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大力加强环境保护,这一点已形成共识.但我们不能只用科学技术去解决污染,还必须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等措施,实施环境会计就是这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从环境会计产生的社会原因入手,阐述了环境会计的定义、背景及主要特征,通过对中国具体国情的考察和分析,全面阐述了在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会计的具体会计处理和建立途径提出了一些大胆的设想和建议.文章的最后,对环境会计的发展趋势作了一些初步预到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试探环境会计中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出发,对环境会计的概念、传统会计理论对环境会计的束缚、环境资源的补偿、企业的环境受托责任等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试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试论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和核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环境会计的产生背景,现状和含义进行简要论述后,着重讨论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和核算原则,在阐述过程中采用比较的方式,将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核算原则与传统会计的基本假设,核算原则进行对比,旨在更清晰地说明环境会计在上述两方面对传统会计的拓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4.
环境会计计量基本理论与计量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矛盾的日益加剧,环境会计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环境会计计量在理论和实践中始终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致使环境会计一直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其实务始终得不到发展。针对环境会计计量问题分析了环境会计计量的特征,对环境会计计量基本理论和计量模式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构建了环境资源价值计量模式、环境成本计量模式和环境效益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如何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环境会计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我国尽快、有效地建立和发展适合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体系和实务核算的相关制度、准则及指南,以缩短我国在环境会计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有关会计环境与会计信息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相关研究表明,在目前条件下,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主要析源在于会计环境,故优化会计环境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IT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着手,沿着"IT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会计工作的相应变化-会计人员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调整-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现状-IT环境下会计后续教育体系改革"这样的思路对IT环境下会计职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IT环境下我国的会计后续教育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培养会计人员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育内容要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开展会计职业人员后续教育.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环境资源越来越匮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问题正对企业乃至全社会都产生着极为不利的影响。目前,环境成本的高增长已使企业不堪重负,因此,在循环经济下,把环境因子纳入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系统,势在必行。对环境成本的识别、计量、环境会计账务处理、环境成本的管理方法及管理的最佳程度问题作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9.
赵秋云 《北方交通》2006,(7):121-124
在我国现阶段,要推广运用管理会计,必须首先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推广和运用管理会计的根本途径。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创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管理会计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会计环境入手,充分论证了我国的会计应该具有中国特色,阐明在现实情况下,采用统一企业会计制度,是现实的选择,是与国际会计充分协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合理评价交通运输业的环境效率关系到其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法来评价中国各地区交通运输业的环境效率;并结合Meta-frontier 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在区域技术差异视角下分析其在 2007-2016年环境效率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环境效率在整体上呈缓慢增长的态势,且仍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同时,由于区域技术差异性的影响,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交通运输业在环境效率上表现出不同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应地政策建议,帮助各地区有针对性地改善交通运输业的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下,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方式却在逐步淡出人们视线,城市公交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在发展模式上与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发展存在一些对立不相协调的问题,不利于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两种交通方式的特征和发展现状,针对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协调两种交通方式之间存在的问题,将二者有机结合,实现绿色交通环保出行.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下快速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对资源环境的胁迫作用日益明显,资源环境对交通运输的承载能力成为地区健康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在界定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基础上,从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两个方面构建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结合可拓学的模糊物元理论和信息论的熵理论,建立基于模糊物元的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警模型,并对长江经济带七省二市的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预警研究.实例结果表明,构建的交通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基本合理,模糊物元预警模型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警研究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城市交通环境的特点,建立城市交通环境改善规划评价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评价模型中的具体指标的权重,对具体的城市交通改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优方案,并且验证此综合评价体系可为相关城市交通环境改善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交通工程在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几年交通工程建设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这与我国提倡的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严重不符。因此,从介绍交通工程施工中环保理念的内涵入手,阐述交通工程施工中的环保问题,并探讨了交通工程施工中环保理念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交通环境监测预警存在问题,指出目前交通环境监测预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交通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欠缺;构建了交通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即基础支撑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社会参与体系。建立交通环境监测预警体系能够做到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尽可能地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满足交通环境管理和安全管理的需要,将交通环境安全系统保持在可持续发展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通环境容量的区域交通动态调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为了保护城市空气质量,同时尽量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应该把控制机动车排放和改善道路通行效率结合起来考虑.针对此问题,本文引入交通环境容量和宏观交通基本图,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来描述区域机动车排放和路网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动态交通调控机制降低重点区域内的交通排放总量.本文将该调控理论应用于南京某路网的管理过程中,仿真结果显示,交通环境控制效果比较显著,同时道路通行能力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文中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可以为城市区域交通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交通规划对环境影响评价中交通排放的定量评估要求,分析了交通规划阶段对交通排放模型的需求。根据对交通排放测算模型和其与交通规划模型的对接研究,设计了中国机动车排放模型(China Vehicle Emission Model, CVEM) 在交通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方法,从模型结构和参数设置、排放因子修正和与交通规划模型对接方法三方面展开。其中,对接方法根据交通规划模型输出结果为交通量或周转量分开进行设计。最后,以成渝城市群综合交通规划为例,应用CVEM排放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排放评估。结果显示:CVEM排放模型能够反映成渝城市群不同规划方案的排放评估差异。污染物排放总量随着方案中公路运输周转量占比的降低而降低。利用交通排放的空间分布,可以分线路、分客货运测算污染物排放,从而能进一步结合规划方案开展交通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伊丽 《交通标准化》2011,(13):115-118,94
结合海口市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建设的实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对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一体化交通协调发展进行研究,有利于实现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提高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交通运榆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最基本需求与中国经济的成长一样,我国交通运输业也历经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具有准公共特性。为真正将国家意志体现到交通运输能力供给中,遵循本届政府决策,建设项目“规划先行”的原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铁道部、交通部等有关单位,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考虑我国土地、人口等资源分布的基拙上,将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理论与交通发展实践相结合,组织编制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年—2010年)和《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现已完成并正式颁布实施。 上述5 项规划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国家交通资源的空间布局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结合,国家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做好运输资源的配置,并更加突出了效率与公平。对于加快我国铁路与高速公路的发展,促进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加速区域现代综合运榆体系建设,全面增强运输普遥服务能力,提升综合交通的生产力水平和服务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