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12年中国摩市开局不尽人意。一季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严重,下滑幅度20%~50%左右,个别区域市场甚至超过50%,堪称史上之最。另一方面。市场销量同比下滑,导致企业订单减少。不少企业开工不足,员工轮岗,更有甚者,被迫减薪裁员以缓解企业压力。中国摩托怎么了?近几年来,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步伐有所放缓。2010年7月,旧款车型全面停产,行业核心实现了由单纯追逐上量向单品技术提升的过渡;2011年3月,中国摩托车行业正式步入国Ⅲ时代,经过一年的调整适应。国Ⅲ平稳过渡,2011年下半年市场开始出现明显复苏迹象。在众人看来,2012年市场形势普遍看好,  相似文献   

2.
我国摩托车市场经历过去一年的整体低迷之后。今年并没有像大家期望的那样。颓势随着国Ⅲ影响渐渐淡去,市场开始反弹回升。一季度,终端市场人气不旺,进店看车的人极少,用户购买意愿不强,成交率低,商家信心严重不足,渠道网络流失严重。今年前两个月。行业内贸累计销量同比下滑4.7%,五羊-本田、豪爵等合资及一线主流品牌也或遭遇销量下滑。或勉强持平。在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建设摩托通过持续实施双六行动、西部行动、爱芯点检、核心商家培育、队伍能力提升等系列市场活动和措施,稳住了阵脚。一季度达成了产品结构调整目标,提升了公司摩托车的赢利能力,实现了开门红。  相似文献   

3.
2011年上半年的甘肃、青海摩托车市场,遭遇着国Ⅲ产品推广艰难和市场销量急剧下滑的严峻挑战,不少国内一线品牌及合资品牌的销量均出现了大幅下滑.网络流失亦很严重,部分国产二、三线品牌的渠道商家甚至开始转移或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4.
2011年的中国摩托车行业可谓是在不断的更新与挑战下艰难前行,行业整体销量下滑,市场萎靡不振,各大品牌竞争激烈且深受假国Ⅲ侵害,加之禁限摩政策、汽车与电动车的前后围堵,生存环境不太乐观。在全国行情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力帆却在这一年以冷静和灵活的营销方式沉稳应对一切困难,保持全年产销量与2010年相当,在国Ⅲ的巨大洪流中依然屹立不倒,霸气未减。  相似文献   

5.
国Ⅱ转国Ⅲ,成本增加,各大品牌的国Ⅲ产品纷纷涨价。面对这一形势,建设反其道而行,以高品质、低价位强力出击,推出JS125-6F(V6)、JS110-9E(X6)两款极具性价比优势的国Ⅲ新产品,在市场上掀起"双6出击超值芯风暴"行动。"双6"行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使得建设摩托在今年行业销量出现大幅下滑的形势下稳住了阵脚,在吉林、广西、河北、重庆、江西、云南、湖北等全国很多市场实现了稳步增长。在记者走访市场的时候,特别留意了“双6”在江西市场上的表现及活动成效。  相似文献   

6.
题记:2010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特别是因国Ⅲ实施给众多代理商以观望甚至迷茫的负面影响下,我国摩托车国内市场总体销量呈现下滑态势。2009年销量超70万辆的湖南市场,2010年下滑了15万~20万辆。然而,建设品牌2010年在湖南市场却逆市飘红,销量和网络增幅同比均超过35%。是什么原因让建设品牌与众不同呢?近日,笔者专程前往长湘株大市场,独家采访了湖南湘潭奇迹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谭剑先生。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摩托车行业,是在恶劣的环境中行走。CPI高企、物价飞涨、银根紧缩、需求下滑,更有国Ⅲ标准逼市,消费者不买账了,半年下来,市场低迷产销骤减,局面显得危机重重!  相似文献   

8.
引言 中国摩托车行业步入国Ⅲ时代已经一年有余。在这个时间段当中,特别是2011年,中国的摩托车市场陷入了低潮期,整个终端市场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销量下滑,这令国内很多摩托车企业措手不及,甚至深感茫然。在这个摩市困局当中,有许多令业内人士困惑不解的问题:当前困局是步入国Ⅲ时代的正常过程,还是当前经济环境的必然结果?是时代变迁所必须经历的历史进程,还是跨行业竞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国内摩托车市场发展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摩托车销售也呈现出持续衰退之势,2013年,甘青宁市场总体销量同比下滑15茗左右。面对极为严峻的行业形势,建设摩托甘青宁工作站全体员工在站长唐荣彪的带领下,坚定信念不动摇,严格按照公司的总体营销工作思路,结合当地摩托车市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将工作重点放在优化网络结构、提升网络质量,调整产品结构、强化战略车型推广,以及大力提升市场服务能力上,  相似文献   

