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1/4车辆模型模拟车辆系统,有限尺寸Kirchhoff薄板模拟路面和Kelvin黏弹性地基模拟路基,建立了车辆静载下的路面路基响应系统。基于薄板理论和粘弹性理,利用振动理论,获得车辆静载下路面路基系统的动态响应解析解;分析了地基阻尼系数、地基反应模量、路面弹性模量和路面厚度四个参数对路面位移和应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车辆与路面系统相互作用机理具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描述新老路基差异沉降条件下路面结构层的附加变形问题,借助大型地基差异沉降平台,开展了新老地基差异沉降条件下拓宽沥青路面层影响机制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地基差异沉降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层整体处于受拉状态,下面层受到的地基差异沉降的影响最为明显,在地基差异沉降达到14cm时,路面结构面层开始出现塑性变形;新老路基中铺设土工格栅可以缓解下部地基差异沉降并减小路面结构层的附加应变;路面汽车荷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拓宽路基差异沉降导致的结构层附加变形;地基差异沉降会导致路面结构层与路基出现脱空从而产生局部弱支撑,在重力的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路面板呈现弯曲状态,路面表层会出现反坡。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盐渍土地区公路地基路基协同沉降变形机理,依托察格高速公路察尔汗盐湖湖心区域盐渍土地基处治试验段,将风积沙和砾石作为路基隔断层,建立数值分析模型,考虑路基与路面分层填筑过程中地基的固结沉降,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地基-路基协同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基路基差异沉降规律,提出了不同路基高度和宽度条件下地基与路基沉降比的取值范围。结果表明:路基沉降与地基沉降线性相关,路基横断面上各点沉降比可视为一定值。  相似文献   

4.
软基或复杂地基路段的路基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一次性的碾压至设计密实度难度极大,在某些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再加上地基各部位的软硬不同.在铺筑碾压时,较硬部位屏蔽了较软部位的碾压强度.故此需要采用分步地对地基、路基进行密实。以地基、路基和贫素碾压砼临时过渡性路面为复合地基.以其二次、三次乃至四次碾压后的综合密实度效果指标达到路基设计承载力要求为标准。利用贫素砼面板易于破碎、破碎块大小随其相应路基的强度大小而变化的特征,提出采用贫素砼作为软基或复杂地基路段的临时过渡性路面的二次路基路面设计施工方法.该方法施工快捷、施工技术难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填挖交界处路基不均匀沉降产生机理的分析,提出了纵向填挖交界路基不均匀沉降曲线方程,同时把路面结构等效为地基上的弹性地基梁,推导出纵向填挖交界处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对路面各结构层产生的弯拉应力计算公式,并分析不均匀沉降指标对水泥砼路面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重载交通下的路基工作区界定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路面病害调查、有限元路面结构力学计算,分析了重载作用下,路基刚度对我国目前高速与等级路路面结构应力分布的影响与路基应力作用深度。分析表明,重载交通下的路基过大变形是导致高速公路结构疲劳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等级路的路基甚至地基过大变形是引发路面早期开裂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重载作用下,目前的高速与等级路面结构,仍把0~80 cm作为路基工作区深度是不够的。路基工作区深度,高速公路应为1.5 m,并被现场测试的路基轮载分布深度验证;等级路应为2 m,同时应考虑天然地基的变形问题。路基上部60 cm石灰土处理起到路基与半刚性底基层之间刚性过渡的作用,也是应对重载、确保路基对路面结构支撑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道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是保证地下管网、道路路面的不变形,特别是软弱地基处理的质量,关系着暗埋在路基内的构筑物及路面的使用安全。通过CFG桩在市政道路路基工程中的具体实例,着重论述CFG桩复合地基在具体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并对其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处理,使得地基处理满足施工设计图及施工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路面路基结构的沉降变形主要来自地基路堤土层的固结压密沉降和交通荷载反复作用下路面路基各结构层的累积残余变形。文章论述了路面路基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通过比较水的浸入和压实密度降低两种因数对路面路基结构应力和变形特性的影响程度可发现,水的浸入对路面路基结构应力和变形的影响要大于压实密度降低对路面路基结构的影响。水的浸入和碾压质量不高是造成路面早期破坏的因数之一。  相似文献   

9.
路基拓宽中新旧路基结合部的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地基处治、新旧路基衔接和新路基填筑三个方面提出了旧路加宽改造处治技术措施和方案,以解决路基拓宽后新旧路基结合部容易产生的纵向开裂和由此导致的路基路面破坏。  相似文献   

10.
青藏公路路基路面病害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祝龙 《公路》2001,(8):105-109
分析了青藏公路一期整治工程路段路基路面发生病害的作用机理,讨论了气候条件、高原工程地质条件、交通量及轴载条件、施工条件等对路基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得出:高温冻土发生融化、地基中出现融化 和融化夹层及气候条件恶劣是路基路面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上路基拓宽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软土地基上道路拓宽所出现的不均匀沉降和路面裂缝等病害,从软土地基沉降入手,并结合软土地基处理、新老路基结合部位处理等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高、低路堤试验路段的实践,提出比较合理的路基拓宽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在设计选线的过程中软土地基工后沉降较大,影响路基的稳定性和路面结构的强度。因此,需要选取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来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减小路基沉降。文中以某高速公路为例,选取修正指数曲线法预测路基的工后沉降,对设计的地基处理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胡佳庆 《上海公路》2013,(1):21-23,12,13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关键是防止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防止地表水沿着裂缝渗入软土路基后造成道路出现沉陷、错台等严重影响其使用功能的病害。在崇明东滩软土路基上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通过改进道路底基层和路面混凝土施工工艺,有效防止了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和其他病害,就此对相关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何逢兵 《路基工程》2009,(5):103-105
软土地基处理是公路建设中占用费用较大的部分。文中介绍了一段普通公路通过长期堆载预压处理软土地基的工程实例:将路基与路面分期修筑,采用堆栽预压处理软土路基,待路基沉降基本稳定后再铺筑路面。堆载预压具有施工速度快、工艺简单、费用较低等特点,对于普通公路工程,以时间换取降低工程费用的方法,在工期许可的条件下,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土工布及土工格栅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立新 《公路》2002,(3):89-91
简要介绍土工布和土工格局在路面裂缝防治及处理路基软土地基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李杨  李明贵 《路基工程》2020,(4):133-138
通过黑石河桥头引道路基沉降导致路面开裂的成功处理,研究了小间距小直径密集型素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应用技术。应用这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软弱地层、松散地层的承载能力,减少路基沉降和差异沉降,达到防止路面破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差异沉降对扩建道路路面结构影响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软土地基扩建路基的沉降控制问题,运用有限单元法模拟计算了路基的差异沉降对路面的结构影响,提出工后沉降控制的标准值,并提出了考虑差异沉降的拓宽路面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路面的基础,稳定、坚实、耐久的路基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而中国一直存在着“重路面、轻路基”的现象,使得路基病害导致的路面问题屡禁不止。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路面病害与路基质量的关联性,从而促进了路基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近几年路基工程相关的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水平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基工程五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地基处理新技术、路堤填料工程特性、多场耦合作用下路堤结构性能演变规律、路堑边坡的稳定性、路基支挡与防护等。可为路基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于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的拼接,重点在于如何减小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避免通车运营后路面出现纵、横向裂缝。该文以具体工程为例,针对拼接路基沉降变形的特点,对拼接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进行探讨,同时对拼接路基地基处理方法予以介绍,供相关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际工程,详细介绍了软土路基监测程序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指出软土路基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的监测不仅可以确定路基的预压时间和路面铺筑时机,还可以指导路基的填筑速度,并评价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