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轨道交通中的电磁兼容主要是针对信号系统、轨道电路以及车辆和车辆内的各子系统,要避免这些电子电气装置相互干扰相互影响,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减少这些电子电气系统对外产生的干扰,避免其影响其它子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人员(乘客和乘务人员)的人身安全,这称之为控制干扰源。二是增强这些电子电气系统本身的电磁耐受力,使其不受到外界和其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列车碰撞响应机理,基于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包括轨道子系统、轮轨关系子系统、车钩缓冲器-防爬器子系统以及车辆子系统的列车纵向-垂向平面碰撞动力学模型。轨道子系统中将钢轨假设为离散点支撑的Timoshenko梁;轮轨关系子系统考虑了大蠕滑情况下轮轨切向力的计算;钩缓-防爬器子系统中考虑了车钩和防爬器转动以及动态因素对吸能特性的影响;车辆子系统中考虑了车端点头运动和吸能变形模式以及悬挂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影响。采用显示数值积分方法,编制了该耦合系统的动力学仿真程序,并进行时域求解。将数值求解结果与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列车纵向-垂向碰撞动力学耦合模型的正确性。论文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车辆主要结构参数对碰撞性能的影响规律、改善列车碰撞动力学行为以及新型耐撞性车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仿真手段。  相似文献   

3.
以往,日立制作所在有关电气系统中,应用矢量控制和耐高压IGBT,开发了变流器和逆变器、辅助电源装置、真空断路器、电子主控制器等,大大提高了功能、维修性和效率.最近,在内燃动车的动力系统中,对易维修、高效率和改善环境的要求正在提高;在电力机车系统中,则要求更小型轻量化.因此,日立制作所与东日本客运铁路公司共同开发了将电力机车车辆的电气系统技术用于内燃动车动力系统的混合动力系统;采用水循环方式的小型冷却系统.此外,还开发了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和全电制动控制并用的车辆控制技术,以实现车辆电气系统的易维修和小型化.  相似文献   

4.
对地铁无线通信公网与专网相互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无线通信子系统的建设情况,简析了无线通信公网和专网的相互干扰的类型与产生原因,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以及避免两个系统频率干扰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地铁车辆的电气系统及库用插座的技术要求,介绍了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静调电源柜的电路设计和控制保护功能,该静调电源柜能满足地铁车辆电气设备及车辆空调的维修调试需求,也能避免因车辆短路对电网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列车远程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车远程监控借助网络及无线电传输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对列车运行方向、位置 ,车列中的机车、车辆以及所载货物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维修人员借助其检测数据 ,可在故障发生之前采取行动避免事故的发生 ;检修工厂可提前作好检修准备 ;设计人员可根据机车车辆在不同路段的上佳表现重新优化设计。本文提供世界各主要制造厂家在这一领域所开发的产品、它们的功能及使用情况以及对其前景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铁路有源电子防盗锁相关作业流程的基础上进行铁路有源电子防盗锁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架构设计。系统由管理子系统和?GIS?追踪查询子系统组成,其中管理子系统提供出入库管理、预加锁管理、加锁管理、拆锁管理、统计分析、作业人员管理、报警管理及权限管理功能,GIS?追踪查询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基于地图的车辆位置查询、运行轨迹查询、区域统计、运达时间预测及权限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用户提供完备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系统是一种代替司机行使列车控制和驾驶功能的信号系统,可以做到无人值守,其对各信号子系统有着相对较高的性能要求。通过分析无人驾驶系统,对车辆的信号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关键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供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电磁干扰(EMI)是铁道车辆牵引回路中电子电源方面无法避免的问题。由于很难减少来自各种设备和电缆中的电磁干扰,故将普通异步电动机电缆更换为屏蔽电缆,并研究其对降低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缆两端头屏蔽后,在100kHZ点干扰降低了10dB。屏蔽电缆能有效降低牵引回路辐射,特别适用于不宜采用其他方法降低电磁干扰时,诸如跨接电缆或电动机引出线等。  相似文献   

