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当前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及环保压力的不断增加,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风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形式,在很多应用场合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风力发电技术也在船舶上展开应用。本文对风力发电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展开研究,对风力发电的几种方式和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在分析几种应用方式的基础上,重点对风光互补混合式发电系统进行研究,对其系统框架和参数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可以作为船舶电力系统的重要补充,保障船舶系统供电的连续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杨路明 《船舶》2019,30(3):71-74
研究并概述通过直流微电网高效安全接纳风能、太阳能等诸多可再生新能源发电系统以及动力电池、超级电容等存储系统,与传统基础能源发电系统共同构建混合能源发电系统并应用于船舶配电技术领域,对推进船舶节能减排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船舶工程》2011,(2):100
2011年4月8日-10日,倍受风电产业界关注的"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风能展览会暨研讨会、中国上海海上风电设备及技术展览会(CWEE2011)"在上海隆重开幕!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人声鼎沸,来自国内外风电制造企业、专家、学者、采购商、新能源发电运营商等再次相聚共享盛举!中国(上海)国际风能展览会暨研讨会,由中国农机协会风能设备分会(风力机械分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可再生能源发电专业委员会、世界风能协会、上海跨国采购中心共同主办,上海德瑞展览策划有限公司承办。自2007年成功创办以来,经过5年的精心培育,现已成为业界闻名的品牌展览会。  相似文献   

4.
依据对风能和太阳能应用发展现况的调研,针对现有边际油田开发项目,通过风能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设计,探讨了风能和太阳能在边际油田开发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就风能发电及风光互补发电在海洋边际油田的应用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发展新能源,提倡低碳化经济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理念,一方面能够保存现阶段所存储的石油煤炭等资源,另一方面也是环保、低碳生活建设的基本途径,其中最主要的新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波浪能和潮流能等等,本文主要针对太阳能技术、风能和波浪能技术在航标灯上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枯竭,地球生态环境也不断遭到破坏,因此,节能环保成为各行各业的研究重点。传统船舶采用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消耗大量化石燃料的同时还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采用新兴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有助于节约能源,改善海洋环境。本文以船载太阳能发电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光照跟踪控制的原理,并设计了船舶太阳能发电的自动跟踪控制系统,使船载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7.
风能发电在远洋货船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风能发电在陆上早已应用,而作为大型远洋船舶的电源近来也引起了讨论.它不仅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又保护了海洋环境.近来,日本把一条9万吨的煤炭专用船作为风能发电的对象船进行了研究,并对降低燃料消耗量和减少NOx、SOx排放量的效果作了理论上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8.
传统资源日益紧缺,可供人们寻求新能源的时间越来越紧迫,低碳、节能和环保的意识已深入人心。新能源一般是指基于拥有的技术开发自然现象所得到的可再生资源,最常见的有太阳能和风能。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太阳能和风能所对应的光伏电站和风电场,通过开发系统统计和分析光伏电池板与风机的功率,并且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现出来。该系统在基于Spring MVC框架的B/S架构的基础上,通过Oracle数据库技术充分管理监控所得数据。  相似文献   

9.
风能在船舶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能源危机及国际海事组织对新船能效设计指数EEDI进一步优化的要求,新能源的大力推广已成为未来船舶发展的方向。针对风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在船舶上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介绍了风能在船舶上的几种应用形式,重点阐述了风帆助航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情况及现状,提出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为未来船舶的节能减排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机电设备》2012,(6):2
据国外媒体报道,德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行业协会日前签署了一份联合文件。政府将根据地区的风力强度对风能发电进行风电补贴,同时不再补贴大型的光伏项目。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认为,德国大力发展风电而冷落光伏的做法是明智之举,对于德国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并将带动世界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