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英朴  门玉明 《公路》2006,(1):53-57
研究了锚杆抗滑桩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分项系数方法,讨论了系统随机变量的选取,将系统的失效模式分为桩身的剪切破环、锚杆的拉断或拔出和地基承载力不够引起的系统失稳,提出将锚杆抗滑桩作为串联系统,分别推导了锚杆和抗滑桩的分项系数表达式,建立了锚杆抗滑桩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理论。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锚杆抗滑桩体系的群桩、群锚效应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锚杆抗滑桩系统的群桩效应、群锚效应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虽然锚杆抗滑桩体系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体系近年来在工程中大量应用,但其设计计算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工程应用。将桩-锚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抗滑桩的群桩效应和锚杆或预应力锚索群锚效应的论文至今很少见到,国外对于群桩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圆形截面桩上,对于矩形截面桩的研究成果则不多见。对于群锚效应问题,也存在理论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的情况,为了避免群锚效应的发生,只能给出一些建议性的措施,因此,加强对锚索抗滑桩系统的群桩效应、群锚效应的研究,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锚杆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岩质地基上的基础的设计特点,引出锚杆结构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结合其它理论分别对受弯剪和大偏心两种结构进行具体分析,并以一抗滑桩为例介绍岩质地基上锚固抗滑桩的具体设计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成昆线K351病害工点用单控挖孔抗滑桩,坚向锚杆抗滑桩和空心抗滑桩整治Ⅲ区滑体的设计及施工。对其结构形式,设计计算及施工中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抗滑桩受力分析为核心,对抗滑桩桩后推力和桩位的确定进行了优化;论文一方面提出计算抗滑桩的设计推力时考虑抗滑桩对桩后岩土体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提出设桩处推力差值最小点为抗滑桩的合理位置。再结合工程实例运用优化设计理论,并以治理效果验证了这种优化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抗滑桩设计计算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抗滑桩设计不尽如人意,应用CAD技术开发抗滑桩设计计算系统,可协助设计人员计算、绘图、方案优化等,提高了抗滑桩设计的可靠性和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7.
岩土参数的变异性对抗滑桩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可靠性分析是抗滑桩设计的发展方向。基于“土拱效应”建立了抗滑桩桩间土体稳定的极限状态方程,采用Rosenblueth法进行可靠度计算,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抗滑桩桩后土体稳定的可靠性分析,并讨论了岩土抗剪强度变化、设桩间距对桩问土体稳定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抛物线性的土拱建立桩间土体稳定的极限状态方程更符合实际,桩间土体的稳定性随岩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加而增大,随设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存在一个合理的设桩间距。  相似文献   

8.
在高烈度地震区,地震作用对抗滑桩的影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将大大降低工程运行可靠度。针对地震区抗滑桩设计,对影响锚固深度的容许侧应力进行地震角修正,建立地震作用下的抗滑桩侧应力计算模型,确定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侧应力功能函数,把桩周岩土介质参数、桩体结构强度和地震作用等作为随机变量,采用一次二阶矩法,进行可靠性指标计算。通过工程实例,得出在一定锚固深度下,岩土参数变异性、考虑和不考虑地震作用条件下对抗滑桩可靠度的影响,获得高烈度地震区抗滑桩设计中的锚固深度取值标准,并提出抗滑桩设计以可靠度法设计指导定值法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滑坡岩土体参数的不确定性,采用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不确定性分析法,对滑坡抗滑桩进行了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并建立了相应的极限状态方程。实际应用表明该法是较为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抗滑桩可靠度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支挡结构中抗滑桩的设计采用地基系数法,其本质为定值法。传统定值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分项系数法是今后设计方法趋势,针对抗滑桩受弯破坏、受剪破坏及锚固段桩侧土体破坏三种主要失效模式,分别建立了极限状态方程。用C语言开发了M-C法计算可靠指标的计算程序,计算了20根抗滑桩,得出了目标可靠指标β,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压力注浆锚杆在隧道、边坡、基坑等支护工程中应用广泛。为了预测锚杆在不同注浆压力下的锚-土界面黏结强度,将锚-土界面法向应力的发展过程分为2个计算阶段:压力注浆时锚孔扩张半径的计算和浆液硬化后界面法向应力的计算。在计算时,将锚孔扩张过程视为无限土体中的瞬时圆孔扩张问题,考虑塑性区土体服从统一强度准则,推导出压力注浆时锚孔扩张半径解答;然后,考虑土体的时变特性,引入黏弹-塑性圆孔扩张理论,采用Merchant模型推导出浆液硬化后界面法向应力随时间衰减的解答;最后,基于库仑抗剪强度公式,建立了压力注浆锚杆锚-土界面黏结强度的理论计算方法。