10.
屏蔽双绞线抗电磁干扰研究及其在城轨车辆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轨车辆上不同设备和子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分析了用于设备和子系统互连的屏蔽双绞线的抗电磁干扰机理,并利用广义二端口网络,建立双绞线串扰简化模型。对屏蔽层不同端接方式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为屏蔽层合理接地提供了依据。最后给出了一个屏蔽双绞线应用于城轨车辆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CBTC测试平台中各仿真子系统存在接入难和复用性差等问题,以车辆仿真子系统为例,设计一种基于Linux的车辆仿真子系统接口适配器。首先根据接口适配器的通用性,提出硬件接入层和软件逻辑层的设计模型;然后在硬件接入层部分完成接口适配器和车辆仿真子系统与CBTC测试平台之间的信息配置和交互过程;其次在软件逻辑层部分,设计基于Linux平台的BSP驱动开发流程,实现信息转换和传递功能。最后将车辆仿真子系统的接口适配器接入到CBTC测试平台中,通过使用试验线的数据以及动车组数据进行调试,研究结果表明:接口适配器输出的速度脉冲误差在2%以内,满足CBTC测试仿真平台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地铁车辆停放制动控制单元及相关阀的试验内容,以及试验台的电气系统、气动系统、软件系统和机械系统。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轨道交通车辆装配过程,通过比较可用于装配检测的图像识别系统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以及对图像检测系统工作原理的分析,尤其是对其通过式和固定式两种子系统的分析,给出了轨道交通车辆装配过程检测系统的软件架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京地铁4号线地铁车辆的创新设计,从车体结构、转向架、电气系统、噪声控制和防火等方面叙述了其特点。该车辆自投入运用以来运营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轮轨线性相互作用假定的车桥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车桥耦合系统中轮轨相互作用关系问题。以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车辆子系统模型,有限元法建立桥梁子系统模型;假定车辆轮对与钢轨之间在竖向上服从轮轨密贴假定,在横向上服从Kalker蠕滑理论;并在计算横向蠕滑力时考虑轮对锥形踏面和恒定法向力;以轨道不平顺为系统激励;建立车辆-桥梁统一的线性动力平衡方程组。利用上述轮轨线性相互作用假定,以SS8单节机车通过单跨32m简支梁为例,计算各轮对横向运动的时域及频域响应;讨论轮对蛇形运动波长、波幅的影响因素;分析桥梁横向振动、横向轨道不平顺以及车辆系统横向振动三者的关系;并验证轮对蛇行波假定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振动的传递实质上是振动能量的传递,但是目前在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研究方面,从能量角度进行研究的却并不多见。为了揭示随机振动过程中轮轨系统中各结构的能量分配关系,继而实现更合理的减振降噪设计,本文基于哈密尔顿原理,建立车辆-轨道耦合振动模型,用以统计分析轨道不平顺引起的车辆、轨道与轮轨接触三个子系统随机振动的能量大小,并探讨轨道不平顺、车辆轴重、轨下支承刚度与阻尼对轮轨系统能量关系的影响。研究结论:(1)轨道不平顺激励引起的车辆子系统随机振动能量最多,而传递到轮轨接触子系统上的能量最少;(2)车辆子系统与轮轨接触、轨道子系统的能量呈负相关,轮轨接触子系统与轨道子系统的能量呈强线性相关;(3)各子系统能量的关系不受轨道不平顺激励的影响,但是轨道子系统的能量随着车辆轴重的增大或轨下支承刚度、阻尼的减小而增大;(4)该研究结论可为轨道交通减振降噪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200 km/h六轴大功率客运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主要技术特点、性能参数、总体结构,以及通风系统、电气系统、机械系统、制动系统等子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横风作用下的风—车—桥耦合系统的振动分析需要准确识别车辆和桥梁气动参数。基于CFD数值仿真平台分别建立了桥梁单体模型和车桥耦合体系模型,计算分析了高低紊流度风场中不同风攻角下车辆和桥梁的静气动力,分析研究了静止车辆对桥梁静气动力的影响、风攻角对车辆静气动力的影响以及风场的紊流性对车桥静气动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于车辆的干扰,不同风攻角下的桥梁静气动力普遍增大;风攻角对车辆静气动力系数影响比较大;紊流特性对车辆静气动力系数有一定影响,对桥梁静气动力系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结合地铁车辆的电气系统以及应急牵引的技术要求,文章介绍了当地铁车辆出现紧急情况失去高压时,由车载超级电容给牵引系统提供电源的情况。重点从超级电容的主要技术参数、整体结构以及通风散热等方面,阐述了该超级电容的技术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铁“环线”电动车辆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沂文 《铁道车辆》2001,39(8):18-21
介绍了北京地铁“环线”(二期工程)多年来对国产电动客车电气系统、风动门、风源系统的改进以及斩波调压车技术改造的内容和过程。从北京地铁使用国产地铁车辆的经验,阐述了以国产车辆设备为基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地铁轻轨车辆产业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