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道岔是用于列车转线的重要轨道设备,也是轨道上的薄弱环节。正线上的道岔一旦发生故障,将对地铁正常运行、折返作业造成很大影响,会降低地铁运营的效率和质量。文章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一期线路情况,探讨地铁折返道岔故障处理及行车组织调整方案,提出处理流程和行车组织中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
明确了终点站道岔故障的概念及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阐述了地铁运营过程中发生道岔故障时各个专业的职能职责,以天津地铁为例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对处理此类事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道岔转辙机是信号系统关键设备,对行车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辙机故障造成列车晚点,影响正常行车、客运组织,其故障处理效率直接影响运营效率。以ZDJ9型道岔转辙机故障处理为例,分析监测曲线形成、故障判断方法及处理步骤。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道岔故障类型的基础上,给出折返道岔不同故障类型情况下的操作指引,并详细探讨折返道岔硬件故障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最后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行车组织方案层次结构模型,从安全性、乘客接受度、最大上线列车数等方面比选出相对较优的行车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5.
地铁非终点站折返运营模式中,由于ATS进路触发机制与联锁Overlap触发机制冲突,导致道岔在转换过程中多次出现异常监测曲线,甚至造成道岔失表故障。此种现象影响地铁运营质量且威胁行车安全,针对此类故障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多种合理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州地铁行车调度岗位工作特点以及多年来常见事故、事件应急处理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在地铁运营设备故障、突发事故(事件)情况下,行车调度在应急调度指挥工作中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提出了提高行车调度应急处理工作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道岔是信号系统的重要设备。在影响行车的信号故障中,道岔故障所占的比例很大,其中道岔缺口造成道岔失表示故障又是道岔的主要故障。通过对西安地铁2号线渭河车辆段道岔缺口报警系统的原理、构成及其设计等几个方面的介绍,说明了道岔缺口报警系统的使用不仅可以提前预防由于道岔缺口造成的道岔失表示故障,而且还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运营维修人员用目测的方法检查和调整道岔缺口的落后手段以及降低运营维修人员的维修难度,缩短维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司机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行车调度和车辆技术人员的远程指导,设计地铁列车应急信息发布控制装置。介绍地铁列车应急信息发布控制装置的组成框架,着重从硬件和软件设计2个方面,阐述地铁列车应急信息发布控制装置的核心部件——应急控制器的设计。现场试验表明,地铁列车应急信息发布控制装置满足设计需求,能够快速获取正线运营地铁列车发生故障时的主要状态信息和故障信息,有助于司机快速处理地铁列车运营中出现的突发故障。  相似文献   

9.
南京地铁机场线与宁溧线贯通运营后,将采用南京南—无想山大交路嵌套无想山一机场东、机场东—南京南两个小交路的运营方式,两个小交路同时在机场东站折返。机场东站存在配线比较单一、大小编组混跑、相对方向接车等多种不利因素,行车组织风险较大。深入剖析行车组织、道岔故障、联锁故障、列车故障救援4个方面带来的风险,并针对性进行专项评估和研究,提出相关的防范建议,更好的提高运营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介绍地铁行车调度在处理应急事件时常用的行车组织调整方法,结合广州地铁3号线的案例说明这些方法在运营组织调整中的应用,并提出在应对突发应急事件时,行调要以"导向安全、先通后复、快速全面、保证服务"为原则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终点站道岔故障先通后复的处理原则,分析了各个操作环节的时间标准,计算了终点站每副道岔发生故障后的折返能力。通过道岔典型故障案例分析,指出关键作业环节效率低和行车调整措施不足是造成列车晚点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使用多种行车组织调整方法、合理组织大小交路、制定各个环节操作的标准时间以及减少人为原因晚点的行车组织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张锐 《都市快轨交通》2011,24(2):109-110
发车倒计时器(DTI)在地铁运营中频繁使用,故障率较高,论述它对地铁行车效率的影响.针对南京地铁1号线发车倒计时器短暂无显示故障进行分析,通过捕捉故障现象、判断故障点的以及制订故障处理方案等,解决短暂无显示故障,并对后期维护维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道岔故障直接制约地铁运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道岔室内电气故障发生较为频繁,且控制电路复杂,尤其采用双机牵引道岔的控制电路更为复杂。提出高效处理道岔室内电气故障的N+1冗余方案,将6~8组道岔的切换控制开关的前接点相互并联到一起,从而保证一组备用控制部分与多组主用控制部分之间的切换,可有效节省资源,在任意一组道岔室内电气部分发生故障时,快速地切换至备用控制部分,及时恢复运营,节约了故障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地铁1号线行车组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地铁的运营服务水平,根据哈尔滨地铁1号线线路特点和既有客流预测数据,从行车交路、列车出入段、终点站列车折返方式等方面提出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从发生故障时不同区段线路特点和列车故障救援发生地点,提出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地铁行车阻塞会给实际运营工作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和安全隐患。在突发行车阻塞事件处理上,探讨站务管理各岗位应遵循的处置原则,分析应急预案应明确的人员、点位、职责,明确此类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做到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和应急救援信息,确保路网联动救援和行车客运组织工作及时展开,尽量减轻事故对地铁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广州地铁14号线一期和21号线开通初期的线路情况,提出采用快慢车及Y型交路组合运行模式的必要性。分析广州地铁14号线一期的客流特征,并结合配线特征,探讨快慢车及Y型交路组合的运营方式,确定合理的快车停靠站及避让模式。此外,从司机交路编制、道岔故障、晚点影响、客流组织、降级行车等方面分析运营组织中的难点,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刚性接触网由于其各方面的优良表现,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地铁地下段线路广泛应用。而一旦刚性接触网发生塌网事故,将严重影响行车效率。创新优化刚性接触网故障抢修流程及行车组织,使用手扳葫芦将故障接触网拉起后固定或将故障接触网切除,再组织列车惰行通过故障区域,能有效提高故障发生后的处理效率,减小故障对地铁安全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央ATS(列车自动监控)故障对行车组织的影响,以及降级行车组织方法,优化ATS故障降级行车组织模式。以深圳地铁1、3号线中央ATS故障为案例,阐述了行车组织模式由自动闭塞法降级为车站级组织行车的应急流程,为类似故障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密度大,发生行车中断将会给运营带来很大压力。发生设备故障时,如何避免行车中断或最大限度减少行车中断时间是必须考虑的。主要介绍在道岔区段故障情况下,可采用"强转道岔"功能转动道岔,从而降低区段故障对运行列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地铁的高密度行车,使任何故障都有可能造成列车阻塞,对运营服务产生较大影响.为了尽量缩减阻塞时间,根据地铁运营中的常见故障,总结出一些故障处理的准备工作,主要有URM监控员、勾锁器、列车引导员、备用车、小交路运营等的准备.旨在更加高效地完成故障处理,进一步减少故障给地铁运营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