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研究建筑垃圾作为路基填料的使用性能,通过标准击实试验和加州承载比试验,分别就再生粗骨料掺量和砖混凝土比例两个因素对建筑垃圾路基填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分析了建筑垃圾用于路基填料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掺量在30%~40%之间时,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CBR值到达最大值;且试验中所测得CBR值在30%~45%之间,完全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可以应用于路基填筑工程中。  相似文献   

2.
以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为主要原料,系统研究了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强度和刚度等路用性能指标,分析了建筑再生集料掺入量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泥稳定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的强度等指标满足作为公路基层材料的需求,可以用其修筑公路基层。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采用再生粗骨料对不同沥青的混合料基本性能的影响,选用两种沥青SK70和SK90,首先对再生粗骨料的基本物理性能进行测定,然后将天然骨料部分或全部(0%、25%、50%和75%)被再生材料替代用于热拌沥青混合料。研究结果表明:RCA骨料的吸水率变化显著,使用再生粗骨料增加了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两种不同等级的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发现,再生粗骨料的使用提高了其抗滑性能,且SK90混合料优于SK70混合料;含有再生粗骨料的沥青混合料水敏感性低于普通沥青混合料;在重交沥青路面中,再生粗骨料不应超过25%的替代比例。  相似文献   

4.
废弃混凝土块经过分拣、破碎、清洗、分级后,可以分成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细骨料,将再生粗骨料作为混凝土骨料,其力学性能与天然骨料相比有所差异。针对不同粒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对分析不同粒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进行比较。试验表明:随着再生骨料粒径的变化,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都有明显变化,但变化规律与粒径变化不一致,据此,对优选骨料粒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在公路路面基层中的应用,依据现有公路行业相关标准对建筑垃圾的各项指标等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便于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烧结砖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通过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了水灰比、砂率、再生骨料掺量、再生骨料的强度处理方式4种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水灰比取0.75到0.80较为合适;在一定范围内,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随着砂率增大而降低,砂率取35%~40%为宜;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要求较高时,利用烧结砖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的比例应控制在30%以内;对烧结砖再生骨料用水泥浆进行包裹处理可有效提高骨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再生骨料的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不考虑再生骨料吸水特性时,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偏小,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均低于普通混凝土;考虑再生骨料吸水特性时,再生混凝土可获得与普通混凝土相近的坍落度.强度和耐久性则较普通混凝土降低得更多;经过强化处理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了改善。同时还发现:粉磨处理对再生骨料的强化作用优于化学溶液浸泡处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再生骨料的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不考虑再生骨料吸水特性时,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偏小,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均低于普通混凝土;考虑再生骨料吸水特性时,再生混凝土可获得与普通混凝土相近的坍落度,强度和耐久性则较普通混凝土降低得更多;经过强化处理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得到了改善.同时还发现:粉磨处理对再生骨料的强化作用优于化学溶液浸泡处理.  相似文献   

9.
再生骨料的基本特性与天然骨料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再生骨料压碎值大、吸水率高,将其用做混凝土材料时,这两个指标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针对再生骨料的这两个关键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采用饱水压碎值作为再生骨料的压碎指标;根据再生骨料的组成性状提出了适用于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精确测试方法,得出了再生粗骨料孔隙吸水所占的比例范围,以及再生粗骨料吸水率与粒径及浸水时间之间的关系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研究不同再生陶瓷骨料类型和取代率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利用再生陶瓷细骨料以0、10%、20%、30%、40%、50%、60%、70%、80%、90%和100%取代率等质量替换天然河砂制作再生陶瓷细骨料混凝土(CRFC)。【方法】在再生陶瓷细骨料全取代(100%)天然细骨料的基础上,采用再生陶瓷粗骨料等质量替换天然碎石制作再生陶瓷粗细骨料混凝土(CRC),研究CRFC和CRC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分析废弃墙地砖陶瓷作为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可行性。【结果】研究表明:采用再生陶瓷细骨料取代天然细骨料配制的CRFC在和易性、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性能方面与普通混凝土相差不大;CRC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再生陶瓷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结论】废弃陶瓷砖可以作为粗、细骨料用于制备混凝土。采用再生陶瓷粗骨料时需要根据其吸水率加入附加用水以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强度和粗骨料类型是分别影响CRFC和CRC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再生陶瓷细骨料全部取代天然细骨料时,建议再生陶瓷粗骨料取代率小于50%。  相似文献   

