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狭窄河道改造工程中的一个难点是岸后空间较小且建筑物密集,使得河道难以按规划拓宽。在这种情况下,直立式护岸具有较大的优势,因其可以使过水面积不小于规划的同时,可适当将河口宽度缩窄,减少拆迁量。本文以直立式护岸在崇明区界河(环岛运河北河~界河北闸)整治工程中的应用为例进行阐述,供同类河道改建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生态护岸的类型较多,其中以预制砌块为主体结构的生态护岸在上海市河道中应用广泛。本文在对上海市河道生态护岸调研和以往河道整治项目的基础上,概述了预制砌块在上海市河道建设中的应用情况,系统总结了预制砌块在河道生态护岸应用中的材料特征、约束要素及管理养护要求等特点,为今后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中预制砌块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陆一奇  何晴  屠征波 《中国水运》2014,(1):173-174,305
杭州市城郊河道整治工程开展于2008年,目前已有5年多,文中从一个河道建设管理者的角度对历年来杭州市实施的河道护岸型式中较为新型、值得推广的生态护岸型式,从生态护岸的定义及内涵、传统护岸型式及存在问题、城郊河道生态护岸型式等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河道作为社会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河道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传统的护岸向生态护岸进行过渡。本文首先对传统护岸和生态护岸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传统护岸向生态护岸的过渡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傅美龄 《水上消防》2023,(12):193-195
水利工程是人类利用水资源进行调控和利用的重要手段,而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技术作为水利工程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对于保护河道安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掌握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技术,不仅能够维护河道的稳定,还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河道堤防护岸工程的作用进行分析,接着介绍提防护岸中的常见险情及成因,并研究了提防护岸施工技术措施,希望能给相关人员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长海 《珠江水运》2022,(5):100-102
本文依托固镇县县城周边水系治理工程,对县城周边河道护岸进行加固改造.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和河道综合利用需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支护板桩进行边坡支护,详细分析了预应力板桩的施工过程,提出了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措施,保证了预应力板桩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市奉贤区某河道治理工程为例,从护岸选型、护岸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设计出适合该河道且兼顾消浪功能的生态型护岸。  相似文献   

8.
内河传统型护岸受其形式影响易阻断水气循环,产生对水质及亲水性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若干典型河道段护岸工程对比,分析河道护岸的结构形式的异同点,并介绍了透空式沉箱、自嵌块、等新结构的生态护岸。可供内河航道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环境是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不少城市招商引资和旅游业、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砝码,特别是目前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河道水质水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传统河道整治往往着重于河道的传统功能,强调改造自然,行洪排涝,兴利除害等,而生态河道的提出,对护岸结构的选型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樊治佳 《水上消防》2023,(16):94-96
河道治理改造是关乎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关键举措。本文旨在探讨河道治理改造中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强调其在维护生产生活、创建宜居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的重要性。此外,本文还详细讨论了治理改造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采取适当措施来减轻这些影响,包括种植水生生物、设置生态护岸、雨污分流和稳定塘处理技术等水环境保护措施,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措施的原理和实施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河道治理改造中平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实现可持续的水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1.
吴晓明 《中国水运》2014,(9):320-321
格宾石笼护岸工程是一种将蜂巢形格宾网片组装成箱笼,并装入块石等填充料后,用作护岸的新技术,以叶赫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比较了格宾石笼护岸,浆砌石护岸和混凝土护岸的优缺点,结果显示格宾石笼护岸在各方面指标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2.
黄小鹏  谢军 《水运工程》2017,(11):109-113
针对现今河道整治中常用的护岸材料材质硬化、基本功能单一、生态和环保效益差等问题,对生态护岸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河道整治中常用传统护岸和新型生态护岸的类型、特征和功能,总结得出:生态护岸除了具有防洪、排涝、引水、航运等基本功能外,还具备生态、环保、休闲、娱乐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工程的建设对恢复和改善河岸的自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时,应当因地制宜,充分遵循生态安全的原则,满足生态环境平衡的设计需求。本文就城市的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形式的设计进行相关的研讨与分析,期望能为更好地发挥生态护岸的价值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使城市的防洪河道生态护岸景观更为和谐、自然,使之能真正与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河道整治设计中,在满足防洪排涝功能的前提下,同时考虑水环境保护、水生态建设、河道沿岸景观布局和涉水文化的设置,科学合理的布置河线,根据本工程所处条件,考虑各方面因素,选用复合式护岸断面型式,设置各类生态亲水护岸,很好的解决了河道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班廷嬿 《珠江水运》2012,(12):32-33
本文详细介绍了河道整治工程的设计过程和主要设计技术,包括河道黑臭的原因分析、河道整治工程的布置、截污工程设计,以及护岸、桥梁等建筑物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生态护坡技术在我国河道边坡防护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主要针对植草型预制混凝土砌块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植草型预制混凝土砌块主要有互嵌式挡土墙砌块、自锁式混凝土砌块、锁链式混凝土砌块等几种,本文分别对上述砌块的结构型式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该类技术在河道护岸工程应用中的关键点及相关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郑晔 《珠江水运》2014,(12):59-60
文章分别从河道护岸工程施工技术以及河道护坡工程施工技术这两个方面入手,研究了水利建筑中,河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开展与实施要点,望能够进一步巩固河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水平,值得高度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8.
以河道整治项目中生态护岸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概述其发展背景,并通过对比其与硬质型护岸结构型式,明确生态护岸的优势,最后总结该技术具体应用形式,希望促进我国生态工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频现,现阶段主要采用护岸达到守护岸坡、防治崩岸的目的。为探究崩岸频发河段内有效、经济的护岸布置形式,借助试验手段对比分析理想梯形顺直河道中不同守护高度及不同护岸结构的守护效果。试验表明:排体护岸更利于持久稳固,但应重视坡折点现象;重点守护岸坡上部在有限时间内更能起到有效防治崩岸的作用,且随着守护宽度的增大,守护效果越显著;从护岸布置的有效性及经济性出发,一般情况下守护岸坡上部2h/3的高程范围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某河道治理工程为分析对象,满足河道防洪除涝安全同时提升河道生态、景观效果的情况下,进行护岸型式及桩型比选,结果表明:本河道采用生态堆石挡墙护岸生态景观效果更好。对各种计算工况下的边坡整体稳定、挡墙自身稳定以及桩基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边坡整体稳定性计算采用瑞典条分法获得的安全系数结果较有限元分析安全系数结果更保守;桩基承载力及位移采用m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