱组合式桥梁,采用midas Civil软件对其拱脚V撑进行模拟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根据计算结果,该桥拱肋在设计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并具有一定承受超载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家口建设桥为平行双索面双塔3跨自锚式悬索桥,跨径布置为30+90+30=150m,索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纵向加劲梁为分离式钢箱梁,采用钢结构为主梁减轻了主梁的自重,从而使主缆的截面也减小。结合张家口建设桥的设计情况,浅析自锚式悬索桥的桥型特点、受力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该桥的设计构思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7.
海鸥桥为人行景观钢桁架桥,跨径组合为70+50 m。结合海鸥桥的设计全过程,主要介绍了总体设计思路、景观美学与结构受力融合分析,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淳安县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跨越千岛湖库区,1号桥主桥采用刚构连续梁组合体系,跨径组合为77.5 m+7×130 m+77.5 m.大桥桥位处水深达50 ~ 69 m,深水区范围达1 240m,且蓄水期和枯水期湖面水头变化大,设计施工难度大.该文分析了桥址区的地质、水文、通航等建设条件,对上江埠大桥的设计构思和设计施工要点进行了介绍,重点探讨了60m级深水基础设计施工方案和多跨连续刚构桥的合拢顺序,可供同类桥梁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内一种新型桥梁结构——版拉桥,正在湖南省桃江县首次试建。该桥的跨度为30+60+30m,桥宽净4m,单车道。设计荷载10t车列。桥型布置如附图。 版拉桥结构体系仍属斜拉桥,但将柔性斜拉索改为刚性索,并联成整体而成版状。这样可以减少钢索防腐,并增强全桥的刚度。 试验桥的桥塔结构高度仅  相似文献   

10.
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甬江特大桥采用半飘浮结构体系钢箱混合梁斜拉桥,孔跨为(53+50+50+66+468+66+50+50+53)m。钢-混分界点位于主梁中跨距桥塔24.5m处,除中跨419m采用钢箱梁外,其余均采用混凝土箱梁;桥塔采用钻石形混凝土结构,塔高177.91m,上塔柱设内置式钢锚箱;斜拉索采用7mm的镀锌平行钢丝拉索,空间双索面扇形布置;基础采用超长、大直径群桩基础。混凝土梁采用支架逐孔现浇施工,钢箱梁采用节段吊装。设计针对铁路活载大、刚度要求高的特点,确定了合理成桥状态,并进行结构静力分析、抗震及抗风研究、车-桥及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验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三环路系统工程灞河大桥全长1.061 km,包括灞河大桥主道桥、灞河大桥辅道桥及广运潭辅道桥三部分,桥梁总面积为43 881 m2,概算总额2.197亿元,是陕西省最大的市政跨河桥梁工程。桥梁位于西安市大型旅游开发项目——广运潭之上,在“西部第一水城”——西安市浐灞生态园区内横跨灞河,景观要求很高。总体设计利用三环路设置主辅道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了“主道桥和辅道桥相同跨径、不同高程”的设计思路,主道桥主桥采用(2×50+80+2×50)m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梁组合体系,辅道桥主桥采用(25+2×50+80+2×50+25)m的连续箱梁,构思巧妙,在满足主辅道交通功能要求的同时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山一桥是横跨广东省中山市区岐江水道的一座大桥,全长741.42m,主桥采用30m+100m+30m空间组合箱梁拱桥。在原设计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山一桥的使用环境条件,借鉴国内外钢桥面铺装的工程经验,提出相应的结构设计优化方案、材料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等,并在工程中实施。  相似文献   

13.
