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灰色模型中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连续梁桥施工挠度进行预测,以广东汕头莲阳河特大桥施工为例,采用该模型预测施工中悬臂梁段的高程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GM(1,1)模型相比,新陈代谢GM(1,1)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更小,预测精度更高,可用于桥梁施工挠度预测。  相似文献   

2.
在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中,传统单变量灰色理论受误差影响较大,为提高在多因素影响下的挠度预测精度,在单变量GM(1,1)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多变量灰微分矩阵方程,结合灰色预测原理,提出一种多变量GM(1,n)关联预测模型.用MATLAB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将其应用于新建太中银铁路跨青银高速(75+120+7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高程预测中,实践结果显示该模型基本准确地预测了架设过程中各梁段高程.  相似文献   

3.
探讨残差GM(1,1)模型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对其原理和计算过程进行介绍,通过柳州螺丝岭柳江大桥的具体监控应用实践,说明残差GM(1,1)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控制中。  相似文献   

4.
根据预测控制理论的基本算法原理,建立了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中的GM(1,1)模型,探讨了灰色系统理论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中的应用,并结合一座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悬臂施工实践,说明灰色系统理论能较好地应用于此类桥梁的施工控制中.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灰色系统理论GM(1,1)新陈代谢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三股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工程实际,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标高预测模型,并根据预测模型对各施工阶段的标高进行预测,预测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良好,监控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现场施工控制简捷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悬臂施工连续梁桥,由于挠度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不一致,有必要根据已有梁段的实测挠度值来预测下一施工梁段的预拱度值。该文基于施工现场梁段挠度实测数据比较少的客观情形,引入针对小样本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灰色系统模型,对安徽省芜湖市通江大道北延线工程裕溪河大桥的实测挠度进行了分析与预测。结果表明:灰色系统GM(1,1)及GM(2,1)模型均可用于预测悬臂施工连续梁桥预拱度,当基于GM(1,1)模型对下一节段的预拱度预测时,采用前4段作为原始数据序列,较采用前3段、全部前节段作为原始数据序列的相对误差小。  相似文献   

7.
在桥梁施工控制过程中,灰色系统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实用,而使用最多的是GM(1,1)模型来预测标高,但是通过实践证明GM(1,1)模型所预测的数据精度并不是非常准确,因此对灰色系统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迫切的。笔者在沈阳四环跨越沈丹线立交桥实际工程的施工控制中应用了灰色系统理论方法,采用了3种不同的样本数据建立GM(1,1)模型。并建立4个样本数的GM(2,1)模型,并对以上模型所预测的标高结果与实际标高进行对比分析。实践证明灰色理论成功的应用在了跨越沈丹线立交桥的施工控制中,并验证了GM(2,1)模型在预测精度上高于GM(1,1)模型,而增加样本数据非但不能提高GM(1,1)模型所预测的精度反而随着样本数据的增多精度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包头镫口黄河特大桥施工监控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计算和现场实测两种方法分析了温度变化对桥梁施工线形控制的影响;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新陈代谢GM(1,1)模型建立起温度挠度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可以用于温度挠度的预测;最后给出了温度变化对桥梁施工线形控制影响的改进方法。实际监控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能够较好地修正温度变化对桥梁施工线形控制的影响,对今后同类型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季宪军  赵权 《路基工程》2009,(6):146-147
利用适应性极强的GM(1,1,α)模型,实现了对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数据拟合及预测。实例表明,与传统GM(1,1)模型预测法相比,该法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为复合地基极限承栽力的合理预测提供了更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BP神经网络和GM(1,1)灰色模型在公路客运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灰色预测的基础上,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GM(1,1)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此组合模型兼有灰色预测和BP神经网络预测的优点,模型既克服了原始数据少,数据波动性大对预测精度的影响,也增强了预测的自适应性。实例证明了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单独的GM(1,1)模型,可以用于公路客运量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