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元治 《港工技术》2012,49(3):36-38
目前在关于砂性土地震液化的判别方面,国际工程界普遍接受的方法之一是基于Seed简化的修正NCEER判别法,在我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中应用该方法判别砂性土地震液化的工程实例也较多。以某港口项目为例,重点介绍NCEER法的基本原理和对砂性土进行地震液化判别的具体操作步骤,通过对工程计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用碎石桩改善砂性土地震液化性能的可行性,提出NCEER法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砂土液化会引起地面喷水冒砂和不均匀沉降,危及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对于有抗震要求的松散砂基,评价其抗液化性能是砂基设计的主要目的.结合埃及塞得东港集装箱码头二期水工工程砂土地基振冲处理前后的CPT结果,利用国内规范和国外液化判别方法预测其抗液化性能,验证了振冲挤密法可以显著提高CPT的锥尖阻力,用振冲挤密法来加固松散砂基,提高其抗液化性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引入上负荷面剑桥模型,考虑超固结以及结构性因素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后,在统一理论框架下对不同土体介质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与液化特性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黏性土相比,砂性土由于其颗粒间的微观结构在外力扰动下更容易遭到破坏,对外力扰动极为敏感,因此更容易导致土体的屈服和液化,相关结论可为饱和可液化地基环境条件下的工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明晖 《中国水运》2014,(7):319-321
水下挤密砂桩是一种地基加固新技术,适用于砂质土、粘质土等各种地基加固。对粘性土形成复合地基,改善地基整体稳定性;对砂性地基,增加密实度,防止其液化。文中介绍了水下挤密砂桩技术的原理、工艺、施工设备、质量控制等,并在笔者参加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西人工岛地基加固处理工程进行了试验,效果良好,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减少工程造价,提高地上建筑物的稳固性。  相似文献   

5.
砂性土输送生产率计算需要较为复杂的过程,其涉及泥泵特性、管路布设信息、驱动功率、天然土密度、沉降流速等数据,且往往其中部分量难以准确获取。为此,专门针对砂性土粒径对输送的影响进行研究,依据浆体管路输送原理,对疏浚施工水力式挖泥船砂性土输送生产率限制条件进行分析,得到简化的砂性土生产率计算方法,在已知某种砂性土粒径的情况下,可直接求出输送生产率,而不必经过泥泵特性曲线、管路曲线求取等复杂过程,该方法可为疏浚工程生产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骅港地区广泛分布着粉土及砂土层,对码头桩基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鉴于砂土液化判别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本文引入模糊综合评判理论,通过对黄骅港海伟码头砂土液化判别资料的分析,应用模糊信息分配法建立包含砂土测试深度、粘粒含量及标贯击数3个影响因素的模糊关系矩阵,进而建立了适用于该工程的砂土液化模糊信息分析模型。通过对实际工程数据的计算对比,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天津、上海、深圳、湛江等地正在对滩涂兴起大规模的促淤圈围,围提的稳定分析对其上的建筑物极其重要。砂性土黏聚力小,天然含水量大,含水量对砂性土压实效果影响显著,因此机械压实困难,常采用水冲压实,而在接近坡面处,砂性土易形成坡面滑移,不利于其边坡稳定。文中针对砂性土沿坡面平滑移破坏的模式,提出土工合成材料加固砂性土的方法,并应用有限元法分析其稳定加固机理和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性土后,滑移面也趋向沿一定弧度,具有粘性边坡破坏的特征,说明加筋明显增加砂性土黏聚力,改变其沿平面滑移破坏的模式,稳定安全系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抗液化措施以密实法为主,对于细粒含量高的砂性土,由于密实效果有限,需要采用基于排水法的抗液化措施,而目前国内标准中尚无以排水法为主的抗液化设计方法。针对国内外常用的排水法抗液化设计方法,通过选取的工程案例进行计算,对不同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等应变模型方法与自由应变模型方法相比,计算公式简单,方便工程推广应用;不考虑井阻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孔压比仅为考虑井阻时的10%~24%;等应变模型王四根法计算的超孔压比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与实际液化调查规律相符,但计算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均比Onoue法和吴世明法偏大。  相似文献   

9.
刘宁  刘杰 《水运工程》2021,(1):42-47
内摩擦角是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之一,反映了土体的摩擦特性,是岩土(尤其砂性土)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在大量的室内和原位试验、分析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上,国内外标准提供了较多针对砂性土内摩擦角的经验取值和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国内相关标准、国外常用的美国标准API和Engineer Manual、欧洲标准Eurocode和BS 6349以及一系列研究中关于砂性土内摩擦角的确定方法,系统总结各方法的差异性。分析认为在无室内试验情况下通过原位试验确定砂性土内摩擦角的方法技术合理、操作可行,为国内和海外工程设计中砂性土内摩擦角的选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CPT土分类方法在地基检测中的应用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基处理设计中,针对相应的工程场地,采用合理的CPT土分类法进行砂性土和黏性土的准确划分对地基处理检测验收极为重要。通过搜集卡塔尔多哈地区200个CPT原位测试孔和邻近位置的SPT钻孔取样与室内土工试验,对比分析4种基于CPT的土分类方法,发现不同的土层分类法在颗粒级配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区,但在区分砂性土和黏性土上,Robertson(1990)最为准确,Robertson(1986)次之;而Schmertmann法和Douglas法砂性土划分范围较宽,均将细颗粒含量高达35%~55%黏性土划分为砂性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