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于驾驶模拟器的道路交通虚拟试验系统能生成与实际道路线形完全一致的虚拟道路,提出通过研究驾驶人在虚拟道路上的主观反映来评价道路安全性的方法.通过驾驶人主观直接评价方法和改进德尔菲法,对云南大(理)保(山)高速公路进行了模拟试验.得到了驾驶人对每个道路单元的主观安全评价结果,与该单元实际发生道路事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驾驶人在虚拟道路上的主观评价结果与实际道路的安全水平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安全》2012,(12):30
为增强考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新部令对小型汽车、大中型客货车的考试项目进行了调整,确保更多小汽车驾驶人考试合格后能够独立驾车上路,提高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应对复杂条件的能力。其中:将科目一理论考试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考核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交通信号、通行规则等知识,仍作为科目一;第二部分作为安全文明驾驶考试项目,在实际道路考试后进行,考核安全文明驾驶要求、复杂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知识等,加深驾驶人对安全文明驾驶常识的理解记忆。对申领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的,在科目二场地驾驶技能考试  相似文献   

3.
杜志刚  梅家林  倪玉丹  陈逸飞 《隧道建设》2020,40(11):1558-1569
总结城市水下道路隧道事故分布规律,从驾驶人、隧道光环境及道路条件3方面分析隧道驾驶安全影响因素,对现有安全改善措施及其优缺点进行剖析,并指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研究趋势: 应以提升隧道光环境质量为主,考虑交通事故形态、事故致因及影响因素,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不同隧道路段驾驶人差异化视觉需求。驾驶人视觉需求可以分为功能性、安全性与舒适性需求,对应的隧道行车环境可分为基本型、安全型与舒适型视觉参照系。提出以构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舒适型视觉参照系为目标,通过隧道照明与隧道视线诱导技术相结合,缓解隧道出入口参照系的剧烈过渡,加强中间段弱视觉参照的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方法。构建基于空间路权、人因与驾驶任务、差异性与韵律性的隧道驾驶安全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不同线形组合路段划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7名典型车型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不同线形条件下的运行速度、生理和心理变化等现场试验数据采集、分析,得到驾驶员安全舒适性评价指标(驾驶工作负荷度)在高速公路不同线形组合路段的变化规律;提出高速公路线形变化引起的车辆运行速度和驾驶工作负荷度变化具有提前性,而并非在道路线形变化点同时发生变化,这种提前现象反映出驾驶员对道路线形条件变化认知和决策的适应特性;提出了基于驾驶工作负荷度变化特性的高速公路不同线形组合路段划分标准。研究结论对道路设计、交通安全设施布设和道路运营管理等理论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有道路设计规范考虑了驾驶人感知反应时间和车辆动力学特征,而自动驾驶汽车与驾驶人在感知反应时间、感知距离和感知高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道路条件下面临挑战,例如复杂的道路线形、不规则交叉口等情况。为了解道路基础设施对自动驾驶汽车运行的影响,需要开展面向自动驾驶的道路适驾性研究。针对不同道路类型,道路几何设计、交通控制设施和路侧设施等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运行影响的定量研究尚不充分。从路段、交叉口、交通标志标线3个方面进行归纳整理,结果表明:(1)现有的研究建立了道路线形设计、交叉口几何设计与自动驾驶感知能力的关系,发现平曲线半径、弦长和曲线偏转角等设计指标影响自动驾驶视距;(2)实车测试发现道路类型、平曲线曲率和车道宽度对自动驾驶失效事件具有显著影响;(3)随着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增加,自动驾驶汽车之间交互行为规则更加明确,有利于提升道路适驾性水平;(4)自动驾驶的感知识别准确率会受到交通标志的反光性能和设置位置的影响,失效概率与交通标线的尺寸、逆反射亮度系数以及延长线相关。面向未来自动驾驶应用需求,针对已建道路,需要测试不同复杂工况条件对自动驾驶汽车运行...  相似文献   

