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通过计算给出了力传动比与角传动比之间的关系,并以MAN12米客车为例阐述了客车转向系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定转向传动比机构显然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但宝马的主动转向系统通过叠加转向机构完全能够实现。该系统传动比在10~20之间,低速情况下,通过双行星齿轮机构伺服电机的调整角和转向盘转角同向输入,使得系统的传动比较小,实际上是增大了驾驶员的转向角输入,  相似文献   

3.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模型。通过预瞄式横向运动控制与线控转向变角传动比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设计,并与搭载固定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和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转向横拉杆的弹性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某轿车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操纵稳定性的仿真分析。对于操纵稳定性的稳态特性,采用了ISO4138标准,在车辆行驶100 km/h下的固定圆周转向规程来进行评价;对于瞬态操纵稳定性特性,则采用ISO7401标准中方向盘扫频输入的响应特性来进行评价。仿真结果表明,转向横拉杆的弹性与轿车操纵稳定性的不足有很大关系,如果弹性横拉杆刚性过大,则需要1个较大的转向传动比以弥补其不足转向特性。因此,在汽车设计开发中,必须将转向横拉杆的弹性特性和转向传动比综合平衡考虑,两需要很好的匹配才能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雷克萨斯LX470汽车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VGRS)能够根据车速控制转向角,该系统通过VGRSECU控制安装在转向中间轴上的VGRS执行器工作,执行器根据车速的变化在转向中间轴转向角的基础上改变工作角度,以改变汽车前轮的转向角,从而改善汽车的操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某10.8 m通勤客车转向双拉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其结构进行改进设计,改善了转向回正性能,解决了中间垂臂松旷无法调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汽车转向系统为了兼顾操纵省力和灵敏两方面的要求,均采用转向助力装置来增大转向轮的转向力,从而使转向操纵十分轻便,同时选用较小的转向器角传动比来满足转向灵敏的要求。由于常流式动力转向系统具有结  相似文献   

8.
VGRS(可变传动比转向系统)是丰田公司近年推出的一项新技术,多用在高档越野车上(如LX470、LANDCRUISER等),已作为选装设备在欧洲车型上使用。在普通转向系统中,齿轮传动比主要按高速行驶模式来设置,以防止车辆相应于驾驶员操纵的转向盘转角做出过于敏感的反应。这样,在低速行驶或试图泊车时,就需要驾驶员做出较大的转向角才能达到目的。在VGRS系统中,转向机构传动比可按需改变。VGRSECU可操纵VGRS执行器根据车辆行驶条件始终保证最佳转向传动比。由此,车辆在低速和高速行驶时均可获得最佳的机动性和稳定性,系统示意图…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线控转向车辆在高速工况下角传动比非线性响应的准确性,分析线控转向的功能指标,推导可变传动比的计算过程,讨论固定横摆角速度增益、固定侧向加速度增益、车速、方向盘输入对前轮转角映射结果的影响,建立基于模糊推理系统的可变传动比策略,针对理想传动比在车辆稳定性控制层面上的不足,采用前轮补偿角的方法进行最终前轮转角的决策。在验证过程中,搭建线控转向整车数学模型,选取典型转向输入工况,结合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总体系统设计进行联合仿真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分析证明,设计后的传动比策略可以实现方向盘指标需求,降低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有效减轻驾驶员的操作负荷,基于改进滑模控制的主动转向策略相比饱和函数指数趋近律滑模控制,超调量降低了9%,提高汽车行驶安全。  相似文献   

10.
理论分析双前桥载货汽车第一前桥总成、第二前桥总成转向关系,确定双前桥内轮转角的总传动比的定义,然后计算各转向角理论状态下的总传动比,与车辆转向系统设计的总传动比进行比对,明确在各转向状态下的最优传动比。达到在任一转向状态下,第一前桥、第二前桥可最大限度绕同一旋转中心协调转向,避免了前桥总成拖磨吃胎,降低了油耗。  相似文献   

