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我国B型地铁列车实现全列客室车门等间距布置的可行性,以及可能带来的相应问题,同时针对在不改变现有车站站台有效长度条件下,提出实现全列客室车门等间距布置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目前地铁列车客室侧门间距设置的基础上,就地铁列车客室侧门间距设置方案与站台屏蔽门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轨道车辆乘员二次碰撞伤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铁道车辆客室设施与布置,参考欧洲和美国的轨道车辆乘员伤害仿真、试验和评价标准,采用Madymo HybridⅢ 50百分位假人对轨道列车碰撞事故中乘员二次碰撞的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伤害分析,比较了不同客室布置方式、不同接触刚度、不同的座椅间距等对乘员伤害的影响.研究表明,同向布置、合适的座椅靠背刚度和座椅间距能减小乘员的HIC值和碰撞的相对速度,从而减小乘员伤害.客室的内装材料也应从被动安全防护的角度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国内地铁车辆客室内藏门门槛典型结构,结合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车辆车体的实际结构,在对多种门槛进行分析后,从设计上对门槛进行结构改进,很好地满足了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车辆客室内藏门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了地铁站台门绝缘效果下降的原因,从站台门门体结构、绝缘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绝缘层实施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站台门门体绝缘方案的比选,并确定了最优方案。论述了施工及运营对绝缘层的影响,着重介绍了最优方案中的新型绝缘涂层材料,并对最优方案的工程化试验进行分析总结。工程化试验结果证明,利用新型绝缘涂层材料的站台门门体绝缘方案涂层性能优异,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列车正线运营时,由于单个客室车门门控器故障导致列车牵引封锁的情况,结合车辆电气原理图、门控器电气接口图、车辆中央控制单元软件逻辑及车辆与车门接口协议,分析其故障原因。此外,在不更改现有车辆电气线路的情况下,提出基于软件控制逻辑的改进方案,并组织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在2号线一期所有列车上应用。  相似文献   

7.
车辆乘员碰撞安全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车辆客室设施与布置,参考国外车辆乘员伤害标准,采用假人时轨道列车碰撞事故中乘员二次碰撞的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伤害分析,并研究和比较了3种客室内部桌椅的布置方式对乘员安全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碰撞事故中乘员安全防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客室火灾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探测器的适用性.对列车客室的防火设计进行建模,选取车厢中部座椅处发生汽油火灾和端部角落发生汽油火灾两种场景,并选取了 3种探测器布置方案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场景下各布置方案的探测响应时间,给出建议的探测器布置方案.该建议方案经济、有效,可为列车客室的防火设计提供理论基...  相似文献   

9.
吴波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5):59--62
西安地铁2号线钟楼站是一座非典型的分离岛式车站,明暗挖相结合;车站线间距大,左右线站台分离,站台采用暗挖工法.以满足车站功能为前提,将典型车站的各组成部分进行分解、重构,从而形成一套新的车站空间系统.线路中间根据功能需要布置两层明挖主体,通过暗挖横通道与两侧站台连接.与典型车站相比,车站公共区及设备区的设计均有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全自动运行(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的最高等级,站台门是全自动运行系统中与乘客直接接触的保障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目前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新增功能需求与实施方案尚无规范标准可循。通过对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运营场景需求分析,得出站台门在全自动运行系统下间隙异物探测、车辆与站台门故障对位隔离和多就地控制盘(PSL)控制功能需求;针对传统的车辆与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方案进行全自动运行系统适用性分析与比选,提出全自动运行系统站台门间隙异物探测技术要求及发展方向;对实现列车门与滑动门故障对位隔离控制功能的信息传输通道和控制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此运营场景的客流引导播报方案提出新的思路。同时,确定了全自动运行系统下站台门PSL位置和数量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