10.
几多变故的国Ⅲ时间表日前已经确定下来。2010年7月1日,国Ⅲ标准铁定实施,这意味着,中国摩托车行业即将进入国Ⅲ时代。国Ⅲ标准原计划于2009年7月1日开始实施。而此前,世界性的金融海啸兴起,实体经济遭受重创,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风声鹤唳,在行业、企业、商家的共同吁求下,国家有关方面延缓了国Ⅲ标准的推进步伐,把实施日期延后了一年。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以来,国内摩托车企业遭遇国Ⅲ升级,因而生产成本上涨,导致终端市场需要重新适应零售价格提升之后的消费习惯。同时在经济大环境下CPI疯涨,货币贬值使得产品变向"被涨价",这些不利市场因素,让国内摩托车行业陷入了产销量整体下滑的泥潭之中。面对这样的市场逆境,国内的摩托车企业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在相对混乱的市场环  相似文献   

12.
1 2008年大中型客车市场回顾 回顾2008年,上半年,地震引发国内局部地区销量下滑,奥运带来服务用车需求增长,国Ⅱ转国Ⅲ使大量用户提前消费,而下半年,金融危机却让客车企业面临市场低迷的挑战,经历了前高后低、潮起潮落的喜悦与陇愁。  相似文献   

13.
中国摩托车科技、运动、休闲为主题2011年,中国摩托车市场在国Ⅲ标准实施和产销量下滑双重背景的推动下,正在引发一场以科技为核心的新一轮洗牌。虽然仍有一些企业以质次价低的产品冲击市场,一些不法商贩在打着国Ⅲ政策的擦边球,但是,业内人士预测:行业转型升  相似文献   

14.
TOP1国Ⅲ实施2010年,"国Ⅲ"当之无愧成为中国摩托车行业的给力词。国Ⅲ标准于7月1日开始实施,虽然对行业长远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对今年的摩托车市场却造成了较大影响。上半年,各大摩企抢产,经销商倾囊囤货;下半年,铺天盖地的国Ⅲ宣传启动,但消费者对国Ⅱ摩托车依然充满依恋。2010的摩托车市场,被国Ⅲ搅和得怎一个"乱"字了得?但国Ⅲ标准究竟是实施了。  相似文献   

15.
张亮 《汽车维修》2014,(1):24-24
<正>2013年,中国一汽集团公司解放营销体系以提升"市场开拓能力、销售及客户维系能力、服务保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以"深化品系营销、强化终端推广"为重点,不断提升解放营销体系竞争能力和解放品牌形象。全年实现销量18.8万辆,超额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其中,中重卡销量实现18万辆,市场份额17%,较去年提升1%,牵引车1~11月份累计销售8万辆,市场份额33%,稳居牵引车行业第一位,解放J6系列产品全年累计销售突破9万辆,同比增长70%。2013年7月份,国Ⅳ法规开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于2010年正式实行国Ⅲ环境法规,2011年的摩托车市场也开始全面从以国Ⅱ车型为中心转换到国Ⅲ车型,这是行业经营环境的一个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8月13日,重庆区域2010年上半年营销工作总结暨国Ⅲ上市推广会在重庆北部新区天宇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重庆区域的130余名县级经销商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在国家实施国Ⅲ新标准,摩托车行业即将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和空前的市场竞争压力,重庆区域总结上半年工作得失,安排部署下半年销售任务,为全面完成全年销售任务而吹响统一思想、积聚信心、主动出击的市场集结号。  相似文献   

18.
国Ⅲ实施 几遭波折,几度延迟,2011年7月11日,国Ⅲ标准终于施行,行业震荡随即而起。就宏观层面看,国Ⅲ是行业洗牌的加速器;就微观层面看,国Ⅲ是道"坎",在技术、成本、市场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疑,这把"双刃剑"可将强企武装得更强,也可将弱企斩于刀下。而投机取巧的"假国Ⅲ"们,仅能在这场刀光剑影的夹缝中偷生一时,惹得市场短暂混乱,而明与暗,白与黑,定将在国Ⅲ潮流中趋于清晰。国Ⅲ,为中国摩托车行业实现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9.
陈鹏 《摩托车信息》2011,(10):22-23
2011年,是中国摩托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动荡之年。整体销量下滑、"国Ⅲ"产品涨价、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国Ⅲ"政策切换等因素的影响给各大厂商带来不小的压力,市场表现一度疲软,合资品牌也因此受累,表现平平。而就在近期,为了拉动市场销量,盘活品牌人气,雅马哈、本田等合资品牌都选择旗下某些特定产品进行低价促销,价格区间在5000元~6000元,直逼国内自主品牌的主流产品价格线,一场价格战在所难免。那么,这是合资品牌战略发展规划的有利部署?还是拉动销量的无奈之举呢?本刊选取了部分区域市场的合资品牌经销商进行电话采访,意欲看清这次降价行动给市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禾子 《摩托车信息》2012,(11):106-107
2012年是国Ⅲ全面实施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的一年。摩托车行业依旧下滑程度严重,全行业哀鸿遍野,绝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收缩性策略,节约成本。而建设摩托在这一年里却主动出击,一系列大手笔营销策略,让全行业看到了一个更具活力、勇于挑战的全新建设品牌形象。首先是建雅合作30周年,建设与雅马哈再度签订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