宜昌庙咀长江大桥三江桥为主跨210m高低塔中央索面斜拉桥,跨径布置为39m+73m+210m+56m。介绍了该桥主体结构设计特点,分析了静力、动力特性以及抗风、抗震性能,并对设计中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简要介绍了该桥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九州新干线千绵川大桥(Chiwatagawa Bridge,见图1)位于日本长崎县东彼杵郡东彼杵町,由4跨连续PC刚构箱梁桥及4联PPC简支梁桥组成,桥长333m,跨径布置为(30+42+58+69+44+3×30)m。该铁路桥列车荷载为P-16和M-18,设计速度为260km/h,轨道为复线混凝土板式轨道。轨道平面线形为直线,纵向坡度为终点方向25‰。该桥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苏杨公路一号桥上跨包茂高速公路,桥型采用三跨连续的钢混叠合式梁拱组合桥,跨径组合为35m+90m+35m。该桥设计充分考虑施工方式对下穿包茂高速公路的影响及景观因素,主梁采用工厂节段加工、现场焊接的钢梁格,通过剪力钉连接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拱肋为钢箱结构,由上、下肢拱通过刚性竖杆连缀而成,焊接于钢系梁顶面。整幅桥全宽50m,两拱肋中心间距33m,不设风撑,为国内整幅最宽的钢混叠合式梁拱组合桥。就此对该桥的结构设计特点、构造与施工要点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莆田市荔港大道木兰溪大桥主桥为独塔单柱单索面混凝土梁自锚式悬索桥,桥跨布置为40 m+50 m+100 m+100 m+50 m+40 m,桥面宽度为37.8 m。主桥采用塔梁固结体系,主梁为大展翅形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桥梁首次采用了部分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在结构设计方面有一定的创新性。着重介绍了桥梁的受力特点和设计情况。与以往自锚式悬索桥不同,该桥主缆采用预应力前锚式锚固方式,改善了锚固区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7.
红星之门景观人行桥位于新疆双河市,该桥主桥采钢箱梁加空间拱造型,跨径组合为3×32 m+(32+32+26)m+3×30 m=276 m。主要介绍了该桥的总体设计思路与设计要点,包括主要技术标准、桥梁总体布置、桥梁结构设计、施工方案。另外通过成桥阶段静力计算、动力计算、结构稳定性计算、结构抗震计算等分析了桥梁结构受力情况。相关的结构设计思路及计算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岛西海岸珊瑚贝桥连接西海岸滨海大道和名人岛(人工岛),功能定位为青岛滨海标志性景观桥梁,桥梁全长290 m,主桥为40 m+70m+70 m+40 m钢结构连续箱梁,梁上设置钢结构空间曲面异形拱,引桥为35 m+35 m钢结构连续箱梁。结合青岛城市文化和桥位环境,通过新颖的创意构思和创新的设计方法,将结构设计和景观设计融为一体,珊瑚贝桥的建成效果达到预期,成为青岛乃至全国的标志性景观桥和网红桥。重点介绍该桥的创意构思理念、总体设计以及钢结构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鹦鹉洲过江通道武昌岸接线梅家山立交上跨京广铁路立交桥采用50m+85m+50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标准横断面为主线双向6车道+E匝道与主线并线渐变段(桥宽35.0~26.0m),采用单箱四室斜腹板箱形截面。为保证施工期间铁路运营的安全,在铁路左右侧分别采用转体施工,单个桥墩转体重量为9 600t,转体角度分别为顺时针62°及70°。文中介绍了该桥桥型布置、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设计,以及转体系统的组成、设计及相关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0.
廊坊光明桥为(118+268+118) m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上跨多股既有线,与既有京沪高铁交角33°。钢桁梁采用转体法施工,拼装跨度为京沪高铁侧(119+138) m、西牵出线侧(130+119) m,采用带辅助滑道的简支梁体系非对称转体方案。施工过程中,与铁路平行位置采用独柱式拼装支架和带转向功能的龙门吊拼装钢桁梁,京沪高铁侧钢桁梁远离设计转体位置15 m进行拼装,西牵出线侧钢桁梁向边跨预偏30 cm拼装;京沪高铁侧钢桁梁拼装完成后横移至设计转体位置;钢桁梁同步落梁至主墩;采用带大悬臂的简支梁体系进行转体,辅助滑道采用轴承式滚动走行系统;转体后,西牵出线侧钢桁梁利用墩顶特殊设计的永久支座向跨中纵向顶推30 cm;在铁路限界上方采用全封闭防护小车进行合龙施工。该桥多次体系转换施工累积误差可控,成桥精度与设计吻合,确保了高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