6.
现有道路条件与交通安全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沪宁高速公路苏州、无锡段现有道路条件从道路几何设计、横断面构成、路面性能、构造物设置等多方面分析其与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相关性,提出扩建过程中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黎明 《商用汽车》2012,(6):13-15
据公安部网站消息,2012年3月22日,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全力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专题部署加强机动车驾驶人管理工作,推出17项措施,要求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进一步严格驾驶人考试发证、上路行驶、教育管理等工作要求,促进提高驾驶人整体安全文明驾驶素质.  相似文献   

8.
疲劳驾驶影响驾驶人的驾驶能力,为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研究表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驾驶人的驾驶能力会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而下降。本文从疲劳驾驶状态判别、疲劳驾驶致因因素研究、疲劳驾驶安全影响分析及疲劳驾驶干预研究这四个方面对国际最新研究进行总结,介绍目前疲劳驾驶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机动车驾驶人培训是提升驾驶人素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关键环节。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高度机动化、高驾驶人保有量的同时,能够保持较高的道路交通安全水平,离不开其良好驾驶人培训和教育。本文对部分国家和地区驾驶人培训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分析其主要特点,以期为我国驾驶人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分析当前道路安全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控制理论提出了道路安全微观性研究新方向。结合研究者近几年在驾驶仿真模型、行车轨迹、特殊条件下的车辆运行安全分析及道路路线设计安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基于驾驶仿真的道路安全微观性研究概貌及应用价值。最后,对后续将开展的工作及道路安全微观性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交通安全尤其城市道路安全的严峻形势,提出城市道路必须进行安全审计;阐述了实施道路安全审计的步骤和方法,并针对当前城市道路现状,重点推介了几种有效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山区农村公路的调研(主要以万州区、长寿区、武隆区这3个以山区为主的重庆辖区)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评价系数及评价指标分值,并通过对安全度的计算完成了对山区农村公路安全等级的划分,最后通过歌乐山至西永的一段新建的农村公路进行案例分析,按照安全度中的主要指标对道路设施进行改造,提高了案例中公路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道路安全运营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道路设施、交通工程设施、交通管理设施、气候因素、交通环境因素的5类评价要素的指标体系.提出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并基于5个要素对路段进行安全等级的划分.结合算例说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判的模糊数学方法对道路路段安全的等级进行划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宽容性设计理念崇尚以人为本的道路容错、纠错功能,多用于高速公路路侧带的设计。而针对城市道路涵盖的交叉口、标志标线、防撞护栏及施工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宽容性设计,目前国内的研究比较有限。为此,通过分析我国城市道路的设计现状,分别按城市道路施工区、城市主干道以及低流量交通道路几个方向提出了基于宽容性理念的设计建议,为加强城市道路安全提供具有实用性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公安交通管理、医疗救援、保险等不同行业领域。本文以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分析的视角,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总体发展趋势、年龄分布特征、肇事者交通方式、职业分布特点等方面,剖析四类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典型问题,旨在明确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及未来的挑战,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列举了建成道路与桥梁上存在的一些安全细节问题,如交通标志、路灯、绿化花槽等附属设施侵入防撞护栏;缺失路侧安全带;中央分隔带变宽导致车行道平面线形畸变;增设绿化带压缩车行道宽度;路面防滑不合格等。并分析问题所在,提出整治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将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研究的要点分为风险分析、规划目标、风险减缓措施,通过对三者相应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实现方法。实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规划需要建立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式,积极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做到有备无患。一旦发生事故能及时、快速、有效地响应和救援,减少伤亡,减轻事故后果。还需要遵循行政机制、法律机制、社会机制和相应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30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交通事业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的主要特点,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特点,剖析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交通安全警示机器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利用其对交警和路政监察人员的敬畏心理,将安全警示装备拟人化,开发出具有超强威慑力、警示人性化的交通安全警示机器人并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设计了双向4车道单侧道路施工工程中使用交通安全警示机器人的交通管制方案和使用交通安全警示机器人设置临时检查站的交通管制方案。交通安全警示机器人设置在交通管制现场后,更能强化和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主动服从执法指挥,还可以保障正在执勤的交警或路政监察人员的体力和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低能见度恶劣天气条件下,前方道路场景图像清晰度评价、增强和道路环境场景图像实时再现等同题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车载红外传感器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设计方案,并运用信息融合和图像增强策略改善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的道路环境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