为了验证所提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采用自制的锚杆微元体压力注浆装置,制作了3种不同注浆压力下的锚杆试样并开展了拉拔试验。将获得的试验结果与所提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已有的压力注浆土钉拉拔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压力注浆锚杆锚-土界面黏结强度的理论计算方法能够准确的预测试验数据,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最后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锚-土界面黏结强度与注浆压力呈线性关系,注浆压力增大能有效提高锚杆的承载性能;锚-土界面黏结强度随着复合模量的增大呈现...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西部山区广泛分布着煤系地层,这种地层具有软硬岩层频繁交替的特点,煤系地层上的路基边坡易发生变形破坏。文中结合晴兴高速公路路基边坡工程,探究煤系地层路基边坡的加固设计方法,利用已有试验参数,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边坡在锚杆加固、抗滑桩加固以及"锚杆-抗滑桩"联合加固下取得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tlab数学软件,对采用“K”法计算的抗滑桩锚固段内力和变形计算过程进行了程序化设计,使得充分保证抗滑桩设计计算准确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且实现了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并把此研究成果应用于常(德)至吉(首)高速公路滑坡处治中抗滑桩的设计计算。研究成果对今后滑坡地质灾害的抢险,保证抗滑桩设计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均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四川省理县薛城中学后山斜坡治理工程,通过FLAC3D软件对该斜坡采用锚杆抗滑桩加固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锚杆抗滑桩加固后斜坡的最大位移从1.10m减少到0.59m,安全系数从1.06增加到1.59,其安全系数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边坡加固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设计实践中坡面锚索框架-坡脚抗滑桩边坡支护体系未考虑变形协调,支护结构存在两种防护形式先后顺序破坏的风险。通过建立坡体变形与锚索、抗滑桩变形的关系,推导了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公式,结合锚索和抗滑桩的变形计算方法,提出了变形协调条件下锚索-抗滑桩支护体系的设计方法。建议在下滑力无法准确确定时,应采用低刚度的锚索,并尽量设置较高的锚索预应力锁定值,保证锚索在充分发挥锚固力的同时,增强其对变形的适应能力,提高锚索框架-抗滑桩支护体系的变形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
施加预应力锚索是修复大变形抗滑桩工程常用的技术之一,而锚索预应力的计算是修复工程设计的关键。基于弹性桩基本理论定义"大变形抗滑桩"概念,界定抗滑桩修复工程中锚索预应力上、下限值对应的桩顶位移状态;以修复上、下限状态的桩顶位移为设计目标,将抗滑桩自由段假定为悬臂梁,嵌固段假定为弹性地基梁,利用桩-索位移变形协调条件,分别推导锚索预应力上、下限值表达式,并将所提计算方法应用于预应力锚索修复大变形抗滑桩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计算方法与模型试验获得的锚索预应力上、下限值误差仅6%,施加预应力锚索改善了大变形抗滑桩桩身受力性能,修复效果较好,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现场工程应用表明:某特大滑坡大变形抗滑桩桩顶位移得到有效遏制,抗滑桩工程处于稳定状态,进一步印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微型钢管桩工程应用中尚未形成合理的设计理论和实用设计计算方法,多依赖工程类比进行设计。基于等效法将微型钢管组合抗滑桩群与岩土体作为一个柔性抗滑挡墙,介绍了微型钢管组合抗滑桩的一般设计步骤,并结合某工程对微型钢管组合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对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蔺云宏  罗文静  任飞 《隧道建设》2010,30(3):235-237,256
在对砂土层螺旋锚杆进行锚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把锚叶阻力和砂土摩擦阻力结合考虑,对原来螺旋锚杆的锚固段进行改进。采用高密度挤压摩擦锚固的理念设计锚杆和自攻旋进安装工艺。通过在西安地区5个典型的砂土层进行可行性试验后设计出适合砂土层的自旋锚杆。在西安地铁2#线TJSG-4标段的基坑支护中经过工业试验,证明了理论与实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治理公路路基高陡边坡的工程措施,得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挡结构具有柔性支护、主动支护、经济合理等优点。分析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挡结构计算理论,在计算理论中引用双参数法至土抗力模数和地基系数中,并将抗滑桩分为刚性桩和弹性桩两种物理模式进行计算分析。结合某一级公路边坡的边坡治理情况,对其计算和应用进行了介绍,通过静力水准仪对其中3个抗滑桩的沉降进行长达120 d的监测,结果表明,抗滑桩的沉降位移小,符合设计要求,证明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支挡结构具有良好的工程性能。  相似文献   

20.
抗滑桩桩间距计算是滑坡防治工程的关键问题.基于对滑坡工程中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力学模型的分析,采用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利用桩间土体在极限状态下的静力学平衡条件得到桩间距的计算公式.运用该公式对一抗滑桩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并优化,结果表明,该桩间距计算公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