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公路建设中,针对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有较高要求的改性沥青路面,采用特立尼达天然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路面施工,有助于延长路面寿命,降低工程项目后期运行费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某市政道路项目为依托,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PE改性沥青、湖沥青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和抗水损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E改性沥青的低温抗裂性和抗水损害性能最佳,高温稳定性仅次于湖沥青。综合各方面性能,PE改性沥青具有绝对的优势,更适合应用于本项目的路面铺筑,同时为本地区的其他市政道路路面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我省高等级路面的常用结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日益增大,对新型材料进行研究,改善沥青路用性能已成为重要的课题。通过对JSR改性沥青3大指标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使用JSR改性沥青不仅在延度上比国产SBR改性沥青性能优越,而且其高、低温性能都明显优于国产SBR改性沥青。通过对JSR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说明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指标糯优越。JSR改性沥青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利于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沥青面层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局部损坏问题,需要铺筑3cm厚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就其施工技术做一些分析探讨,并介绍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情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实验对橡胶SBS改性沥青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出改性沥青高温、低温性能均优于普通沥青;通过对SBS改性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分析,得出初压温度在施工中重要性。通过后期测试得出SBS改性沥青及所采用的施工工艺显著提高了路面质量。  相似文献   

6.
SBS是一种在国内外都广泛使用的改性沥青,它具有较好的弹性恢复和高温特性,可以防止低温开裂,可以显著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大幅度提高路面的平整度、摩擦系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及降低养护费用。分别从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针入度指数、弹性恢复系数等方面进行了几种改性沥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BS改性效果较其他改性沥青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现行SBS改性沥青路面相关技术指标偏低和造价成本高等缺点,采用胶粉与SBS改性剂按不同比例复掺制得复合改性沥青,结合沥青的三大指标、175℃运动黏度以及储存稳定性等指标确定了胶粉与SBS的掺量。并进行了SMA-13型沥青混合料高温车辙试验、低温抗裂试验、水稳定性试验等对比分析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与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掺量为20%胶粉+2.5%SBS时,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是SBS改性沥青的1.24倍和1.34倍。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SBS改性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制备了纳米Zn O/Ca CO3/SBS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通过对改性前后沥青的常规物理性能、流变性能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最佳配比,并对确定最优掺量后的纳米材料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低温、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试验,对不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将一定比例的纳米材料加入SBS改性沥青中,对沥青的三大指标、高温流变性能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同时,纳米材料复合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疲劳耐久性方面也优于未添加纳米材料的普通SBS改性沥青,由此可见,纳米材料可以更好地提高SBS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等特点,对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寿命作用较大,而SBS改性沥青已经在路面建设领域中广泛应用。结合湖南省衡阳市蒸阳北路工程,针对PE和SBS复合改性材料的特性及该类路面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以期达到路面改性的要求。结果表明:复合式沥青可以有效改善路面路用性能以及使用性能,可以作为道路沥青改性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将表面修饰后的氧化石墨烯(N-GO)添加到SBS改性沥青中,对比测试了不同掺量N-GO对SBS改性沥青高温储存稳定性、老化前后三大指标以及相应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水损等方面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二维纳米材料氧化石墨烯能够有效阻止SBS改性沥青高温离析、改善其抗老化性能,相应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抗水损性能有明显提升,且在测试范围内,N-GO掺量越高,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废旧胶粉和抗车辙剂对9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进行双重改性,对比双重改性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双重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略低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略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总体而言,双重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可满足规范的最高要求,且其高温抗车辙性能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运用美国Superpave级配设计理念,采用旋转压实(SGC)成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分别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与布敦岩沥青(BRA)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比较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沥青用量时,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优于BRA岩沥青混合料,两者的水稳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相差不大。BRA岩沥青混合料所有性能指标均满足路面规范要求,证明掺少量BRA岩沥青便可显著改变基质沥青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同时BRA岩沥青较SBS改性沥青成本低,施工方便,环保节能。  相似文献   

13.
排水沥青路面因具有大空隙、耐磨抗滑、雨天行车无水雾、低噪音等优点,目前被广泛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排水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文中通过向SBS改性沥青中掺加6%、8%、10%和12%4种不同比例的HVA高黏改性剂制备复合改性沥青,对复合改性前、后沥青进行试验,并对确定最佳掺量的复合改性排水沥青混合料进行高温稳定性、低温性能、水稳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推荐方案的复合改性排水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等方面均好于SBS改性排水沥青混合料。高黏剂的加入可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提高排水路面的耐久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改性沥青的应用是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荷载增加,对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时总结已有经验,认真分析国外成果,将使改性沥青的推广应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路面技术的发展,改性沥青必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不同基质沥青中掺加不同剂量的天然岩沥青,采用Sup-20混合料,开展高温、低温性能试验,比较分析确定适宜改性的基质沥青,推荐了最佳岩沥青掺量。根据最佳岩沥青掺量,采用Sup-13和Sup-20沥青混合料,分析比较了基质沥青、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及低温性能。结果表明,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能够显著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改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三种不同的硅藻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进行一系列的室内试验研究,包括低温水稳定性试验研究、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及直接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改性能够显著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7.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能够有效降低沥青路面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并表现出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具有更强的承载重交通的能力,应用前景广阔。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采用的胶粉细度、胶粉掺量、混合料集料级配、油石比等密切相关。通过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了胶粉细度、胶粉掺量、集料级配和油石比对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水稳定性的影响,确认较细的胶粉有助于改善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综合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要求,推荐使用60目胶粉,外掺掺量为24%;建议采用较细的混合料级配,且油石比在8.5%~9.5%之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路的铺筑与观察介绍了APAO改性沥青具有的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以及增强沥青与矿料的粘结性和耐磨性,对路面服务质量的提高,说明APAO是沥青路面维修养护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9.
将石墨烯应用于土木工程的材料中,能有效改善材料的性能。结合甘肃省某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实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沥青饱和度及马歇尔稳定度等指标值影响显著;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颗粒具有更好的黏附性;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均能有效改善SMA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高温稳定性及低温抗裂性,但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对混合料水稳性能和高温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而对低温抗裂性的改善效果较弱。 研究结果可为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验首先研究分析了不同等级、不同掺量多聚磷酸对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然后分别进行了多聚磷酸与基质沥青,以及多聚磷酸与SBS、SBR复配基质沥青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低温抗开裂性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多聚磷酸与以SBS为代表的高聚物复配后,可以有效弥补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开裂性性能不足,显著提高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存储稳定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