11.
随着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人们对转向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结合某氢燃料车型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就该系统中的转向器和电动转向泵压力和流量进行匹配设计,对转向器垂臂摆角、转向油管的内径和油罐的容积、转向直拉杆的间隙和强度等进行设计和校核,确保了转向系统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作图方法,介绍HFX6121WK68长前悬卧铺客车转向直拉杆系各节点位置的求解法。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在各种转向极限情况下,直拉杆最大应力处应力计算方法及建议取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4.
王俊  杨胜兵 《天津汽车》2011,(8):49-51,55
为解决传统转向系统“轻”与“灵”的矛盾,文章在线控转向系统平台上分析了横摆角速度与操纵稳定性的关系以及转向盘转角和车速对传动比的影响。在兼顾操纵稳定性和转向特性的同时,提出以横摆角速度为系统状态识别变量的模糊变传动比控制,设计了模糊变传动比控制器。经过仿真分析,得到较理想的特性曲线。该控制策略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应用性和参考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型式和转向力矩波动原理,并利用该原理,在某车型转向系统硬点不改变的情况下,确定转向系统的最佳中间轴相位角,使该车型转向系统力矩波动降到最低,并通过实车验证。  相似文献   

16.
汽车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变速比传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巨民  张蕾 《汽车技术》1995,(12):12-15
对汽车转向系杆系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采用定速比传动的缺点及采用变速比传动的必要性。讨论了手动及动力转向器变速比曲线的选择原则及方法。剖析了国外为夏利轿车转向器设计的速比曲线,给出了其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Matlab编程,在满足理想关系式且外轮转角小于内轮转角的前提下,求出内外轮转角、主销偏移距、最小转弯半径,算出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转向器的传动比、原地转向阻力、作用在转向节上的阻力。运用TOPSIS法进行评价,在主要考虑汽车转向轻便性与转向灵敏性的大条件下,同时兼顾转弯机动性的情况,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转向器的传动比、最小转弯半径的权重按0.45、0.45、0.1的比例选取,最后通过具体案例确定齿轮齿条转向器角传动比、最小转弯半径、主销偏移距、外轮转角、内轮转角、转向盘最大转动圈数、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手力,为齿轮齿条转向器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商用车线控转向,设计一套新的线控转向系统架构及其转角跟踪控制算法。新的线控转向系统采用丝杠螺母结构中的丝杠直接控制纵拉杆,螺母通过带轮机构被电机驱动。对线控转向系统结构进行运动学分析,推导转向系统可变传动比,采用前轮转角为状态变量,建立线控转向系统二阶动力学模型。基于转角跟踪目标,采用反步控制算法,设计线控转向系统转角跟踪控制器,通过反馈系统线性化处理系统参数不确定和环境干扰问题,实现准确的目标转角跟踪,并建立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采用反步控制的线控转向系统是渐进稳定的。搭建采用“丝杠螺母+带轮机构”架构的线控转向实车底盘测试台架,选取蛇形和混合工况进行控制算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与滑模控制算法的测试结果对比可知,反步控制算法绝对平均跟踪误差值降低了71.88%~79.57%,跟踪误差标准偏差值降低了71.32%~78.50%;线控转向系统反步控制转角跟踪算法能够减少系统收敛到原点的时间,抑制系统的抖振,提高车辆线控转向系统转角跟踪的操纵灵活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悬架与转向拉杆的跳动干涉分析,解决了某载货车在装载过程中出现的转向盘偏离中间位置的转动问题,最后结合转向盘自由转角,给出了悬架与转向拉杆跳动干涉值要求。  相似文献   

20.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of the Steady State Turning of Single Track Vehicles

In the paper the steady state turning of single track vehicles on a horizontal, even road is investigated, supposing the air to be at rest. The vehicle model used has six degrees of freedom: rolling, yawing, pitching and bouncing of the vehicle, rotation of the front wheel system (steering) relatively to the main frame and distortion of the rear wheel system due to limited stiffness of its linkage, and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wind drag and gyroscopic effects generated by wheels and other vehicle components. A special importance is given to the geometry of the vehicle

The results show a comparison of two types of motorcycle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es and tires. To characterize the vehicle behaviour the roll, side slip and steering angle as functions of the normal acceleration are used. A more detailed study in respect to the steering torque is ad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