11.
将试算法与贝雷法相结合,提出一种适用于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再生骨料骨架-空隙级配设计方法。选取3个级配组配方案,先用试算法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初步分档组配,再以贝雷法进行骨架效应验算分析。结果表明:矿质混合料中细档料与粗档料质量比为0.7~1.0时,再生透水混凝土中再生骨料级配易形成骨架,且骨架结构稳定;m(10~25 mm再生粗骨料)∶m(5~10 mm再生粗骨料)=64∶36~80∶20,可使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获得最优的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12.
废弃黏土砖经过破碎机,破碎成粒径合乎混凝土骨料要求的碎块,取代天然碎石,配制再生砖骨料混凝土。通过抗压强度试验、劈裂强度试验测试再生砖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分析粉煤灰、硅灰等矿物掺和料对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再生砖粗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小于普通混凝土;(2)粉煤灰对于再生砖粗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有不利的影响,但是可以促进后期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提高;(3)掺入硅灰可以显著提高再生砖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抗拉强度,是解决再生砖粗骨料混凝土强度偏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的使用对于混凝土的工作性有巨大的影响,但如果再生粗骨料掺量控制在50%以内时,则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相对较小;粉煤灰的掺入,可以使得再生混凝土达到较高的强度(强度等级可达C50),且其强度并非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值;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其本身具有高强度低弹模的特性;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劈拉强度、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再生粗骨料的特点,结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饱和面干状态作为设计基准,进行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通过C20再生骨料混凝土试验,研究分析抗压强度与干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灰比为0.54~0.62时,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变化规律遵循Bolomey理论;再生骨料混凝土成型后1~7 d吸水体积膨胀,7 d后体积干燥收缩,且后期干燥收缩明显,收缩应变高于普通混凝土,故再生骨料混凝土施工更应加强养护,保证温度与湿度。  相似文献   

15.
在大量室内外试验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再生骨料的加工制备方法(现场再生技术和料厂再生技术),再生骨料混凝土的一些室内试验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特性,收集了现有12项研究与32组收缩数据并进行了比较,试验时间跨度为41~480 d,分析参数包括水灰比(0.36~0.68)、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27~60 MPa)、再生粗骨料替换率(20%~100%)、相对湿度(43%~65%)、湿养护时间(1~28 d)和测量收缩的时间(41~480 d);通过比较试验数据和理论预测结果,利用基于天然骨料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数据的多个统计指标,评估了现有ACI 209R-92模型、Bazant-Baweja B3模型以及FIB MC2010模型;采用基于Fathifazl等研究的方法来评估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增量;通过上述选定模型来评估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的增量,并使用评价残差、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CEB)变异系数、CEB均方差与CEB偏差等统计指标评价了试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当将已知收缩行为的天然骨料混凝土的部分或全部粗骨料替换为已知残留砂浆含量的再生粗骨料,可以最准确地预测总收缩的演变;通过将残余砂浆系数应用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实测收缩量,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收缩;当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替代率为20%~33%时,残余砂浆系数为1.03~1.08,当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替代率为50%时,残余砂浆系数为1.07~1.16,即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比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增加了约16%或更小;当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替代率为100%时,残余砂浆系数为1.18~1.76;当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替代率大于50%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的增加相比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的增加更明显。由此可见,当前的研究方法可用于利用扩展的数据库进一步改进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干燥收缩行为的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17.
再生骨料表面附着旧砂浆且存在缺陷限制了其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但经过合理改性其性能可以达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要求。 本文研究了一种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改性再生细骨料的方法及其效果。 研究了微生物诱导沉淀的最优条件并依此改性再生细骨料, 并研究了改性方法和改性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 结果发现, 微生物在 pH = 9.5、 细菌浓度为 108个/ ml、 钙源浓度为 0.55mol / L、 不振动的条件下培养, 可诱导产生大量碳酸钙沉淀。 利用得到的微生物对骨料进行静置改性 7 天, 可显著降低骨料的表观密度和饱和面干吸水率。 结果表明, 利用依照优选得到的条件培养微生物对再生细骨料进行改性, 可提高再生细骨料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破旧水泥砼面板轧制成再生骨料的技术研究,并成功铺筑试验路段,说明再生骨料代替碎石作为道路半刚性基层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对水泥混凝土再生粗骨料与天然骨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二氧化碳养护对再生骨料的影响,再生骨料的取代率分别是0%、50%和100%,混凝土在100%二氧化碳养护箱里养护6、12和24 h。测试了混凝土在二氧化碳养护前后的失水量和二氧化碳养护程度,并测试了再生混凝土在二氧化碳养护后的强度和干缩值。和标准养护相比,二氧化碳养护的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抗压强度,更低的收缩值。然而,养护时间和再生骨料取代率对二氧化碳养护程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